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武丁以前卜辭考辨

并列篇名

A Discrimination on Early Oracle Inscriptions of the Shang Dynasty in Pre-Wuding Era

作者

吳俊德(Wu, Jun-De)

关键词

武丁以前 ; 卜辭 ; 殷墟早期卜辭 ; 盤庚小辛小乙卜辭 ; before Wuding era ; oracle inscriptions ; early oracle inscriptions ; oracle inscriptions in Pangeng or Xiaoxin or Xiaoyi dynasties

期刊名称

北市大語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22 / 12 / 01)

页次

1 - 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殷墟所見甲骨,屬於武丁以前卜辭者,至今仍未能有效的認識。歷來數見零星之主張,本文據實逐一辨析,認為諸說各有疑存,即使其中或有時代確屬早於武丁時期者,亦缺堅實佐證,仍有待繼續探究。若盤庚遷殷屬實,則殷墟或多或少當有盤庚、小辛、小乙三朝甲骨,如今安陽所見卜辭幾無相關訊息,雖有「尚未能有效自武丁卜辭析出」之可能,但更可能的是,盤庚至小乙三朝甲骨卜用之後,並無契刻卜辭的習慣,如此「無刻辭」之特點,以致吾人難以有效辨識。本文認為武丁以前之盤庚、小辛、小乙三朝甲骨,其問卜過程極可能與武丁期及其後有所不同,將卜問內容常態性契刻於甲骨的作為,或始於武丁勵精圖治的若干制度改革,而武丁以前尚無此必要,因此,殷墟即使存見武丁以前卜甲卜骨,亦無相關卜辭可供稽考。

