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凝視與差異:嚴歌苓短篇小說中的移民男身

并列篇名

Gazes and Differences: the Male Immigrant Images in Geling Yan's Fictions

作者

邱珮萱(Chiu, Pei-Hsuan)

关键词

嚴歌苓 ; 凝視 ; 差異 ; 移民書寫 ; 華文文學 ; Geling Yan ; Gazes ; Differences ; Immigrant Writing ;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期刊名称

北市大語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5期(2016 / 06 / 01)

页次

39 - 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嚴歌苓移民書寫關懷的是遷移寄居心靈面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感知,及對此差異的高度疏離意識,認為是這個移民的特定現實存在狀態誘發內隱於人性的奇特敏感。本文以現象經驗紀實書寫的生命移植排異過程之〈女房東〉〈海那邊〉,與歷史建構想像書寫的百年魔幻時空之〈橙血〉〈魔旦〉,探討嚴歌苓如何以凝視(gaze)與差異(difference)的互成交疊作用,表達在多重凝視權力與差異敏感意識下追求自我主體的困惑與困難,藉以深刻描繪出移民處境下孤立異化的男性身影。

英文摘要

The immigrant writing in Geling Yan's works describes male immigrant's feelings with specific focu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deep awareness of isolations. For Yan, the special existent condition triggers the unusual sensitivity in humanity. By examining the description of isolation and feelings of rejection, resulting from life transplant ,portrayed in The Landlady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a and 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ime and space of a century in Orange Blood and Modan,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Yan used the images of interfolding gazes and differences to express the confusions and difficulties in pursuing self-identity and autonomy via the description of multiple gazes of power and distinct sensitivity and awareness. Through the descriptions, Yan constructed a male immigrant identity with deep isolation and alien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参考文献
  1. 馮品佳(2001)。嚴歌苓短篇小說中的華裔移民經驗:以(栗色頭髮)(大陸妹)及(少女小漁)為例。中外文學,29(11),44-61。
    連結:
  2. 王怡婷(2010)。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3. 呂澤加,(荒涼而美麗的島嶼─「少女小漁」嚴歌苓談文學)上下,《中央日報》18版,1996年8月17-18日。
  4. 李仕芬(2002)。長辮的中國男人一嚴歌苓的橙血。文訊,204,8-11。
  5. 李有成(編),張錦忠(編)(2010).緒論:離散與家國想像)) 離散與家國想像:文學與文化研究集稿.臺北:允晨文化.
  6. 牧人(1998).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臺北:麥田出版社.
  7. 張大春,(通俗劇的深度示範─小評海那邊),《聯合報》37版,1994年9月17日。
  8. 陳建忠,(邊緣與正統的辯證一從嚴歌苓《海那邊》出發談移民女性書寫),《四方網路書評》,2006年7月17日。網址: hOp://blog.roodo.com/sksen6912/archives/1895716.html。瀏覽日期: 2015年4月18日。
  9. 陳瑞琳(2003)。冷靜的憂傷一從嚴歌苓的創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特質。華文文學,58,35-40。
  10. 陳鵬,(嚴歌苓憶美國生活:文學是我安放根的地方),《光明日報》,2015年3月19日。網址: http://cultzwe.people.com.cn/n/2015/0319/c22219-26717223.html。瀏覽日期: 2015年4月18日。
  11. 單德興(2000)。從多語文的角度重新定義華裔英國文學:以《扶桑》與《旗袍姑娘》為例。銘刻與再現:華裔英國文學與文化論集,臺北:
  12. 葉如芳(2000)。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3. 廖炳惠(1993).關鍵詞200 :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
  14. 嚴歌苓(2001).誰家有女初養成.臺北:三民出版社.
  15. 嚴歌苓(1994).少女小漁.臺北:爾雅出版社.
  16. 嚴歌苓(1995).海那邊.臺北:九歌出版社.
  17. 嚴歌苓,(絕望的理想主義一(女房東)得獎感言)《中央日報》16版,1993年1月16日。
  18. 嚴歌苓(1996).扶桑.臺北:聯經出版社.
  19. 嚴歌苓(1999).波西米亞樓.臺北:三民出版社.
  20. 嚴歌苓(1999).風箏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21. 嚴歌苓,(錯位歸屬),網址: http://www.yourandu.com/bigS/yourandu/579/26228.html。瀏覽日期: 2015年4月28日。
被引用次数
  1. 邱珮萱(2017)。隙縫中的聲響:嚴歌苓短篇小說中的移民女聲。北市大語文學報,十七,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