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a novice play therapist’s self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counseling a client and meeting a supervisor.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recorded the participant’s 12 play therapy counseling with a client, and 13 meetings with a supervisor. The participants had to fill an introspection form before and after each supervised play therapy, with 26 documents in total.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Professional Growth: a.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 Improving Skills, c. Consider space settings and d. Learning systemic collaboration.
2. Self Growth: a. Self-awareness, b. Self and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and c. Increased self-confidence of therapist.
Finally,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discus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novice play therapists and researchers.
|
参考文献
|
-
許韶玲(2003)。督導者知覺受督導者影響諮商督導過程之因素。應用心理研究,18,113-144。
連結:
-
中文部分
-
王文秀(1998a)。諮商督導歷程研究-諮商督導者之發展歷程與受督導者「最佳及最差被督導經驗」之整理與詮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88-2413-H-134-003)。
-
王文秀(1998b)。諮商師被督導經驗對其諮商挫折之因應及其專業成長之影響研究。中華輔導學報,6,1-34
-
王文秀(2000)。國小準輔導工作者「諮商實習」課程與被督導經驗調查研究。中華輔導學報,9,25-55。
-
王玠譯(1990),Raymond Fox著。專業督導關係。社區發展季刊,52,83-87。
-
台灣遊戲治療學會網站(2015)。台灣遊戲治療學會遊戲治療師認證辦法。2015年9月19日,取自http://atpt.org.tw/article-id-83。
-
台灣遊戲治療學會網站(2015)。台灣遊戲治療學會遊戲治療督導師認證辦法。2015年9月19日,取自http://www.atpt.org.tw/direct_dl.php。
-
朱思綺(2015)。三折肱成「梁」醫:一位資深遊戲治療師生命經驗之展現(未出版之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
吳雅慧(2006)。碩士層級諮商新手於全職實習的諮商困境與因應(未出版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
呂宛珈(2013)。受督導者諮商督導正向經驗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
李沁芬(1992)。輔導教師生涯發展及生涯重心之研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
李花環(2000)。諮商員專業發展歷程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
李維榕(2008)。孩子的身心症。張老師月刊,363,20-22。
-
卓紋君、黃進南(2003)。諮商實習生接受個別督導經驗調查:以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為例。應用心理研究,18,179-206。
-
周怡伶(2009)。督導者知覺影響諮商督導過程之受督導者因素研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
林美珠(2002)。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助人歷程初探(上)。諮商與輔導,193,2-5。
-
林家興(2014)。諮商專業倫理:臨床應用案例分析。臺北市:心理。
-
胡幼慧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
范晉維(2017)。結構式遊戲治療策略運用之意圖及其形成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
高宛琳(2017)。接受遊戲治療督導之經驗探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
高淑貞(2005)。因何而為?-遊戲治療師之治療態度探究。中華輔導學報,18,1-36。
-
高淑貞、蔡群瑞、何美雪(2018)。從實務中探究遊戲治療督導團體可行模式 — 整合督導與被者之觀點。台灣遊戲治療學報,6,29 -64 。
-
張靖敏(2005)。遊戲治療之訓練需求探究-兼修訂遊戲治療態度-知識-技巧中文版量表(未出版之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
梁培勇(2006)。兒童遊戲治療起始期的困境。中華心理衛生期刊,19(3),255-278。
-
許維素(1993)。督導關係初探(上)。諮商與輔導,94,5-10。
-
許維素(1993)。督導關係初探(下)。諮商與輔導,95,6-11。
-
許韶玲(2004)。受督導者對諮商督導過程的影響因素-從受督導者的知覺檢 視。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0,31-50。
-
許韶玲(2007)。為什麼受督導者隱而不說?中華輔導學報,21,167-200。
-
郭怡芬(2009)。遊戲治療師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紅葉文化。
-
陳彥君(2005)。專業諮商員生涯困境與心理調適歷程之生命故事研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
曾璟婷(2005)。受虐兒童遊戲治療師實務經驗與專業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
黃冠穎(2007)。新手遊戲治療工作者的學習經驗之自我敘說研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
黃梅芳(2008)。兒童遊戲治療新手的困與破(未出版之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
蔡秀玲、陳秉華(2009):諮商督導任務中受督者情緒覺察之督導介入初探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1,205-222。
-
蔡素琴、洪雅鳳、劉淑慧(2014)。敘事分析方法:由Labov敘事結構與隱喻故事取徑。台灣諮商心理學報,2014,2卷,1期,77-96。
-
賴玉珊(2008)。影響新手諮商心理師專業認同的關鍵事件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市:巨流。
-
藍菊梅(2006)。諮商督導角色及督導焦點的質性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197-223。
-
羅明華(2007)。團體督導對遊戲治療師專業發展的影響(未出版之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
-
英文部分
-
Bernard, J. M. (1979). Supervisor Training: A Discrimination Model.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 19(1), 60–68.
-
Bernard, J. M., & Goodyear, R. K. (1992). 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supervision. Needham Heights, MA, US: Allyn & Bacon.
-
Bernard, J. M., & Goodyear, R. K. (2014). 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supervision (5th edi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
Denzin, N. K. (2012). Triangulation 2.0. 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6(2), 80–88.
-
Hawkins, P & Shohet, R. (2012). Supervision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4th edition). McGraw Hill, OUP, London.
-
Hogan, R. A. (1964). Issues and approaches in supervision.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 1(3), 139-141.
-
Kottman, T. (2001). Play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Alexandria, 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
Landreth, G. L.(1994)。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高淑貞譯)。臺北市:桂冠。(原著1991年出版)。
-
Giordano, M. A. (2000). Effectiveness of a Child-Centered Self-Reflective Play Therapy Supervision Model. Retrieved from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Place of Publication: Denton: Texas.
-
McMahon, L. (2009). The Handbook of Play Therapy and Therapeutic Play (2nd edition). London : Routledge.
-
Nalavany, B. A., Ryan, S. D., Gomory, T., & Lacasse, J. R. (2005). Map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good’ play therapi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14(1), p27-50.
-
Ray, D. C. (2014)。進階遊戲治療(Advanced play therapy: essential conditions,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child practice)。(許智傑、謝政廷譯)。臺北市:洪葉文化。(原著2011年出版)。
-
Rodenhauser, P., Rudisill, J. R., & Painter, A. F. (1989). Attributes conductive to learning in psychotherapy supervi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43, 368-377.
-
Skovholt, T. M. & R?nnestad, M. H. (1992). Themes in therapist and counselo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0, March/April,505–515.
-
Skovholt T. M., & R?nnestad, M. H. (2003). The journal of the counselor and therapist: research findings and perspective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0(1), 5-44.
-
Worthen, V. E., & McNeil, B. W. (2001). What i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 national survey of supervision experts.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08 from the ERIC databa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