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合作學習法對屏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英語科學習之影響

并列篇名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English Learning among the Eighth Graders in Pingtung County

作者

陳娟娟

关键词

合作學習 ; 英語科學習 ; 行動研究 ; cooperative learning ; English learning ; action research

期刊名称

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卷期/出版年月

2016年

学位类别

碩士

导师

鍾鳳嬌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合作學習法對屏東縣國中八年級學生英語科學習之影響,並了解合作學習在國中英語科教學中實施之歷程,同時亦以實施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同儕互動與合作。研究者以一個八年級任課班級共29位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三個單元的合作學習課程,進行為期七週的研究。期間以英語科段考、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經驗量表進行前後測,並蒐集小組觀察紀錄、學生訪談、教學日誌等相關文件加以分析。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之,獲得結論如下: 一、合作學習於國中八年級學生英語科實施之歷程可分為教學前課 程規劃、教學中活動進行及教學後省思三階段。 二、實施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成就有顯著影響。 三、實施合作學習能明顯提高國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態度 四、實施合作學習能顯著增進學生的同儕互動與合作 五、參與實驗學生高度接受合作學習方式 六、合作學習有助於教師專業成長 研究者依以上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育機關、教育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English learning among the eighth graders in Pingtung County. Another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erience the progress of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chools. Also, by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 the researcher would like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The participants conisited of twenty-nine eighth graders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 and the research had been implemented for seven weeks.Action research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Data such as observation records during classes, interview notes, teaching diary and other related docum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1.The implemen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English learning among the eighth grad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eacher’s preparation of work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er’s activities of guid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ion, and teacher’s modification of teaching. 2.The scores of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cooperative learning. 3.Cooperative learning improved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4.Students’ social skills and peer inter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gram. 5.The experimental class took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6.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apply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t schools and for further studies are recommended.

