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邵僴兒童文學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by Shao Xian

作者

陳柏伶

关键词

邵僴 ; 童年意識 ; 環境意識 ; 教育涵義 ; 兒童文學 ; Shao Xian ; childhood consciousness ;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 educational connotations ; children’s literature

期刊名称

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所學位論文

卷期/出版年月

2017年

学位类别

碩士

导师

陳惠齡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邵僴是民國38年自大陸遷臺的作家,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初期,即創作兒童文學,卻顯少人關注。本論文以「邵僴的兒童文學研究」為題,旨在探討邵僴兒童文學作品的特色,並兼及邵僴在臺灣兒童文學發展中的地位。 本論文研析邵僴兒童文學創作,首先發現其作品主要措意於童年人事的緬懷與家鄉四季的感念,然而邵僴作品中也同時豐富呈現對於臺灣新鄉土的情感流轉;其次,面對七0年代臺灣工業化過程中,環境日益污染敗壞的現象,邵僴也展現出他的生態意識與環境關懷,這份對現實社會的濃郁感情,也即是他對臺灣新鄉土的認同表現;總理而論,終生致力於小學教育的邵僴,其兒童文學創作中自然展現的教育內涵,則是他對於兒童教育的執著、愛與信念。 透過本論文的寫作,重新探掘一位長期深耕兒童教育卻尚未受到臺灣文學界重視的作家—--邵僴,並期能賦予他在臺灣兒童文學史上的定位。

