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泰雅族口述傳統Lmuhuw的研究

并列篇名

Lmuhuw, an Oral Tradition of the Tayal Tribe

DOI

10.30403/Ethnologia.201810_(42).0006

作者

鄭光博(CHENG Kwang-po)

关键词

泰雅族 ; 口述傳統 ; Lmuhuw ; 遷徙 ; Tayal tribe ; oral tradition ; Lmuhuw ; migration

期刊名称

民族學界

卷期/出版年月

42期(2018 / 10 / 01)

页次

189 - 2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泰雅族傳統社會對社群規約運作、歷史記憶、文化傳承,是以祖先的語言敘述或吟唱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口述傳統被稱為Lmuhuw。隨著社會文化的急遽變遷,Lmuhuw即興的存續深受族語活力與語用環境所牽動。Lmuhuw的學術研究成果不豐碩,多為採集記錄的資料。本文首先耙梳整理後,彙整與Lmuhuw相關的全部資料,共計有58筆。筆者以1989年為斷限,分析前後資料的差異。其次討論近8年來新興的Lmuhuw的文資保存與傳習研究,從重要的計畫延伸到累積的成果,這是Lmuhuw值得繼續耕耘的重要領域。最後以Lmuhuw表述的核心概念「遷徙」和音樂現象的分析來論述相關的研究成果。