英文摘要

The oracle bones were found in the Yin Ruins, having not been effectively understood as the inscriptions in pre-Wuding era so far. There have been few sporadic claims in the past, but all of them filled with doubts. Even if some of them are indeed earlier than the Wuding dynasty,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olid evidence, which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If it is true that King Pangeng moved to Yin, then there should be discovered oracle bones more or less from the three dynasties of Pangeng, Xiaoxin, and Xiaoyi dynasties in the Yin Ruins. In fact there is little relevant informations of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in pre-Wuding era in Anyang. The reason might be that the oracle bone used in the three dynasties from Pangeng to Xiaoyi, there was no habit of engraving oracle inscriptions after divining. Such a feature of "no inscription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us to effectively identif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oracle bones of the Pangeng, Xiaoxin, and Xiaoyi dynasties probably had a different divination process from that of the Wuding period and after that. They made it a habit to engrave with the divination contents on the oracle bones since Wuding dynasty. Therefore, even if there are oracle bones of pre-Wuding era existed in the Yin Ruins, there are no relevant inscriptions on oracle bones to point ou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1956).小屯‧殷虛器物‧甲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 (1982).甲骨探史錄.北京:新華書店.
  3. (2006).花園莊東地甲骨論叢.臺北:聖環圖書公司.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3).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2)。1971 年安陽後岡發掘簡報。考古,1972(3),14-25。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95)。1973 年小屯南地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9,45-137。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9)。1987 年安陽小屯村東北地的發掘。考古,1989(10),893-905。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2004)。1998 年~1999 年安陽洹北商城花園莊東地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15,296-358。
  9. 石璋如(1959).小屯‧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乙編殷虛建築遺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0. 石璋如(1985).小屯‧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丁編甲骨坑層之一(一次至九次出土甲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1. 石璋如(1992).小屯‧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丁編甲骨坑層之二(十三次至十五次出土甲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2. 石璋如(1985)。『扶片』的考古學分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6(3),405-484。
  13. 朱鳳瀚(2004)。讀安陽殷墟花園莊東出土的非王卜辭。2004 年安陽殷商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14. 吳俊德(2005).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辭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15. 吳俊德(2009)。花東卜辭時代的異見。北市大語文學報,3,81-96。
  16. 李宗焜(2012).甲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
  17. 李學勤(1956)。談安陽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文物參考資料,1956(11),16-17。
  18. 李學勤(2001)。鄭州二里崗字骨的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1,1-5。
  19. 李濟(2007).殷墟陶器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 貝塚茂樹、伊藤道治(1953)。甲骨文斷代研究法の再檢討—董氏の文武丁時代卜辭を中心として—。東方學報,23,1-78。
  21. 林小安(1986)。武乙文丁卜辭補證。古文字研究,13,40-56。
  22. 林澐(1984)。小屯南地發掘與殷墟甲骨斷代。古文字研究,9,111-154。
  23. 林澐(1979)。從武丁時代的幾種「子卜辭」論商代的家族形態。古文字研究,1,314-336。
  24.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59).鄭州二里岡.北京:科學出版社.
  25.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第一隊(1957)。鄭州商代遺址的發掘。考古學報,1957(1),53-74。
  26. 胡厚宣(1955).甲骨續存.上海:群聯出版社.
  27. 胡厚宣(1954).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上海:群聯出版社.
  28. 胡厚宣:《甲骨六錄》,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5 年。
  29. 胡厚宣(1974)。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下篇)。文物,1974(8),56-67。
  30.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編)(2000).夏商周斷代工程 1996-2000 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31. 曹定雲(1999)。田野發掘是卜辭斷代的基礎。殷都學刊,1999(1),41-43。
  32. 曹定雲(1987)。殷代初期王陵試探。文物資料叢刊,10,80-87。
  33. 曹定雲(2007)。殷墟花東 H3 卜辭中的“王”是小乙—從卜辭中的人名“丁”談起。殷都學刊,2007(1),18-25。
  34. 許進雄(1985)。五種祭祀卜辭的新綴合─連小月現象。中國文字,新10,175-186。
  35. 許進雄(1986)。第五期五種祭祀祀譜的復原─兼談晚商曆法。大陸雜誌,73(3),99-126。
  36. 陳志達(1991)。商代的玉石文字。華夏考古,1991(2),65-69。
  37. 陳夢家(1988).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
  38. 陳夢家(1954)。解放後甲骨的新資料和整理研究。文物參考資料,1954(5),3-12。
  39. 陳劍(2004)。說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丁”。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4),51-63。
  40. 彭裕商(1994).殷墟甲骨斷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1. 黃天樹(1991).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臺北:文津出版社.
  42. 楊郁彥(2005).甲骨文合集分組分類總表.臺北:藝文印書館.
  43. 楊錫璋(1983)。殷墟青銅容器的分期。中原文物,1983(3),48-55。
  44. 楊寶成(2000)。試論殷墟文化的年代分期。考古,2000(4),74-80。
  45. 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慶祝論文集》(上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一種,1933 年1 月,頁 323-424。
  46. 董作賓:《殷曆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 年。
  47. 董蓮池(2011).新金文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48. 裘錫圭(1981)。論「歷組卜辭」的時代。古文字研究,6,263-321。
  49. 鄒衡(1964)。試論殷墟文化分期。北京大學學報,1964(4),37-58。
  50. 鄒衡(1964)。試論殷墟文化分期(續完)。北京大學學報,1964(5),63-90。
  51. 裴明相(1985)。略談鄭州商代前期的骨刻文字。全國商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52. 劉一曼(1989)。殷墟陶文研究。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
  53. 劉一曼(1999)。考古學與甲骨文研究——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考古,1999(10),1-10。
  54. 劉一曼:〈關於武丁以前甲骨文的探索〉,《光明日報》第 14 版,2019 年 11 月 4 日。
  55. 劉一曼,郭振祿,溫明榮(1986)。考古發掘與卜辭斷代。考古,1986(6),547-557。
  56. 蕭楠(1976)。安陽小屯南地發現的“ 組卜甲”-兼論“ 組卜甲”的時代及其相關問題。考古,1976(4),234-241。
  57. 韓江蘇(2008)。殷墟花東 H3 卜辭時代再探討。故宮博物院院刊,2008(4),11-23。
  58. 饒宗頤(1959).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