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領帶與高跟鞋》及其藝術表現研究
|
并列篇名
|
A Research on Art Form of Neckties & High-heeled Shoes
|
作者
|
王千文
|
关键词
|
台灣 ; 綠光劇團 ; 歌舞劇 ; 羅北安 ; 《領帶與高跟鞋》 ; 無
|
期刊名称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
卷期/出版年月
|
2016年
|
学位类别
|
碩士
|
导师
|
馬奎元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1994 年羅北安導演從紐約學成歸國,以一齣歌舞劇《領帶與高跟鞋》帶領綠光劇團, 為台灣中文歌舞劇開啟展新的一頁。本文透過文獻史料、訪談與影像紀錄,論析《領帶 與高跟鞋》此一劇作創作之篳路藍縷。
本文從宏觀的角度探究綠光劇團歌舞發展歷程,再深入至《領帶與高跟鞋》的歌、 舞、劇探究。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深耕十年:綠光歌舞劇的發展與變遷>、<第三章:《領帶與高跟鞋》戲劇分析>、<第四章:《領帶與高跟鞋》角色分析>、< 第五章:《領帶與高跟鞋》歌舞分析>、<第六章:結論>。筆者透過文獻史料分析綠 光劇團十年之歌舞劇作,將其發展分為三階段,從中論析劇團所呈現之歌舞表演型態與 發展侷限。再來,筆者主要透過分析歌、舞、劇三個面向,探究羅北安思維下的歌舞劇意念如何在《領帶與高跟鞋》中呈現,讓此齣歌舞劇成為傳唱十多年深植人心的歌舞劇。
|
英文摘要
|
無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藝術
戲劇學院學術論文 >
戲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参考文献
|
-
Richard Kislan。1995。《The Musical:A Look at the American Musical Theater》。American:Applause Theatre & Cinema Books。
連結:
-
林明寬、劉秀娟譯,Susan A. Basow著。1992。《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洋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結:
-
陳正男。1992。《行銷管理》。台北:三民。
連結:
-
曾永義。1998。《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
連結:
-
王潤婷。2006。<從西方音樂劇的歷史與特質看台灣音樂劇的發展>。《藝術學報》。178期。頁165-183。
連結:
-
李秋玫。2007。<音樂劇作曲家櫻井弘二打造台灣多樣化音樂劇>。《PAR表演藝術雜誌》。175期。頁54。
連結:
-
李其昌。2008。<布雷希特史詩劇場的演出特性>。《國際藝術教育學刊》。臺灣:國立藝術教育館。
連結:
-
────。2008。<布雷希特「史詩」「劇場」之關聯與演進>。《藝術學報》。臺灣: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頁207-226。
連結:
-
周靜家。1998。<觀看藝術-布萊希特劇場理論的重要貢獻>。《哲學與文化》。臺北: 哲學與文化。頁706-719。
連結:
-
李晏如。2012。<曾慧誠 音樂劇,就是要「溝通」!>,《PAR表演藝術雜誌》。234期。頁84-85。
連結:
-
黃一平,2007。<說我們的故事,唱我們的歌-一路走來「流行」相伴,台灣音樂劇等待春天在臨>,《RAR表演藝術雜誌》。175:50 – 51
連結:
-
齊于萱。2012。<萊希特的「史詩劇場」、「疏離效果」看《我們在-等待果陀》-探討音樂與戲劇的關係>。《藝術欣賞》。第8卷,3期。頁190-194。
連結:
-
謝國雄。2013。<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與「存在」問題:新時代、新可能與新學術>。《考古人類學刊》。78期。
連結:
-
王悅甄。2013。<從死亡中看見希望—台灣原創中文音樂劇的生命視野>。台北: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連結:
-
陳君宜。2000。<劇場元素在音樂創作中之運用─音樂劇場《特技家族》之創作分>。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論文。
連結:
-
陳依婷。2008。<鍾耀光的台灣音樂劇《梁祝》:創作理念、素材與形式>。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結:
-
