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張思嘉 (2006)。 家庭與婚姻: 台灣心理學研究的現況與趨勢。 本土心理學研究。 (26), 3-34。
連結:
-
謝欣如 (2002)。哈伯瑪斯溝通理論初探。哲學與文化, (3), 272-291。
連結:
-
鄭忍嬌 & 陳皎眉 (1994)。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自我狀態對身心健康之影響。婦女與兩性學刊, (5), 47-67。
連結:
-
陳惠雯, 林世華, & 吳麗娟 (2001)。 婚姻衝突、家庭界限與青少年子女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2),143-166。
連結:
-
劉惠琴 (2003)。夫妻衝突調適歷程的測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16 (1), 23-50。
連結:
-
謝欣如 (2002)。 哈伯瑪斯溝通理論初探。 哲學與文化, 29(3), 272-291。
連結:
-
霍華德.馬克曼(Howard J. Markman)/史考特.史丹利(Scott M. Stanley)/蘇珊.布朗堡(Susan L. Blumberg) (2004)。 捍衛婚姻,從溝通開始 [Fighting for your marriage: positive steps for preventing divorce and Preserving a lasting love] (馬永年、梁婉華 Trans.)。 (初版 ed.)。 臺北市: 愛家文化基金會。
連結:
-
Ballard-Reisch, D. & Weigel, D. (1999).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in marital commitment. In J. Adams, & W. Jones (Eds.), ( 407-424) Springer US.
連結:
-
Chriss, J. J. (1995). Habermas, Goffman,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0(4), 545-565.
連結:
-
Cummings, E. M., Cheung, R. Y., Koss, K. & Davies, P. T. (2014). Parent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A prospective test of an explanatory model for the role of marital conflict.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1-14.
連結:
-
Hertlein, K., Blumer, M. C., & Smith, J. (2014).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s’ use and comfort with online communication with clients.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36(1), 58-69.
連結:
-
Hanrieder, T. (2011). The false promise of the better argument. International Theory, 3(03), 390-415.
連結:
-
Hafen Jr, M. & Crane, D. R. (2003). When marital interaction and intervention researchers arrive at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he active listening controversy.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5(1), 4-14.
連結:
-
Quinlan, E. & Robertson, S. (2010). Modelling dimensions of'the social'in knowledge teams: An operationalisation of haberma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Sociological Research Online, 15(3), 11.
連結:
-
Sillars, A., Roberts, L., Leonard, K. & Dun, T. (2000). Cognition during marital conflict: The relationship of thought and talk.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7(4-5), 479-502.
連結:
-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marriage. (2014). In A. Michalos (Ed.), (pp.6916) Springer Netherlands.
連結:
-
利翠珊 (1995)。 夫妻互動歷程之探討:以臺北地區年輕夫妻為例的一項初探性研究。 本土心理學研究, (4), 260-321。
連結:
-
利翠珊 (1999)。理論、研究、實務的對話與反思:再論家庭心理學系統思維觀點。應用心理研究, (3), 23-28。
連結:
-
沈孟樺 (2012)。從夫妻溝通與婚姻滿意度談婚姻教育介入。家庭教育雙月刊,(37),72-78。
連結:
-
卓依蒨 (2012)。 婚姻變奏曲—談婚姻衝突及教育介入策略。家庭教育雙月刊, (35), 48-59。
連結:
-
周玉慧 (2009)。夫妻間衝突因應策略類型及其影響。中華心理學刊, 51(1), 81-99。
連結:
-
周玉慧 (2011)。夫妻間衝突因應策略之類型變遷及其長期影響。 中華心理學刊, 53(2), 229-253。
連結:
-
胡昌智 (1983)。介紹哈伯馬斯 (J. habermas) 的溝通行為理論 < 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連結:
-
徐藝華 (1994)。學習當一個好聽眾-訪陳皎眉教授談教學中的溝通藝術。師友月刊, (328), 6-8。
連結:
-
張正正 (2011)。 頂客夫妻婚姻生活經驗之詮釋.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 (11), 77-101。
連結:
-
彭懷真 (2003)。 婚姻與家庭。 台北市: 巨流。
-
葉肅科 (2010)。一樣的婚姻.多樣的家庭。台北市: 學富文化。
-
郭春松 (2005)。 從絢爛歸於平實--婚姻中親密關係的轉變。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49。
-
陳學明 (1993)。 哈貝馬斯的晚期资本主義論述評。重慶出版社。
-
黃光國 (2002)。In 吳道愉 (Ed.), 社會科學的理路 (初版一刷 ed.)。台北市: 心理出版社。
-
黃有志 (2004)。婚姻尋美滿 (初版 ed.)。高雄市: 黃有志。
-
黃瑞祺 (1986)。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市:巨流出版社。
-
黃皓瑩 (2009)。 已婚者婚姻衝突與其知覺配偶婚姻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 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8。
-
龚春碧 (2008)。如何在护理活动中应用有效的沟通。 实用医技杂志, (28),15。
-
何琳琳 (20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女權思想解讀。 Modern Women, (2), 3。
-
劉莉 & 王宏維 (2003)。 重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回應麥金儂《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權主義批評》。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1), 6。
-
劉鎮江 & 劉紅利 (2009)。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倫理思想及其時代價值。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33 (1), 2。
-
潘立婷 (2010)。工作壓力、角色衝突、家庭支持與情緒調適之探索性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04。
-
簡郁雅 (2005)。家庭壓力、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探討。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45。
-
孫智辰 (2006)。 從社工員服務外籍配偶的主體經驗檢視其處遇過程-以哈伯瑪斯的理想言談情境為觀點。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學位論文, 1-157。
-
萬蕙, 朱竑, 唐雪瓊, WAN Hui, ZHU Hong, & TANG Xue-qiong (2013)。 女性跨國婚姻移民研究述評——以臺灣外籍新娘為例。 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 (3), 9。
-
二、西文文獻
-
Oral communications (2009). JNHA -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 13(1), 12-201.
