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參與發生交通事故逃逸罪之刑責-評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623號刑事判決

并列篇名

Criminal Liability for Participating in a Hit and Run: A Review on Supreme Court Criminal Judgement 112 Tai-Shang-Zi No. 623 (2023)

作者

黃惠婷(Huang, Huei-Ting)

关键词

發生交通事故 ; 逃逸 ; 己手犯 ; 幫助犯 ; Traffic Accident ; Fleeing ; Eigenhändige Delikte ; Accessory

期刊名称

軍法專刊

卷期/出版年月

69卷4期(2023 / 09 / 01)

页次

25 - 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刑法第185條之4發生交通事故逃逸罪於2021年修法後,以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程度科處不同刑罰。依修法理由與多數實務見解,認為本罪保護的法益是即時救護、維護交通安全與釐清事故責任。然多元法益保護遭致學界批評,即時救護屬個人法益,卻規定在公共危險罪章中,出現體系錯置現象。為了維護交通安全與釐清事故責任,要求事故當事人有通知警察機關的作為義務,違反不自證己罪原則,且由「逃逸」文義無法得出事故當事人負有多重的作為義務,有違法律明確性原則。本罪的行為是逃逸,「逃逸」係指自發生交通事故現場離開而逸走,行為人逃離肇事現場,犯罪即既遂。「發生交通事故」要件要素屬行為情狀,行為人必須有所認識。至於事故導致何種傷亡結果,則屬客觀可罰性要件,逃逸者無須認識。由於本罪的行為主體限於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者,故本罪正犯須本人親自為之,才能成立犯罪,他人僅可成立教唆或幫助犯。當正犯逃離現場成立本罪既遂後,他人再開車載其離開,不成立本罪的幫助犯,而是使犯人隱避罪。

英文摘要

After the amendment of Article 185-4 of the Criminal Law in 2021, the crime of fleeing in a traffic accident will be subject to different penalti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death and injury caused by the traffic accident. According to t he legisl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amendment and most practical opinions, the legal interests protected by this crime are immediate ambulance, maintenance of traffic safety and clarifica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ident. However, the protection of multiple legal interests has been criticiz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s immediate ambulance is a personal legal interest, but it is stipulated in the chapter of offenses against public safety, which is a misplaced system. In order to maintain traffic safety and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ident,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accident are required to have the obligation to notify the police, which violates the principle of non-self-incrimination. Moreover, it cannot be concluded from the meaning of "fleeing" that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accident have multiple obligations, which is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legal certainty. The act of this crime is "fleeing", it means leaving the scene of a traffic accident. When the perpetrator flees the scene, the crime is accomplished. The element of "traffic accident" is a behavioral condition that the perpetrator has to know. As for what kind of injury or death result caused by the accident, it is an objective criminality condition that the perpetrator does not need to know. Because the subject of this crime is limited to those who drive a motor vehicle and cause a traffic accident, the principal offender of this crime must commit the crime himself, and others can only be a solicitor or accessory. When the principal offender f led the scene and consummate of offense, others drove him away, not constitute an accessory, but constitute the offense of concealment of offender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社會科學 > 軍事學
参考文献
  1. 王皇玉(2014)。2013 年刑事法發展回顧:酒駕與肇逃之立法與實務判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3(特刊),1261。
    連結:
  2. 周漾沂(2017)。2016 年刑事法實務見解發展回顧: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與抽象危險犯。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6(特刊),1483+1486。
    連結:
  3.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3250 號刑事判決
  4. 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150 號刑事判決。
  5.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2066 號刑事判決。
  6.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4023 號刑事判決
  7.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1818 號刑事判決。
  8.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794 號刑事判決
  9.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359 號刑事判決
  10.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1233 號刑事判決。
  11. 最高法院106 年度台上字第 1962 號刑事判決。
  12. 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4869 號刑事判決。
  13. 最高法院 110 年度台上字第 613 號刑事判決。
  14.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1403 號刑事判決
  15.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3198 號刑事判決。
  16.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3926 號刑事判決。
  17. 最高法院 99 年度台上字第 2246 號刑事判決。
  18.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07 年度交上訴字第 77 號刑事判決
  19.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2100 號刑事判決
  20. 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2384 號刑事判決。
  21. 最高法院 94 年度台上字第 2152 號刑事判決。
  22.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1499 號刑事判決。
  23.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2371 號刑事判決
  24.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3826 號刑事判決。
  25. 最高法院 99 年度台上字第 7203 號刑事判決
  26.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1807 號刑事判決。
  27.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2571 號刑事判決
  28.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2402 號刑事判決
  29. 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2523 號刑事判決
  30. Meurer(2014).Unerlaubtes Entfernen vom Unfallort - §142 StGB.
  31. Roxin(2003).Strafrecht AT.
  32. Schönke,Schröder(2019).Strafgesetzbuch.
  33. Wessels,Hettinger,Engländer(2019).Strafrecht BT1.
  34. 方文宗(2004)。肇事逃逸罪問題之研究。軍法專刊,50(5),30。
  35. 王皇玉(2021)。自認無過失案。月旦法學教室,225,15。
  36. 王富仙(2003)。酒醉無照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逃逸之刑事責任。軍法專刊,49(6),36。
  37. 甘添貴(2002)。酒醉駕車與肇事逃逸。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0,111。
  38. 余信達(2001)。酒醉駕車與肇事逃逸之法律適用評析。軍法專刊,47(12),46。
  39. 余振華(2013)。肇事逃逸罪之比較法研究。警察法學,12,110。
  40. 吳耀宗(2020)。評釋字第777號解釋關於肇事逃逸罪之違憲問題。月旦裁判時報,96,82。
  41. 吳耀宗(2010)。從德國刑法交通事故現場不容許離開罪看我國刑法肇事逃逸罪。軍法專刊,56(6),106。
  42. 林東茂(2000)。肇事逃逸—高等法院八十九年度交上訴字第九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6,89。
  43. 高金桂(2005)。有義務遺棄罪與肇事逃逸罪之犯罪競合問題—以台灣高等法院八十九年度交上訴字第八號刑事判決為基礎兼論刑法第二條之適用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21,251。
  44. 張麗卿(1999)。論刑法公共危險罪章的新增訂。月旦法學雜誌,51,59。
  45. 許玉秀(2000)。擇一故意與所知所犯—兼論違憲的肇事逃逸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3,196。
  46. 許澤天(2012)。評釋行政院會通過之交通事故逃逸罪修正案。台灣法學雜誌,414,2。
  47. 許澤天(2021).刑法分則(下):人格與公共法益篇.新學林出版出社.
  48. 鄭逸哲(2006)。駕車肇事逃逸構成要件乃純粹處罰不服從的隱性不作為構成要件—評析嘉義地院九十一年度交訴字第三號判決和高等法院台南分院九十一年度交上訴字第九五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29,209。
  49. 盧映潔(2004)。論刑法第一八五條之四「肇事致人死傷逃逸罪」的法益保護—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五三七二號、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四五五二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12,244。
  50. 薛智仁(2013)。肇事逃逸罪之保護法益/最高院 99 台上 4045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36,184+189。
  51. 薛智仁(2021)。新肇事逃逸罪解釋之難題—最法院 110 年度台上字第 613 號刑事判決。台灣法律人,5,191。
  52. 謝煜偉(2021)。簡評 2021 年新修肇事逃逸罪。月旦法學教室,227,26。
  53. 謝靜恒(2022)。談修正後刑法第 185 條之 4 發生交通事故逃逸罪之實務運作問題 ( 下 )。司法周刊,2098,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