程鈺婷。2005。<《芝加哥》一齣概念式音樂劇的實踐>。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碩士論文。
連結:
-
楊任淑。2004。<果陀劇場歌舞劇織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結:
-
蔡天健。2009。<從歌劇到歌舞劇的表演轉換-以北藝大《費加洛婚禮》演出為例>。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
連結:
-
《都是當兵惹的禍》,台北:綠光劇場,1995 年2 月。
連結:
-
參考書目
-
一、專書書目
-
Brecht(布萊希特)著,丁揚忠等譯。1990。《布萊希特論戲劇》。北京:中國戲劇。
-
────,彭鏡禧、鄭芳雄合譯。2005。《布雷希特戲劇:四川好女人、高加索灰闌記》。
-
臺北:聯經。
-
────,劉森堯譯。2006。《勇氣媽媽》。。臺北:書林。
-
Gerald Bordman。1992。《American Musical Theatre》。London: Harley Granville-Barker.The Exemplary Theatre。
-
Rudiger Bering,《Musicals》,Hauppauge, N.Y. : Barron's,1998。
-
Stanley Green,《Broadway Musical Show By Show》,Revised And Updated By Kay Green 4th Edition。
-
Volker(弗克)著,李健鳴譯。1987。《布萊希特傳》。台北,人間。
-
王瓊英,夏學理,陳尚盈,羅皓恩。2011。《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北:五南。
-
文碩,彭媛娣,楊佳。2010。《音樂劇表演概論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
文碩,彭媛娣,楊佳。2010。《音樂劇表演概論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
巴爾梅,耿一偉譯。2010。《劍橋劇場研究入門》。台北:書林。
-
王坤譯,Keir Elam 著。1998。《符號學與戲劇理論》。台北:駱駝。
-
平珩主編。1997。《舞蹈欣賞》。台北:三民書局。
-
石光生譯,Edward A. Wright 著。1992。《現代劇場藝術》。台北:書林。
-
伍曼麗主編。1999。《舞蹈欣賞》。台北:五南圖書。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台灣劇展發展概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1995。《表演藝術團體彙編-戲劇類》。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1998。《表演藝術名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李吉提。2004。《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北京::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
-
余佩珊譯,Peter F.Drucker 原著。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
-
余秋雨。1990。《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市:允晨文化。
-
吳家恆譯,Keith Spence 著。1997。《音樂百匯2》。台北:智庫。
-
呂健忠譯,戴雅雯著。2000。《做戲瘋,看戲傻—十年所見台灣劇場的觀眾與表演(1988~1998)》。台北:書林。
-
呂訴上。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
-
李立亨。2000。《我的看戲隨身書》。台北市:天下文化,
-
李慕白譯。1975。《西洋戲劇欣賞》。台北:幼獅。
-
周小川等著。1998。《音樂劇之旅》。北京:新世界。
-
林鶴宜。2015。《臺灣戲劇史》。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
林靜芸編。1997。《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
────。1998。《中華民國八十六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林克歡。2005。《戲劇表現論》。香港:書林。
-
────。2007。《消費時代的戲劇》。台北:書林出版社。
-
