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基北區高中職教師對學校激勵行為認同度之研究

并列篇名

The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toward Motivation Program of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Area

DOI

10.6841/NTUT.2012.00325

作者

蔡銘城

关键词

激勵行為 ; 認同度 ; 高中職教師 ; identification ; motivation ;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期刊名称

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卷期/出版年月

2012年

学位类别

碩士

导师

林俊彥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基北區高中職教師對學校激勵行為的認同度,提供學校行政單位實施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訪談方式蒐集目前基北區高中職學校對教師常用的激勵行為,以「高中職教師對學校激勵行為認同度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採調查研究法,以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133所高中職學校教師為母群體,依學校性質分層發放7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01份,回收率為83.47%。採用次數分配、百分比法、平均數及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後,獲致結論如下: 一、基北區高中職學校對教師的激勵行為,主要為非財務獎勵,其中以辦理敬師活動、餐敘聯誼、鼓勵進修及公開表揚教師優良事蹟等最為普遍。 二、基北區高中職教師對學校提供的生存需求、關係需求及成長需求方面的激勵行為都有相當高的認同度。 三、最被基北區高中職教師認同的激勵行為有學校主動改善教學軟硬體設施、尊重教師及回應教師建議;最不被認同的激勵行為有提供運動服裝、免費咖啡茶包及辦理慶生會活動。 四、基北區私立高中職教師對學校提供生存需求及關係需求方面的激勵行為認同度高於公立學校的教師,在成長需求方面並無差異。 五、基北區高中職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對學校提供關係需求方面的激勵行為認同度高於未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在生存需求及成長需求方面並無差異。 六、基北區高中職教師對學校提供的激勵行為,在生存需求、關係需求及成長需求方面的認同度,不因性別、學歷、任教年資及高中職學校類別而有差異。 七、建議學校採取尊重教師、改善教學環境及管理措施,辦理教師進修活動的激勵行為。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responses toward school motivation progra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units. This study collected the methods of motivation commonly used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by interviewing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The study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responses toward school motivation programs” questionnaire was the main survey tool. We used a survey study and sampled the teachers in 133 senior high schools in Keelung City,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We distributed 720 questionnaires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schools with 601 valid questionnaires being returned, a rate of 83.47%. We analyzed it through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description,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one- way ANOVA.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to motivate the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he Taipei area are non-cash rewards, such as celebrating Teachers’ Day, holding regular social activities,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further their studies, and openly awarding the teachers who achieve excellent performance. II. Teachers in the Taipei area hope school administration units offer motivation programs regarding the needs for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III. The most recognized motivation technique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s that the school improves their teaching facilities, treats them with respect, and values their suggestions. The most unwanted motivations are the offers of sports uniforms, free drinks, and birthday parties. IV. Compared with the teachers in public schools , the privat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Taipei area prefer that school administration units offer motivation programs related to existence and relatedness needs, but regarding growth needs, there is no difference. V.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holding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have a greater need for motivation programs regarding relatedness needs than those who don’t hold administration positions. Howev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for existence or growth needs. VI. There is no difference regarding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needs when gender, graduation, seniority or school type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VII. Some suggestions for school administration units to motivate teachers include honoring teacher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and holding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teachers.