-
Young, M. E. & Long, L. L. (1998). Counseling and therapy for couples. Thomson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
三、翻譯書目
-
Howard Halpern (2001)。當愛成為枷鎖時 (新苗編譯小組 Trans.)。 台北市: 新苗。
-
Irene Goldenberg, & Hrbert Goldenberg (1999)。 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 (翁樹澍, 王大維 Trans.)。 台北: 揚智。
-
John Bradshaw (2006)。家庭會傷人 (鄭玉風, 趙家玉 Trans.)。 台北市: 張老師。
-
Jonet G. Woititz (2001)。 你抓得住幸福 (王明波 Trans.)。 台北市: 新苗。
-
Patrick C. McKenry, & Sharon J. Price (2004)。 家庭壓力 (鄭維瑄, 楊康臨 & 黃郁婷 Trans.)。 台北市: 五南。
-
Paulin Boss (1994)。家庭壓力管理 (周月清 Trans.)。台北市: 桂冠。
-
Sharon J.Price & Patrick C. McKenry (1997)。離婚 (郭靜晃主編, 徐蓮蔭譯 Trans.)。台北市: 揚智。
-
Tara Parker-Pope (2013)。婚姻的幸福科學 (劉潔如, 劉嘉路 Trans.)。 台北市: 天下雜誌。
-
四、網路資訊
-
內政部戶政司。2003年10月16日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統計表。
-
Rerieved 2015年11月30日。From http://www.ris.gov.tw/zh_TW/346
-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查找持我國居留證最多的國家之人口數據資料
-
Rerieved 2015年11月30日。From http://www.ris.gov.tw/zh_TW/346
-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國境線面談流程介紹。Rerieved 2015年11月30日。From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32612&CtUnit=17408&BaseDSD=7&mp=bwc
-
台北經貿及文化駐越南辦事處。自2016年1月1日起越南區域別員工最低薪資調漲。Rerieved 2015年11月30日。From http://www.taiwanembassy.org/VN/ct.asp?xItem=670789&ctNode=1691&mp=226
-
全國法規資料庫。查找入出國及移民法、商業登記法等相關法令。Rerieved 2015年11月30日。From http://law.moj.gov.tw/
-
早安越南。查詢越南入出境手續之經驗談。Rerieved 2015年11月30日。From http://www.abubook.com/
-
林秀慧 (2015)。家庭溝通影響自我價值。Rerieved 2015年10月8日。From http://seewant.org/?article=read&articleid=1000270
-
游慧仙 (2014)。淡大教育心理與諮商所。 家族治療之家庭生命週期(Family life cycle)概念。Retrieved 2014年12月12日。from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4/64-17.htm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各直轄市、縣(市)外籍配偶/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一覽表。Retrieved 2015年10月6日。From 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148&pid=667
-
聯合國新聞部。 2014年主题:家庭对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贡献暨国际家庭年设立二十周年。 Retrieved 2014年12月12日, 2014。 from http://www.un.org/zh/events/familyday/
-
一、 中文文獻
-
牛艷秋 &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 (2013)。浅析哈貝馬斯溝通行動理論與家庭互動。青年文學家, 170-170。
-
王麗芹 (2005)。 揭開恩愛夫妻的底紗-雙贏的溝通與衝突解決策略。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48)。
-
王翊涵 (2011)。 公益化之後: 在台非營利跨國 (境) 婚姻媒合者之運作情形初探。 2011 年台灣社會學會年會「研究新世代」。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
王露璐 & 王霞 (2009)。 如何正確把握恩格斯的婚姻家庭道德觀——重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Studies in Ethics, (5), 4。
-
白秀雄, & 方孝鼎 (2009)。 新移民 (外籍配偶) 福利服務輸送困境之分析。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2009 年會 [雙十年華百年議題—困境下的台灣社會工作新能量] 研討會, 3(07)。
-
何怡慧 (2013)。 父母教養方式與父母因應親師溝通衝突方法相關之研究。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碩士, 119。
-
李淑敏 (2003)。 核心家庭中年夫妻親密關係本質之探究。 國立嘉義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5。
-
李錦綉 (2009)。幸福婚姻與健康之探究。家庭教育雙月刊, (17),16-23。
-
李原 (2012)。 工作—家庭的衝突與應對。 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3(6), 7。
-
李成德(2008)。 論恩格斯的婚姻觀對構建和諧家庭的現實意義(碩士 ed.)。 中國。
-
李隆生 (2006)。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 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ASEAN (2006c)。
-
林昆輝 (2005)。家庭心理學-婚姻與家庭。 台北: 華杏。
-
林煜捷 (2006)。夫妻溝通、衝突因應與婚姻滿意度—對偶資料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144。
-
池麗萍 & 王耘 (2002)。 婚姻衝突與兒童問題行為關係研究的理論進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 (4), 7。
-
吳明燁 & 伊慶春 (2003)。婚姻其實不只是婚姻: 家庭因素對於婚姻滿意度的影響。 人口學刊, (26), 1-95。
-
胡長兵 (2013)。 女性主義視域下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31(3), 9。
-
莊恩岳、郭建新 (1999)。婚姻的忠告 (初版 ed.)。 臺北市: 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馬新建 (2002)。 衝突管理:基本理念與思維方法的研究。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3), 7。
-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2002)。 In 林芳如 (Ed.), 婚姻與家庭 (初版一刷 ed.)。 嘉義市: 濤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