盧健英編。1999。《中華民國八十六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馬森。1994。《西潮下的中國戲劇》。台北:書林。
-
邱坤良。1997。《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台北:臺原。
-
邱坤良。1998。《「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台灣戲劇發展概說》。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
邱坤良。1998。《「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技術指導概說》。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
邱坤良。1998。《「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舞台服裝設計與製作手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
邱坤良。1998。《「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表演手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
邱坤良。1998。《「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舞台設計手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
邱坤良。1998。《「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導演手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
邱坤良。2008。《漂浪舞台:台灣大眾劇場年代》。台北:遠流。
-
邱芳莉譯,Giovanni Grazzini。1993。《費里尼對話錄(Intervista sul Cinenma)》。台北:遠流。
-
邱 瑗。1997。《歌舞線上:從倫敦西區到紐約百老匯的音樂劇》。臺北:音樂時代出版社。
-
────。2006。《Show Time!音樂劇的九種風格》。台北:音樂時代出版社。
-
林國源。2000。《古希臘劇場美學 :亞里斯多德「淨滌說」美學思想疏證》。台北:書林出版社。
-
胡耀恆譯,Oscar G, Brockett 著。1987。《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台北:志文。
-
思想編輯委員會。2012《走過八十年代(思想22)》。台北:聯經。
-
姚一葦 。2004《戲劇原理》。台北:書林。
-
孫惠柱。1994。《戲劇的結構》。台北:書林。
-
桑慧芬。2005。《影像閱讀時代-音樂.聆聽的眼睛》。台北:五南。
-
容淑華。1998。《演出製作管理︰好的規劃是成功的基礎》。台北:淑馨。
-
馬森。1991。《當代戲劇》。台北:時報。
-
高千惠。2014。《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
高登第譯,Joanne Scheff 著。1988。《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台北:遠流。
-
高登第譯,Philip Kotler、Joanne Scheff 著。1998。《票房行銷》。台北:遠流。
-
涂瑞華譯,Bella Itkin, Richard C. Aven 原著。1997。《表演學:準備、排練、表演》。台北市:亞太圖書。
-
孫惠柱。2006。《戲劇的結構與解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
張庚、蓋叫天等著。1987。《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丹青圖書。
-
張敬。1986。《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丹青圖書。
-
許常惠。1996。《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
-
郭玉珍譯,麥克•歐文著。1995。《表演藝術入門:表演初學者實務手冊》。台北:亞太圖書。
-
許璦玲。2012。《語文戲劇化教學》。台北:秀威資訊 。
-
陳正熙。1999。《想像的空間如何賞析一齣戲》。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
陳健銘。1995。《野台鑼鼓》。台北:稻香。
-
陳煒智。2006。《黃金年華舊歡如夢1900-1960:歌舞劇場的絶代巨擘》。台北:音樂時代出版社。
-
