题名

法定代理人之侵權責任與免責抗辯-以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上更(一)字第39號民事判決為例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Guardians' Tortious Liabilities

作者

謝昱(Hsieh, Yu)

关键词

他人行為責任 ; 未成年人 ; 法定代理人責任 ; 舉證責任 ; 免責抗辯 ; 管領力 ; Vicarious Liability ; Minor ; Parental Liability ; Burden of Proof ; Defense ; Concrete Control

期刊名称

軍法專刊

卷期/出版年月

66卷3期(2020 / 06 / 01)

页次

80 - 10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法定代理人之侵權責任,於民法第187條中已有明文。惟該責任類型,究屬「自己行為責任」或是「他人行為責任」,似不能自法條文義中清晰得知,因此法定代理人應負責之緣由,尚值深究。另因現今社會結構變遷,家庭型態大為轉變,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之法定代理人,實際上未必均為父母,較常見之情形反而為隔代教養,甚至可能是社會福利機構,該等法定代理人是否均有管教子女或受監護人之能耐,也未能一概而論。又在訴訟上,法定代理人須負民法第187條第2項免責抗辯之舉證責任,惟過去實務上之見解,多不肯認法定代理人之免責抗辯,而認為法定代理人應當對於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有全面掌控之能力,否則其抗辯即屬無據,上述見解是否妥適,亦值進一步討論。

英文摘要

The Tortious Liabilities of the guardians of the person who has no capacity/limited capacity to make juridical acts and has wrongfully damaged the rights of another are clearly stated in Article 187 of the Civil Law. However, the type of the guardians' responsibility (and whether they are vicarious liabilities) do not seem to be clearly known by the meaning of the law. Therefore, the reason why guardians are responsible is worthy of discussion. In addition, 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modern society, the family pattern has changed greatly. Parents may not be the guardians of the person who has no capacity/limited in capacity. The more common situation is that those people are disciplined by their grandparents or social welfare agencies. Thus, there is a question about whether these grandparents or social welfare agencies have the ability to discipline their children or wards. Besides, in litigation, the guardians have the obligation of proof of Article 187 (2) of the defense. However,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court decisions have refused to acknowledge the defense of the guardians, and believe that the guardians should have full control of their kids. These court decisions are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社會科學 > 軍事學
参考文献
  1. 林慶郎(2018)。論我國民事侵權行為法上他人行為責任之一般原則之建立:以控制機構之責任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7(4),2172-2174+2183+2186+2188+2195-2198+2203+2212+2214+2223。
    連結:
  2. 民法第467 條第2 項之規定。第433 條、第434 條之規定。第1112條之規定。
  3. 臺灣高等法院108 年上易字第106 號民事判決
  4. 大陸地區民法通則第133條
  5. 義大利民法典第2048條第1項
  6. 臺灣高等法院107 年度原上易字第11 號民事判決
  7. 日本民法典第714 條第1 項
  8. 最高法院103年台上字第583號民事判決。
  9. 法國民法典第1242 條(舊法為第1384 條)第1 項
  10. 荷蘭民法典(文中未說明其條號)
  11. 臺灣高等法院106年上易字第186號民事判決。
  12. 俄羅斯民法典第1073 條第1 項
  13. 司法院民國66 年6 月1 日例變字第1 號會議決議
  14. 臺灣高等法院103年上更(一)字第39號民事判決。
  15.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0年訴字第1933號民事判決。
  16. 臺北地檢署99年度相字卷第869號卷第27頁
  17. 德國民法典第832條第1項
  18.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上字第502號民事判決。
  19. 王澤鑑(2004)。特殊侵權行為(三)─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侵權行為與法定代理人責任(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2,90-91。
  20. 王澤鑑(2009)。德國法上損害賠償之歸責原則(K.Larenz教授原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五)
  21. 王澤鑑(2015).侵權行為法.自版.
  22. 王澤鑑(2004)。特殊侵權行為(三)—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侵權行為與法定代理人責任(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3,105。
  23. 王澤鑑(2005)。特殊侵權行為(十)—無過錯侵權責任(上)—危險責任的理論、體系及發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5,48。
  24. 王澤鑑(2004)。特殊侵權行為(一)—特殊侵權行為的類型構成及規範體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8,49。
  25. 王澤鑑(1979)。未成年人及法定代理人之侵權責任。法學叢刊,24(4),5。
  26. 林美惠(2001)。交易安全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上)─以歸責原則變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78,145。
  27. 林美惠(2001)。交易安全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中)─以歸責原則變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79,150-151。
  28. 林誠二(2009)。代負責任及與有過失間之關連性。台灣法學雜誌,127,162。
  29. 林慶郎(2019)。論法國民法上他人行為責任一般條款之適用領域與要件。政大法學評論,157,10。
  30. 孫森焱(2013).民法債編總論(上冊).自版.
  31. 張鵬(2007)。未成年人侵權責任研究。財產法暨經濟法,9,107-118+126。
  32. 陳忠五(2012)。論「歐洲侵權責任法原則」的規範模式(下)。月旦法學雜誌,209,180-181+184-185。
  33. 陳忠五(1999)。校園學生事故中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臺灣板橋地方法院八十七年度訴字第六九○號民事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75-79。
  34. 陳聰富(2018).侵權行為法原理.元照出版社.
  35. 游進發(2011)。侵權行為立法論之分析。輔仁法學,42,174-177+179。
  36. 黃立(1988)。論侵權行為。東海大學法學研究,4,61-62。
  37. 楊佳元(2005)。侵權行為過失責任之體系與一般要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56,208。
  38. 楊芳賢(2016).民法債編總論(上).三民書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