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王安石絕句的文體學意義

并列篇名

Discussion on Wang Anshi's Quatrain and Its Stylistic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ry

作者

唐梓彬(Tong Tsz-ben Benson)

关键词

王安石 ; 五言絕句 ; 七言絕句 ; 文體學 ; Wang Anshi 王安石 ; five-character quatrain 五言絕句 ; seven-character quatrain 七言絕句 ; stylistic

期刊名称

北市大語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21 / 06 / 01)

页次

17 - 3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王安石絕句為切入點,嘗試從文體學的微觀角度,並聯繫唐宋詩歌演變的文學史背景,發掘王安石絕句在宋詩發展過程中的文體學意義。本文認為王安石的五絕打破以五絕近古的傳統,在寫作題材及方法上開拓五絕的近體特性,完成了五絕的古近之變;至於七絕則具有「情深文明,調逸旨遠」的文體特點,集唐人之大成而又形成自身的特色。王安石能以大量絕句的創作實踐,嘗試釐清絕句的體調,確立絕句的風格特徵,藉以建立了北宋絕句創作的新典範,這就是其文體學意義所在。

英文摘要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 this paper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Wang Anshi's quatrai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ry. Wang's five-character quatrain differed from the general and completed the changes from the ancient poetry to regulated verse. His seven-character quatrain had a style that combining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formed his artistic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ity. Therefore, Wang Anshi, as a literary canon in the stylistic variation who summed up the feasibility of quatrain practice, defined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quatrain in the use of genre, form and cont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江曉輝(2020)。論「偶體絕句」的演變、特色與章法──以王安石詩為討論重點。清華中文學報,23,155-208。
    連結:
  2. 唐梓彬(2020)。論王安石五言律詩與七言律詩於宋詩發展史上的定位。漢學研究,38(1),83-115。
    連結:
  3. (五代)何光遠(1985).鑒識錄.北京:中華書局.
  4. (元)方回(1986).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宋)王安石,(宋)李壁(箋注),高克勤(點校)(1958).王荊文公詩箋註.北京:中華書局.
  6. (宋)王禹偁(1987).小畜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宋)何汶,常振國(點校),絳雲(點校)(1984).竹莊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8. (宋)洪邁(2003).容齋續筆.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
  9. (宋)胡仔(1962).苕溪漁隱詩話前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0. (宋)范晞文(1985).對床夜語.北京:中華書局.
  11. (宋)張邦基(1985).墨莊漫錄.北京:中華書局.
  12. (宋)梅堯臣,朱東潤(注)(1979).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宋)楊萬里,辛更儒(箋校)(2007).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
  14. (宋)嚴羽,郭紹虞(校釋)(1961).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5. (明)王世貞,羅仲鼎(校注)(1992).藝苑卮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
  16. (明)胡震亨(1957).唐音癸籤.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7. (明)胡應麟(1979).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唐)白居易,謝思煒(校注)(2011).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9. (唐)李商隱,(清)馮浩(箋注)(1979).玉谿生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清)趙翼,樂保群(校點),呂宗力(校點)(1990).陔余叢考.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1. (清)瞿鏞(1990).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北京:中華書局.
  22. 文韜(2008)。王安石翻案詩的政治解讀及其詩史意義。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85-90。
  23. 吳文治(編)(1999).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
  24. 呂肖奐(2002).宋詩體派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25. 李曉紅(2011)。絕句文體批評考論。學術研究,2011(6),147-152。
  26. 卲祖平(2009).七絕詩論七絕詩話合編.北京:華齡出版社.
  27. 周嘯天(1999).唐絕句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8. 唐梓彬(2018)。論王安石《唐百家詩選》對「唐詩」的建構與詩學詮釋。人文中國學報,26,63-95。
  29. 唐梓彬(2021)。論王安石的樂府、歌行與七言古詩──兼論三者在北宋的融合與分野。中國韻文學刊,2021(1),31-38。
  30. 張海鷗(2000)。宋初詩壇「白體」辨。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6),15-20。
  31. 梁昆(1970).宋詩派別論.臺北: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32. 郭紹虞(1983).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陳衍(評選),曹旭(校點)(1984).宋詩精華錄.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4. 傅義(1987)。王安石開江西詩派的先聲。江西社會科學,1987(1),95-100。
  35. 傅璇琮(編)(1991).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6. 曾季貍:《艇齋詩話》(上海:商務出版社,1936年)。
  37. 程千帆,沈祖棻(2010).古詩今選.南京:鳳凰出版社.
  38. 黃奕珍(1998).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臺北:文津出版社.
  39. 葛曉音(2012).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0. 葛曉音(1999)。論初盛唐絕句的發展一兼論絕句的起源和形成。文學評論,1999(1),76-90。
  41. 葛曉音(2018).杜詩藝術與辨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2. 赫廣霖(2008).宋初詩派研究.山東:齊魯書社.
  43. 趙敏(2008).宋代晚唐體詩歌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44. 趙曉蘭(1995)。宋詩一代面目的成就者王安石。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78-86。
  45. 劉青海(2011)。對杜甫變體七絕的再認識──兼論與初唐七絕之關系。文學遺產,2011(4),45-53。
  46. 劉寧(2005)。論王安石絕句對中晚唐絕句的繼承與變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50-55。
  47. 鄧芳(2012)。從輞川到半山──兼論盛唐絕句與北宋絕句之異同。文史哲,2012(6),86-94。
  48. 錢志熙(2003).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9. 錢志熙(2008)。論絕句體的發生歷史和盛唐絕句藝術。中國詩歌研究,2008(5),26-43。
  50. 薛磊(2001)。論「晚唐體」。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