────。2006。《音樂劇的革新歲月:歌舞劇場的絶代巨擘1960- 》。台北:音樂時代出版社。
-
鄒建林。2008。《音樂知識與中外作品欣賞》。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都文偉。2002。《百老匯的中國題材與中國戲曲》。上海:三聯書店。
-
陸愛玲。1990。《天馬行空編導天地》。台北:藝術館。
-
詹姆遜(Fredric Jameson)著,王逢振譯。1998。《布萊希特與方法》。中國:中國社會科學。
-
焦桐。1990。《台灣戰後初期的戲劇》。台北:台原。
-
黃仁。2000。《台灣話劇的黃金時代》。台北:亞太圖書。
-
黃在敏。1999。《戲曲導演藝術論》。台北:文津,
-
黃慶萱。1990。《修辭學》。台北:三民。
-
楊世彭。1999。《導戲、看戲、演戲》。台北:時報文化。
-
楊世彭譯著。2001。《仲夏夜之夢》。台北:貓頭鷹。
-
楊渡。1994。《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台北:時報文化。
-
楊蔭瀏。〈語言音樂學初探〉,《語言音樂》,台北:丹青圖書公司。
-
劉大基譯,蘇珊•郎格著。1991。《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出版社。
-
慕羽。2002。《百老匯音樂劇:美國夢和一個恆久的象徵》,海口:海南出版社。
-
蔡美玲譯,Billington, Michael 著。1987。《表演藝術》。台北︰好時年。
-
鄧為臣編。1997。《劇場管理二十五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鄧綏寧。1979。《編劇方法論》。台北:正中書局。
-
薛良。1987。《歌唱的藝術》。台北:丹青圖書。
-
鍾明德。1995。《現代戲劇講座: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書林。
-
鴻 鴻。1996。《跳舞之後.天亮以前:台灣劇場筆記( 1987-1996)》。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藍凡。1992。《中西戲劇比較論稿》。上海:學林。
-
藍祖蔚。2002。《聲與影:20 位作曲家談華語電影音樂創作》。臺北市:麥田。
-
藍劍虹主編。2007。《布雷希特與觀眾專題》。台南:台南人劇團。
-
魏飴。1999。《戲劇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
-
二、報刊雜誌
-
1948/05/31。〈青島小姐 許月珍膺選〉。上海《申報》。 2版。
-
本報訊。<禮查西餐廳上演新型歌舞劇>。《經濟日報》。(1968年7月20日)。8 版。
-
本報訊。<辦公室情節領帶與高跟鞋輕鬆幽默寫實既實驗又專業>。《民生報》。(1994年6月8日)。第14 版。
-
本報訊。<了解歌舞劇西方舞台重頭戲台灣劇場新現象>。《民生報》。(1995年1月17日)。14版。
-
本報訊。<本土劇團/綠光:真實戰勝完美>。《聯合報》。(1995年4月3日)。47版。
-
本報訊,1998。<藝文新聞>。《民生報》。(1998年11月12日)。19 版。
-
丁揚忠。1989。<譬喻劇《四川好人》的藝術分析>。《戲友》。31期,頁9-15。
-
于國華。1996。<綠光登陸衛岸驚豔>。《民生報》。(1996年9月9日)。14版。
-
牛慶福。2001。<好書:悅讀越有味>。《聯合報》。(2001年3月30日)。19 版。
-
王中言。1997。<恨情歌綠光合辦同學會>。《民生報》。(1997年5月13日)。10版。
-
王蘭芬。1998。<劇場界大談pub劇場 台北秀秀秀 一定會更好 還要多導演>。《民生報》。(1998年12月17日)。19版。
-
王芳,宋怡楊 。2010。<“音樂”劇還是音樂“劇”:淺析中音樂元素與劇本元素的關係>。《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12卷,7期。頁129-131。
-
邱 瑗 。1994。〈從「音樂喜劇」到「音樂劇」〉。《音樂月刊》。120期。頁140-145。
-
李立亨。1996。<劇評:再來十雙高跟鞋>。《民生報》(1996年9月9日)。14版。
-
李永榮。2010。<音樂劇的音響設計>。《演藝科技》。2期。頁30-32。
-
────。2008。<布雷希特史詩劇場的社會理念>。《國際藝術教育學刊》。臺灣:國立藝術教育館。
-
杜寒風。1996。<講述台灣上班族的事兒>。《中國戲劇》。10期。頁32-34。
-
關國朋。2009。<中國音樂劇的現狀與前景>。《理論界》。2期。頁156-157。
-
周美惠。1995。<都是當兵的禍/擷取元雜劇試驗新的歌舞劇>。《聯合報》。1995年11月17日,35版。
-
────。1999。<紙風車成立基金會>。《民生報》(1999年1月28日)。19版。
-