英文摘要

Shao Xian is a Mainland Chinese author who immigrated to Taiwan in 1949.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Taiwan, few people paid attention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With “Research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by Shao Xian” as the titl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by Shao Xian, taking into account his position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is study analyzes children’s literature creation by Shao Xian. First, it was found that his works were mainly aimed at the memory of childhood and his gratitude towards his hometown. However, Shao Xian’s works also create a vivid depiction of the emotional circulation of Taiwan’s new native land. Secondly, in the process of Taiwan’s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1980s and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polluted environment, Shao Xian also displays hi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 These rich feelings toward the real society express his recognition for Taiwan’s new native land. All in all, for Shao Xian who has been committed to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throughout his life, the educational connotations naturally displayed through his children’s literature creation are his persistence, love and faith toward children’s education. Through the writing in this study, Shao Xian who has long engaged in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but has not yet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Taiwan’s literature community is rediscovered, in the hope of ascertaining his position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history in Taiw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語文學系所
参考文献
  1. 加斯東.巴舍拉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連結:
  2. 杜淑貞,《兒童文學與現代修辭學》,(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
    連結:
  3. 林文寶,《兒童文學與閱讀》,(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連結:
  4. 林明正、劉明煖、李欣霖編,《學庸孝經》,(台中:光慧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連結:
  5. 保羅.亞哲爾著,傅林統譯,《書.兒童.成人》,(臺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
    連結:
  6. 馬森,《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下編》,(新北市:INK印刻文學生活雜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
    連結:
  7. 陳幸蕙主編,《成長的風景》,(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連結:
  8. 傅林統,《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新店市:富春文化,1995年)。
    連結:
  9.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87)。
    連結:
  10. 謝仁俊,《2050科幻大成真》,(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連結:
  11. 隱地編,《五十八年短篇小說選》,(臺北:爾雅出版社,1970年)。
    連結:
  12. 一、 邵僴著作
  13. 〈蠶〉,《幼獅文藝》21卷1期(1964年7月)。
  14. 《小齒輪》,(臺北:文星書局,1966年)。
  15. 《燈》,(臺北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67年)。
  16. 《大海輪》,(臺北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76年)。
  17. 《爺爺的手傷-親情散文選集》,(臺北:臺灣新生報,1978年)。
  18. 《不要怕明天》,(臺北:爾雅出版社,1979年)。 
  19. 《孩子的心》,(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
  20. 《都要有愛》,(台中:晨星出版社,1985年)。
  21. 《綠意與新芽》,(臺北:大地出版社,1985年)。
  22. 《無涯》,(臺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
  23. 《好朋友的話》,(臺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8年)。
  24. 《汗水處處》,(臺北:文經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
  25. 《音符碎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年)。
  26. 《邵僩兒童文學精選》,(新竹市:竹市文化局出版,2005年)。
  27. 《邵僩散文精選》,(新竹市:竹市文化局出版,2007年)。
  28. 《拿粉筆的日子》,(臺北:印刻出版社,2011年)。
  29. 二、 專書/專書論文(順序按作者姓氏筆劃)
  30. 丁仲祜箋注,《老子道德經箋注》,(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5年)。
  31. 丁樹南、馬各編《五十六年短篇小說選》,(臺北:爾雅出版社,1983年)。
  32. 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編著,《耕耘者的果樹園─林良先生序文選集》,(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33.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史事紀要》,(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76年)。
  34. 王文科,《皮亞傑式兒童心理學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1996年)。
  35. 王蕙瑄:《2000年以來台灣童書出版概況與童書編輯的角色定位》,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36. 朱光潛,《朱光潛選集》,(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年不詳)。
  37. 艾布拉姆斯,《鏡與燈》,(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38. 克裡希那穆提(Krishnamurti)著,廖世德譯,《自然與生態》,(臺北市:方智出版社,1995年)。
  39. 吳鼎,《兒童文學研究》,(臺北:遠流,1980年)。
  40. 宋祖良,《拯救地球和人類未來—海德格爾的後期思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41.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6年)。
  42. 周芬伶,《美學課》,(臺北:九歌出版社,2016年)。
  43. 林文寶,《兒童文學論述選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44. 林文寶、徐守濤、蔡尚志、陳正治,《兒童文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3年)。
  45. 林守為,《兒童文學》,(臺北:五南,1990年)。
  46. 林良,《純真的境界》,(臺北:國語日報出版社,2011年)。
  47. 林良,《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社,2011年)。
  48. 林桶法,《1949大撤退》,(臺北市:聯經,2009年)。
  49. 林鍾隆,《兒童詩觀察》,(臺北:信誼基金出版社,1983年)。
  50. 林鎮山,《離散・家國・敍述》,(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6年)。
  51. 林麗如,〈氣定神閒的桃花源-專訪郡僩先生〉《文訊雜誌》,(2005年5月)。
  52. 邱各容,《臺灣兒童文學年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53. 金燕玉,《兒童文學初探》,(廣州市:花城出版社,1935年)。
  54. 阿德勒著,黃光國譯,《自卑與超越》,(臺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
  55. 洪文瓊,《臺灣兒童文學史》,(臺北: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56. 胡雲翼編,《辛棄疾詞》,(重慶:聯營書店,1947年)。
  57. 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三版)。
  58.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青年軍官兵訪問紀錄》,(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印,2001年)。
  59. 張盈(編),《兒童/童年研究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60. 張煒,《純美的注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61. 梁燕城,《巨變時代下的沉思──綠色、民主與後現代思潮》,(香港九龍: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1990年)。
  62. 許展榮,《「中華兒童叢書」兒童散文類作品研究》,(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63. 許燕、李敬編著,《感人的書》,(臺北:希代書版有限公司,1986年)。
  64. 郭金足:《蔡宜容兒童文學創作之研究》,(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65. 陳三井訪問,〈王珂女士訪問記錄〉,《女青年大隊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
  66. 陳正治,《兒童詩寫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67. 陳佩珊,《懲罰孩子的藝術》,(臺北:德威國際文化,2007年)。
  68.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上)》(臺北市:聯經,2011年),頁410。
  69. 陳惠齡,《現代文學鑑賞與教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70. 陳惠齡主編,《自然、人文與科技的共構交響-第二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71.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臺北:秀威出版社,2003年)。
  72. 陳靜婷:《臺灣兒童期刊中的創作童話研究》,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73. 黃武雄,《童年與解放衍本》,(臺北:左岸文化,2004年)。
  74.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
  75.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1975年)。
  76. 黃錦鋐註譯,《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
  77.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著,曹敏、易陶天合譯,《黑格爾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
  78. 楊伯峻註譯,《孟子譯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79. 楊昌年,《近代小說研究》,(臺北:蘭台書局有限公司,1976年)。
  80. 熊秉真,《童年憶往》,(臺北:麥田出版,2000年)。
  81.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
  82. 蔡尚志,《兒童故事寫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83. 蔡淑惠、劉鳳芯主編,《童年.記憶.想像》,(臺北 :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12年)。
  84.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 年)。
  85. 盧梭著,魏肇基譯,《愛彌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86. 隱地,《作家與書的故事》,(臺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
  87. 隱地編,《五十九年短篇小說選》,(臺北:爾雅出版社,1971年)。
  88. 羅伯特・司格勒斯著,譯一明譯,《符號學與文學》,(臺北市:結構出版群,2000年)。
  89. 羅蘭・巴特著,洪顯勝譯,《符號學要義》,(臺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1989年)。
  90. 三、 期刊論文(順序按作者姓氏筆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