英文摘要

In traditional Tayal culture, Lmuhuw is the tradition by which social norms, historical records,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were passed down in the ancestral language by narration or song. With rapid, dramatic cultural change, the survival of improvised Lmuhuw is constrained by the vitality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it is used. Little academic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Lmuhuw, mostly collecting and recording data. This dissertation begins by combing and organizing all the available data on Lmuhuw, a total of 58 work. I have set 1989 as a divider for analysis of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is date. Following is a discussion of the literature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new Lmuhuw which has arisen in the past eight years; from important plans to accumulated results, this is an important field for continued work on Lmuhuw. The dissertation concludes with the central concept of Lmuhuw, migration,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phenomena to expound on the accomplishments of related researc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参考文献
  1. Atung Yupas、Hitay Payan、Pagung Tomi、鄭光博(2012)。國家文藝基金會99 年度第一期文化資產纇調查研究補助成果報告書國家文藝基金會99 年度第一期文化資產纇調查研究補助成果報告書,南投:台灣原住民族社。
  2. Atung Yupas、Hitay Payan、Pagung Tomi、鄭光博(2010)。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99 年推動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事項調查與研究補助成果報告書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99 年推動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事項調查與研究補助成果報告書,新竹:台灣泰雅爾族永續協會。
  3. Atung Yupas、Hitay Payan、Pagung Tomi、鄭光博(2007)。96 年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原住民音樂採集專案補助成果報告書96 年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原住民音樂採集專案補助成果報告書,台北:社團法人台灣彩虹原住民關懷協會。
  4. Ipay Buyici 依拜維吉 2011 〈釋放〉(CD)台北:詮釋音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1935 《原語による台灣高砂族傳說集》台北:台北帝國大學。
  6. 巴義慈(1968)。台灣泰耶爾族傳說與民謠。桃園:三民天主堂。
  7. 王櫻芬(2008)。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台灣音樂調查(1943)。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8. 王櫻芬、劉麟玉(2008)。戰時台灣的聲音─黑澤隆朝《高砂族の音樂》暨漢人音樂復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9. 伊藤順子(2012)。声力タイヤル族の朗唱の研究。東京:文藝社。
  10. 伊藤順子(2009)。タイヤル(泰雅)族の朗唱の諸相。日本大学大学院総合社会情報研究科紀要,10,286-291。
  11. 伊藤順子(2011)。朗唱的研究:以泰雅族的朗唱為中心。臺灣學誌,3,97-119。
  12. 江世大 2003 《Qwas Tayal 泰雅爾之調》(CD)台中:台中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
  13. 佐山融吉(1983)。蕃族調查報告書大么族前篇。台北:南天書局。
  14. 佐山融吉(1983)。蕃族調查報告書大么族後篇。台北:南天書局。
  15. 余錦福(2008)。泰雅族QwasLmuhuw(即興吟唱)下的歌詞語音樂思維。台灣音樂研究,6,31-64。
  16. 余錦福(2008)。承續民族歷史根譜:泰雅族朗誦式歌謠遷徙史詩之命脈。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動力論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7. 余錦福(2005)。,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18. 余錦福(2000)。「第三屆台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成果發表會報告書「第三屆台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成果發表會報告書,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 吳榮順(2014)。泰雅史詩生生不息—林明福的口述傳統與口唱史詩。桃園:桃園縣文化局。
  20. 吳榮順(2011)。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計畫報告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計畫報告書,台北: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
  21. 吳榮順(2011)。,台中:文建會文資總處籌備處。
  22. 吳榮順 1993 《臺灣原住民音樂紀實系列之五-泰雅族之歌》(CD)臺北:風潮唱片公司。
  23. 吳榮順(2002)。行政院原民會委託計畫報告書行政院原民會委託計畫報告書,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24. 李佳芸(2014)。歷史的旋律Msgamil─林明福(Watan Tanga)的泰雅史詩吟唱藝術。國立臺北藝術大音樂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25. 李佳芸(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
  26. 李道明、施宗仁 1997 〈天籟之音台灣原住民音樂華夏之音第十一集〉臺北:光華傳播事業總公司。
  27. 李福清(1995)。和平鄉泰雅族故事歌謠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28. 杜賴瓦旦 1993 《大地之音-泰雅傳統與歌謠一》(錄音帶)台北:泰雅音樂工作室。
  29. 拉互依倚岕、莎韻尤命 2016 〈司馬庫斯紀念專輯〉(CD)新竹:新竹縣尖石鄉泰雅爾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
  30. 明立國(200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計畫報告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計畫報告書,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31. 林明福(2017)。Lmuhuw語典:泰雅族口述傳統重要語彙匯編。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32. 林青 2011 〈彩虹端上的聲音〉(CD)苗栗: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33. 范揚坤(2015)。范揚坤 2015 〈「重要傳統藝術-泰雅史詩吟唱Lmuhuw保存維護計畫」規劃書〉(未出版)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34. 高嘉穗(2015)。記憶之河,部落之書─台灣泰雅族Lmuhuw曲調中的語言現象。音樂傳統與未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35. 張韻平(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
  36. 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 1935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室。
  37. 許常惠 1994 〈台灣有聲資料庫全集傳統民歌篇3:泰雅族與賽夏族民歌〉(CD)臺北:水晶有聲出版社。
  38. 許常惠(1989)。台中縣音樂發展史。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39. 陳主惠、陳明仁 2000 《生命之歌》(CD)台北: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40. 陳彰(201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41. 陳鄭港(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42. 曾麗芬(2017)。泰雅族口述傳統的傳承以「林明福泰雅口述傳統Lmuhuw傳習計畫」為例。民族學界,40,5-40。
  43. 森丑之助(1996)。台灣蕃族志。台北:南天書局。
  44. 黑帶巴彥(1996)。泰雅族的蓋日覓弘。山海文化,13,108-113。
  45. 黑帶巴彥(2002)。泰雅人的生活型態探源。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46. 黑澤隆朝(1973)。台灣高砂族の音樂。東京:雄山閣。
  47. 廖守臣(1984)。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臺北: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
  48.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編譯(2012)。蕃族調查報告書。南港:中研院民族所。
  49.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編譯(2010)。蕃族調查報告書。南港:中研院民族所。
  50. 劉宇陽、錢玉章、蘇美娟 2012 〈霞喀羅精靈的秘密語-桃山國小合唱團專輯〉(CD)桃園:BenQ明基友達基金會。
  51. 鄭光博(2009)。泰雅族的社與語言的變遷-從1935 年《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迄今 2009 年。第二回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52. 鄭光博(2015)。泰雅族Lmuhuw的名與實。音樂傳統與未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53. 鄭光博 2017 〈Lmuhuw言的記憶〉(DVD)台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54. 鄭光博(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55. 鄭光博(2010)。大嵙崁溪流域泰雅族Lmuhuw文本分析。2010 全國原住民族研究優選論文集,台北:
  56. 賴靈恩(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研究所。
  57. 錢玉章 2017 〈梅后蔓古謠曲〉(CD)新竹:新竹縣立花園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