────。1999。<「同學會」歌舞劇原聲帶今天上市>。《聯合報》。(1999年2月11日)。14版。
-
────。1998。<亞洲金融風暴肆虐 台灣表演藝術唯他獨強戲劇票房逆勢走揚>。《聯合報》。(1998年6月14日)。14版。
-
────。1999。<台灣劇場 拓展舞台困境多>。《聯合報》。(1999年7月19日)。14版。
-
────。2001。<開創大陸市場 台灣劇團兩樣情>。《聯合報》。(2001年3月18日)。14 版。
-
────。2002。<李小平 這個導演什麼戲都導>。《聯合報》。(2002年5月19日)。9 版。
-
施靜茹。2001。<台灣經驗談大鼻子開先鋒吻我吧創風氣>,《聯合報》。6月9日,第41 版。
-
施 立。1995。<領帶與高跟鞋>。《幼獅文藝》。(1999年3月)。頁71-72。
-
林怡潔。1999。<台灣劇場育苗行動>。《聯合報》。(1999年1月16日)。14版。
-
林 綠。1995。<當大鼻子遇上中文——從《大鼻子情聖——西哈諾》談音樂劇製作>。《表演藝術》。34期。頁10。
-
紀慧玲。1995。<都是當兵惹的禍企圖鮮明>,《民生報》。1995年12月9日。第14 版。
-
────。1996。<戲包熱傳染校園>。《民生報》。(1996年6月4日)。14版。
-
────。1996。<台灣劇團終於登‘陸’演戲>。《民生報》。(1996年8月22日)。14版。
-
────。1996。<羅北安 趙惇儀>。《民生報》。(1996年11月14日)。33版。
-
────。1997。<載歌載舞載戲>。《民生報》。(1997年6月25日)。19版。
-
────。1997。<從淡妝到 濃抹>。《民生報》。(1997年7月28日)。19版。
-
────。1999。<劇團營運模式 趨向基金會>。《民生報》(1999年1月28日)。19版。
-
────。1999。〈定目劇重演挺誘人口碑像保險票房沒風險>。《民生報》。(1999年6月24日)。6版。
-
紀蔚然。1997。<革新尚未成功>。《民生報》。(1997年4月28日)。19版。
-
耿一偉。1989。<布萊希特與電影─二十世紀前半葉的發展>。《戲劇學刊》。10期,頁58-78。
-
徐開塵。1998。<非劇場秀秀秀新經驗 觀眾勿忘攜帶身分證明>。《民生報》。(1997年11月12日)。19版。
-
陳幼君。1993。<演練歌舞劇綠光劇團試身手>。《民生報》。1993年12月31日。14版。
-
陳正熙。1998。<快樂的代價?>。《民生報》。(1998年5月18日)。19版。
-
陳宏莉。1999。<九九狂講曲 顛覆傳統表演風格>。《民生報》。(1999年6月26日)。7版。
-
────。2000。<念念921藝文集合>。《星報》。(2000年9月21日)。19版。
-
陳芝宇。2004。<「劇團」外強內虛>。《星報》。(2004年12月31日)。A3 版。
-
張黎明。2008。<音樂•劇-論音樂劇的音樂性與戲劇性>。《劇影月報》。234期。頁55-56。
-
張伯順、周美惠、李玉玲:<藝文市場消費冷清清>。《聯合報》。(1995年12月27日)。35版。
-
張 藝。2008。<淺論音樂劇中音樂的特徵與形式>。《民族論壇》。3期。頁56-57。
-
傅佳霖。1997。<音樂歌舞劇《吻我吧娜娜》>。《民生報》(1997年8月4日)。
-
楊忠衡。1997。<不要指望音樂界,指望劇界吧!>。《音樂時代》。34期。頁90-92。
-
────。2014。<Mel’s Chinese Talk 一桌二椅-不負如來不負卿「尚和歌仔戲」最傳統也最先進>。《Muzik》。85期。頁10。
-
董智森。2000。<「粉刺眼、粉刺耳」西門扮裝秀>。《聯合報》。(2000年8月26日)。17版。
-
廖抱一。1994。<歌舞劇想要怎麼做?訪羅北安談歌舞劇的創作與難題>。《民生報》。(1994年9月6日)。14版。
-
────。1994。<《盲點的剪接》觀後-綠光的味道 歌舞劇的企圖 生活中的滋味>。《民生報》。1994年9月6日。14版。
-
蔡悅。2011。<職場戲劇的索求-音樂話劇《領帶與高跟鞋》>。《上海戲劇》。2011年5月 。331期。頁24。
-
賴素鈴。2001。<帶動表演藝術團體 e 起來>。《民生報》。(2001年1月11日)。A6 版。
-
鍾淑貞。1995。<領帶與高跟鞋—台灣綠光劇團赴北京演出>。《交流》。29期。
-
薛桂文。1999。<大手牽小手 對抗病魔>。《民生報》。(1999年4月3日)。22版。
-
三、網站
-
文化部網路劇院。網址:http://cyberstage.moc.gov.tw/aboutus.php。引用日期:2015
-
年2月5日。
-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址: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7407&CtNode=3564&mp=4。引用日期:2015年10月8日。
-
白斐嵐。2015。<從中文音樂劇到「台味」音樂劇──百老匯之外的音樂劇傳統>。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6298。引用日期:2016年3月14日。