主题分类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文峰(2003)。私立中等學校主管領導型態、組織溝通滿足、激勵制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連結:
  2. 江巨材(2007)。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3.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
    連結:
  4. 吳麗琴(2001)。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社區化可行性認同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連結:
  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6. 呂春嬌(2001)。激勵理論在圖書館管理上之應用探討。大學圖書館,5(2),113-128。
    連結:
  7. 李莉莉(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激勵策略與教師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8. 林志翰(2009)。ERG激勵理論在大學教師參與產學合作之應用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9. 林宗賢(2008)。國小教師激勵因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連結:
  10. 林澤鴻(2001)。台灣地區高中體育教師激勵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11. 洪碧珠(2004)。激勵管理在學校行政應用上的理論與實務。學校行政雙月刊,29,137-149。
    連結:
  12. 洪碧珠、吳明隆(2005)。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知覺校長激勵策略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5,72-94。
    連結:
  13. 原獻學(2007)。人力資源管理實踐需要全方位激勵理論。應用心理研究,36,1-6。
    連結:
  14. 孫士雄(2000)。新世紀ERG理論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9,76-80。
    連結:
  15. 張茂桂(1999)。種族與族群關係。載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239-279。高雄:復文。
    連結:
  16. 許志瑋(2007)。高中職教師激勵因子及保健因子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17. 許綉真(2008)。激勵因素對工作投入與工作表現之影響-以C高中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連結:
  18. 陳宗揚(2010)。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從業人員激勵因素、工作滿足、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連結:
  19. 陳美如(2007)。國民小學學校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連結:
  20. 黃昆輝(1983)。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連結:
  21. 黃鴻程(2007)。趨向心理學視角的全方位激勵理論建構。應用心理研究,36,12-15。
    連結:
  22. 楊子恆(2005)。F. Herzberg雙因子理論與教師教學效能之實證研究分析-以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23. 劉奕宏(2009)。臺北縣國民中學兼職行政教師知覺校長激勵策略、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24. 蔡輝凡(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激勵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連結:
  25. Adams,J. (1963).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5), 422-436.
    連結:
  26. Anderson, D. M.(1994). Motivation Power. Success, 41, 98-99.
    連結:
  27. Goodman, Sarena; Turner, Lesley.(2010). Teacher Incentive Pay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Evidence from the NYC Bonus Program. Program on Education Policy and Governance Working Papers Series. PEPG 10-07.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513540)
    連結:
  28. Greenberg, J. & Baron, R. A. (2003).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8th ed.,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連結:
  29. Skinner(1971). 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 . New York: Fred A.Knopf, Inc.
    連結:
  30. 壹、中文部份
  31. 尤秀貞(2005)。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行銷策略認同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32.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33. 王維民(2009)。組織行為。台北市: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34. 江斌玉(1988)。激勵行為與績效之研究。銘傳學報,第24期,81-110。
  35. 江聖祺(2002)。國中教師之激勵方式重要性與實現可能性認知-兼論其對服務士氣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36. 余朝權(2010)。組織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37.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五南。
  38. 吳金香(2008)。教育組織行為-台灣本土研究論文與案例評析。臺南:金典。
  39. 吳曉波(2008 )。不勝任的社會:解讀彼得原理。台北:海洋文化。
  40. 李依蓉(2006)。職棒球迷對於球隊與母企業認同之差異性研究-以興農牛、LANEW熊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41. 沈琪梅(2008)。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學校行銷策略了解程度及認同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42. 林建煌(2001)。管理學。台北:智勝文化有限公司。
  43. 林海青(1996)。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9期,59-92。
  44.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45. 林進發(2007)。台南縣私立完全中學教師對學校行銷策略認同度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46. 紀貴齡(2010)。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行銷策略執行現況知覺度與學校認同度相關之研究-以臺中市光復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47. 胡憲輝(2011)。私立高中學生對學校行銷策略認同度之研究-以私立黎明高中為例。台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48. 唐意瑩(2006)。學校行政人員激勵-保健因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境內之大學校院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49. 孫若梅(2006)。臺北市幼稚園實施園本教師績效獎賞之調查研究-以教師參與行動研究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50. 徐英洲(2009)。台灣中小企業對榮譽指導員認同度之探討-以台中市中小企業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51. 徐淑女(2009)。學生對教育資源品質之滿意度與學校認同感之研究-以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為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52. 翁慧茹(2005)。激勵保健因素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大學校院學生事務工作人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53. 高明(2007)。教育行政學。台北:志光。
  54. 張建興(1987)。基層員工激勵因素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55.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56. 張德南、馮勝苓(2007)。創新管理之激勵理論在校長領導的應用。臺北縣立樹林高級中學樹中學報,216-221。
  57. 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58. 張黎明(2008)。學務工作自我評鑑激勵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國立大學校院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59. 張儷馨(2003)。高中職學校職員激勵認知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60. 許哲源(1995)。員工獎金與升遷激勵誘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61. 許勝懋(2004)。通婚家庭子女之臺灣人/中國人認同(一九九二年至二00一年)。理論與政策,17(4),125-153。
  62. 郭為希(2004)。校長激勵教師士氣作為之研究-以明日國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63. 郭為藩(1975)。自我心理學。台南:開山書局。
