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于承平(2016)。臺灣融合教育教師師資供需現況及問題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02,140-160。
連結:
-
王于欣(2011)。近兩年國內外融合教育之學術論文分析與議題探討。特殊教育季刊,118,34-43。
連結:
-
林珮如(2011)。特殊教育並不特殊:從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談融合教育之現況與未來。特殊教育季刊,120,52。
連結:
-
陳婍月,陳信帆(2005)。智能障礙者融合教育的實行:以光仁小學啟智班為例。身心障礙研究,3,246-255。
連結:
-
鈕文英(2006)。國小融合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3,147-184。
連結:
-
鄭雨欣,張世彗(2015)。新北市國小一般學生家長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特教論壇,18,1-16。
連結:
-
顏瑞隆(2014)。從社會資本觀點談臺灣融合教育的發展。特殊教育季刊,133,27-34。
連結:
-
蘇文利,盧台華(2006)。利用自然支援進行融合式班級合作諮詢模式之行動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0,53-73。
連結:
-
Carter, E. W.,Kennedy, C. H.(2006).Promoting access to the general curriculum using peer support strategies.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31,284-292.
-
Falvey, M. A.(Ed.)(1995).Inclusive heterogeneous schooling: Assessment,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Baltimore:Paul H. Brookes.
-
Johnson, D. W.,Johnson, R. T.(1994).The new circles of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Seidman, J.(2006).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for researcher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NY:College Press.
-
王振德(1998)。資源利用與公共關係—資源教室經營的兩個要項。特殊教育季刊,69,32-38。
-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市:心理.
-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
沈倚帆(2014)。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林佳靖(2019)。融合教育之我見—以合作學習為輔助之教學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261-269。
-
林金珠(2008)。臺東,國立臺東大學。
-
洪綺襄(2012)。淺談我國集中式特殊教育班學生與普通教育環境之互動。南屏特殊教育,3,67-75。
-
徐宗國(譯),Strauss, A.,Corbin, J.(1997).質性研究概論.臺北:巨流.
-
張芬芬(譯),Miles, M. B.,Huberman, A. M.(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臺北:雙葉.
-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充分就學,適性發展.臺北:教育部.
-
陳明全(2009)。特教班班級經營經驗分享。特教園丁,25(2),31-40。
-
陳麗如(2004).特殊教育論題與趨勢.臺北:心理.
-
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市:心理.
-
黃俊瑋,羅丰苓(2015)。「融合」迢迢路,談融合教育的挑戰與前行。特教園丁,31(1),1-6。
-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
楊政學(2016).研究方法.新北市:普林斯頓.
-
楊桂芳,黃齊慧,廖怡璇,彭健民(2014)。楊桂芳、黃齊慧、廖怡璇、彭健民(2014)。【美麗的相遇:低年級融合教育之經驗分享】。未出版之原始資料。
-
劉盈妏(2015)。桃園,中原大學。
-
蘇燕華,王天苗(2003)。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4,3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