-
好戲成雙。網址: http://www.dryahoo.org.tw/%A6%B8%BA%F4%AD%B6/%BA%F4%B8%F4%A7G%A7i%C4%E6/%A4%BD%AFq%AC%A1%B0%CA%A4%BD%A7i%BBP%B0j%C5T/900611%A6n%A8%C6%A6%A8%C2%F9.htm引用日期:2015年2月5日。
-
行動實驗表演十年大事記。網址:http://nikitawu.com/行動實驗表演十年大事記/。引用日期:2016年5月31日。
-
林采韻。2010。<台灣音樂劇發展史>。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1/10/YC1001100006.htm。引用日期:2014年12月15日。
-
台灣婦女運動發展史。網址: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outmov_1.htmhttp://cyberstage.moc.gov.tw/aboutus.php。引用日期:2016年3月21日。
-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網址:http://www.tpmw.org.tw/index.php/%E5%8F%B0%E7%81%A3%E6%B5%81%E8%A1%8C%E9%9F%B3%E6%A8%82%E7%99%BC%E5%B1%95%E5%8F%B2#.E9.84.89.E5.9C.9F.E9.81.8B.E5.8B.95.E6.99.82.E6.9C.9F。引用日期:2016年3月21日。
-
許惠涵,林筱穎。2009。<《領帶與高跟鞋》讓上班族的夢想哀傷重返舞台>。
-
STIR News• 狠攪社® ART 時尚藝文網路媒體 http://stirnews.wordpress.com/2009/08/05/necktiesandhighheeledshoes/。引用日期: 2014年10月18日。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8。<國藝會第十二屆國家藝文得獎主-李泰祥>。http://www.ncafroc.org.tw/award-prize.aspser_no=73&Prize_year=2008&Prize_no=%A4Q%A4G&prize_file=Prize_Production。引用日期:2015年2月24日。
-
綠光劇團。網址:http://www.greenray.org.tw/main/index.php。引用日期:2014年9月20日。
-
四、學位論文
-
林鴻君。2007。<音樂劇團之經營與發展—以『大風劇團』為例>。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術士論文。
-
郭澤寬。2006。<台灣現代中文歌劇創作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
-
陳美君。2015。<「文學音樂劇」《少年台灣》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
黃宛媛。2011。<析論音樂劇《芝加哥》中之疏離效果>。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戲表演藝術碩士班。
-
五、錄影帶資料
-
《領帶與高跟鞋》,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資料室提供,1994。
-
《都是當兵惹的禍》,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資料室提供,1995。
-
《結婚?結婚!辦桌》,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資料室提供,1999。
-
《黑道害我真命苦》,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資料室提供,2000。
-
《愛情沸點八度半》,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資料室提供,2002。
-
六、訪談資料
-
羅北安訪談。時間:2015年12月9日下午1點至3點半。地點:綠光排練場。
-
七、節目手冊
-
《棋王》,台北:新象,1987 年5 月。
-
《領帶與高跟鞋》,台北:綠光劇場,1994 年6 月。
-
《結婚?結婚!辦桌》,台北:綠光劇場,1999 年6 月。
-
《黑道害我真命苦》,台北:綠光劇場,2000 年7 月。
-
《愛情沸點八度半》,台北:綠光劇場,2002 年5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