  64. 陳光偉(2003)。產品上癮性與需求層級變動之關係-Maslow理論觀點之檢視。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65. 陳志昌(2004)。知識工作者對激勵因素偏好之研究。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66. 陳怡如(2001)。高屏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激勵之研究-以Herzberg理論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67. 陳俞霖(2003)。網路同儕對N世代青少年意義:認同感的追尋。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68. 陳香君(2003)。高雄市國中語文領域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關注階段、採用層級激勵、障礙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69. 陳順平(2005)。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士氣與激勵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教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70. 陳義勝(1983)。組織行為。台北市:華泰。
  71. 陳嬿如(2007)。國小兼行政教師知覺激勵保健因素與行政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72. 黃子舜(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激勵策略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73. 黃小萍(2009)。雙因子理論對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74. 黃信陽(2009)。從期望理論探討激勵國民小學教師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75. 黃英凡(2004)。激勵保健因素對高屏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專業承諾影響之研究。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76. 黃賀、洪一碩(2008)。高等教育體系內激勵的錯置: 攸關教育品質的組織行為構面。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1,43-58。
  77. 黃雅玲(2009)。家長及教師對學校行銷策略滿意度與學校認同度之研究-以宜蘭縣某鄉為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78. 黃瑋潔(2009)。海峽兩岸小學家長對學校特色認同度之研究-以金門和廈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79. 黃蘭雯(1996)。青少年金錢觀:ERG理論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80. 楊秀香(2009)。影響國小主任工作投入之激勵與保健因素之探討-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81. 楊彥秀(2005)。以ERG理論探討我國產業對產學合作之需求。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82. 葉怡安(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83. 葉怡成(2006)。管理學:21世紀的臺灣觀點。台中市:滄海。
  84.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85. 詹益統(1996)。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和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信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86. 榮泰生(1998)。組織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87. 劉妙珍(2006)。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88. 劉彥伯(1993)。專業組織激勵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89. 潘怡然(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激勵行為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90. 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
  91. 蔡採珠(2000)。學校應用激勵管理的可行策略。國民教育,40(4),62-65。
  92. 鄭美節(2009)。以激勵保健因素理論探討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意願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93. 鄭華清(2008)。管理學概論。台北:新文京。
  94. 盧錫瑩(2004)。高職教師對職校課程綱要一般能力認同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95. 賴信榮(1995)。實施目標管理之公司中,員工激勵誘因偏好之研究:以基層主管(含)以上之主管為例。東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96. 戴國良(2006)。組織行為學-全方位理論架構與企業案例實戰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97. 戴萬成(1991)。管理、領導與運勢。台北:桂冠圖晝公司。
  98. 戴聰敏(2002)。台東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願景認同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99. 戴寶村(2001)。宜蘭縣交通史。宜蘭市:宜蘭縣政府。
  100. 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101.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102. 謝銘儒(2005)。學校行銷策略的滿意度與家長認同度相關之研究-以雲林縣中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103. 謝謹如(1998)。現代激勵理論及其在學校管理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251,133-143。
  104. 簡明輝(2007)。組織行為。台北:新文京。
  105. 簡淑華(1995)。領導特質、領導型態、激勵方式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臺灣地區中小企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106. 羅湘晴(2010)。激勵理論應用的探討。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107. 貳、英文部分
  108. Bastick, T. (2002). Materialist Culture and Teacher Attrition in the Caribbean:Motiv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Jamaican Teacher Trainee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460077)
  109. Batemen, T. S. (2002). Management, competing in the new era (5th Ed.). New York:Harper and Row.
  110. Berger P. L., and Luckmann T. (1966).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Anchor Books
  111. Blackburn, R. T. & Lawrence, J. H. (1995). Faulty at work motivation, expectation,satisfaction.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12. Burgess, D. G. (2001). The principal’s keys: Unlocking leadership & learning.Successline’s SMART strategies serie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450462)
  113. Coates-McBride, Alison; Kritsonis, William Allan.(2008). The M&M Effect-Assessing the Impact of Merit Pay on Teacher Motivation: National Implications.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499772)
  114.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2010). Teacher Merit Pay: What Do We Know?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 Reform. Volume 11, Number 3. Retrieved from ERIC
  115. database. (ED510355)
  116. Griffin, R. (2005). Management. 8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17. Guzel&Hatice (2011). Investigation of Demographic Properties and Motivation Factors of Physics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927390)
  118. Herzberg, F.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19.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2002).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120. New York: McGraw-Hill.
  121. Kast, F. E., & Rosenzweig, J. E. (1985).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ch.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22. Miller, E. T. (2000). An Examination of Teacher Salary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452177)
  123. Nwachukwu Prince Ololube (2006).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and Motivation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 Assessment.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496539)
  124. Robbins, S. P., & Judge, T. A. (2009). Oganizational Behavior. 13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125. Sanchez-Perkins,Raquenel (2002).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level of work motiv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exas-Pan, American.
  126. Vroom, V.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and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