主题分类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 技職教育研究所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丁惠琪(2000)。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連結:
  2. 方華璟(2009)。合作學習對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之影響-以臺北縣立大大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連結:
  3. 林立軒(2013)。運用STAD合作學習法於國中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連結:
  4. 邱裕惠(2002)。合作學習在國中英語教室之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台北市。
    連結:
  5. 洪琮琪(2002)。網路出題與合作學習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連結:
  6. 徐新逸(1998)。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36(1),30-52。
    連結:
  7.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連結:
  8. 張憲庭(2005)。「少子化」對學校經營之影響與因應策略。國教新知,52(3),50-55。
    連結:
  9. 許蕙茹 (2014)。國中一年級英語科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嘉義縣。
    連結:
  10. 陳令瑜(2011)。合作學習對屏東縣國小四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連結:
  11. 劉秀嫚(1998)。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公民訓育學報,7,295-318。
    連結:
  12. 蔡佩殷(2011)。分組方式在合作學習法中對國中學生英語學習與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英文學系,新北市。
    連結:
  13. 蔡孟家(2015)。屏東縣偏遠國中實施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連結:
  14. 鄭秀珍(2010)。合作學習STAD 模式對數學態度與同儕互動之探討─以北縣一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連結:
  15. 蘇郁嵐(2004)。國中生社會地位與合作學習對其英語科學業成就、社會焦慮、成就動機及歸因風格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台北市。
    連結:
  16. Adams, D. N.& Hamm, M. 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llaboration across the curriculum.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連結:
  17. Anderson, G. T. (1970). Effects of classroom social climate on individual learning. American Research Journal, 7, 135-152.
    連結:
  18.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1994).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連結:
  19. Ghazi, G. (2001).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STAD cooperative experience. System, 29(2), 289-301.
    連結:
  20. Jacob, E. (1999).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ontext: An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everyday classroom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連結:
  21. Jenkins, J. R., Antil, L. R., Wayne, S. K., & Vadasy, P. F. (2003). How cooperative learning works for special education and remedial students. Exceptional Children, 69, 279-292.
    連結:
  22.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7).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連結:
  23.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 Holubec, E. J. (1993).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Minnesota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連結:
  24.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 Holubec, E. J. (1994). The New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連結:
  25. Johnson, R. T., & Johnson, D. W. (1986). Action research: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Science and Children, 24(2), 31-33.
    連結:
  26. Johnson, R. T., & Johnson, D. W. (1987). Structur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learning teachers: The 1987 handbook of lessons plans for teachers. Edina, MN: Internation Book Company.
    連結:
  27. Kagan, S. (1995). We can talk: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elementary ESL classro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2035)
    連結:
  28. Parker, R. E. (1985). Small group coopetative learning—improving academic, social gains in the classroom. Nass Bulletin, 69(479),48-57.
    連結:
  29. Parsons, T. (1951). The social system. New York:Free Press.
    連結:
  30. Slavin, R. E. (1994). A practical guide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連結:
  31.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 Bacon.
    連結:
  32. Wheatley, G. H. (1991).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Science Education, 75(1), 9-21.
    連結:
  33. 中文部分
  34.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38,22-28。
  35.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36.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2004)。教學原理。台北市:心理。
  37. 王智弘、王文科(譯)(2011)。精進教學使用的行動研究(John E. Henning, Jody M. Stone & James L. Kelly)。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8)
  38. 何琦瑜(2007)。慢慢學、好好學、終身學的英語力。教出英語力,3-5。
  39. 吳怡靜、何琦瑜(2007)。英語力敲開全球化大門。教出英語力,14-20。
  40. 呂孟宜(2009)。合作學習法對國中學生英語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41. 李紋玲(2015)。分組合作學習應用在國中英語教學之研究-以屏東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高雄市。
  42.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市:五南。
  43. 周中天、張武昌、陳純音、葉錫南、林正昌、許月貴(2003)。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英語雙峰現象暨改進措施。教育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 F0037623)。台北市:教育部。
  44.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45. 林生傳(1997)。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五南。
  46. 林宏澤(2010)。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和學習態度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台南市。
  47. 林佩璇 (1992)。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48. 林佩璇(1994)。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研究資訊,11(6),22-25。
  49. 林宜靜(2009)。合作學習在國中體育班學生英語學習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台南市。
  50. 林姿君(2000)。同儕互動中閱讀策略使用歷程之探討-以國小四年級國語科小組討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51. 林美伶(1997)。認知學徒合作學習對國中生英語科學習成就表現、動機信念、學習策略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市。
  52.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復文。
  53. 邱麗娟(2010)。合作學習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學習動機及社會技巧之行動研究:以英語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54.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陳純音、葉錫南(1999)。九年一貫英語科教學與評量模式。教育部委託之專題研究報告(編號:881A153)。台北市:教育部。
  55. 徐曉薇(2014)。合作學習運用在國中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縣。
  56. 時新英(2005)。溝通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中英語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57.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取自http://www.fssh.khc.edu.tw/UpLoadFiles/E2AEA34.pdf
  58. 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59. 張武昌(2003)。我國的國中英語教育。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2),113-130。
  60. 張武昌(2006)。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29-144。
  61. 張珮玉(2004)。一個國小自然科教師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62. 張清濱(1995)。合作學習的正用與誤用。國民教育,38(2),68-77。
  63. 張新仁、汪履維、黃永和、田耐清、王金國、林美惠(2015)。分組合作學習百寶箱。台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64. 張新仁主編 (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市:心理。
  65. 張稚雀(2005)。以<<大家說英語>>實施合作學習在台南市建興國中英語教室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市。
  66. 張德銳、簡賢昌、李建民、丁一顧、李俊達、高紅瑛(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市:高等教育。
  67.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http://12basic. edu.tw/Detail.php?LevelNo=38
  68. 陳玫君(2012)。從CIPP 評鑑模式的觀點探討國中英語教學之實施。網路社會學通訊,102。取自 http://society.nhu.edu.tw/e-j/103/a24.htm
  69. 陳奎熹(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70. 陳雅蕙(2015)。合作學習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研究所,台南市。
  71. 黃永仁、王美芬(2002)。國小自然科合作學習教育策略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28,1-20。
  72. 黃政傑、吳俊憲主編(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台北市:五南。
  73.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74. 黃珮棻(2013)。合作學習實施於國中八年級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縣。
  75. 楊雅惠(2004)。合作學習法對國中生英語學習與學習態度上的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市。
  76. 楊麗珠(2013)。運用網路多媒體資源輔以合作學習在國中英語教學成效與態度之研究--以苗栗縣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苗栗縣。
  77. 詹餘靜(2004)。教師、教學、評量與教材-九年一貫課程國小英文教學 探究。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1),167-196。
  78. 廖曉青(2002)。英語教學法。台北市:五南。
  79. 蔡美華(譯)(2008)。行動研究法 第二版: 教師研究者的指引(Geoffrey E. Mills)。台北市:學富。(原著出版年﹕2006)
  80.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81. 蔡清田(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82.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台北市:五南。
  83. 蔡鵑霙(2014)。合作學習對國中生英語單字習得、閱讀理解及學習動機之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市。
  84. 盧富美(1992)。談合作學習及其教學流程。教師之友,33(4),3-8。
  85. 謝惠卿(2002)。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滿意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高雄市。
  86. 簡妙娟(2000)。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87. 魏紜鈴(2012 月6 月22 日)。英語雙峰現象,師憂蔓延高中。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local/cna/20120622 /03103497327.html
  88. 羅藍(2013)。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讀寫能力及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自動化及機電整合研究所,新北市。
  89. 蘇滿莉(2002)。職業取向學生及學院取向學生之英語學習態度、動機及策略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市。
  90. 英文部分
  91. Bourman, A. (1997). Sixty-one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Think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Skills. Portland, ME: J. Weston Walch.
  92. Cuseo, J. (1992). Collaborative &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 proposed taxonomy.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ollege Teaching, 2 (2), 2-4.
  93. Davidson, N. & Worsham, T. (1992). Enhancing thinking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94. Ellis, A. K. (2001).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Together: The Reflective Classroom.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95. Farivar, S. H. (1985). Developing a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gram in a elementary classroom: Comparative study of innovative and tradition midd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96. Fraser, B. J. (1986). Classroom environment. Australia: Croom Helm.
  97. Shafritz, J. M., Koeppe, R.P., & Scoper, E. W. (1988).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98. Sharan, S. & Shachar, H. (1988). Language and learning in the cooperative classroo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99. Sharan, S., Kussel, P., Hertz-Lazarowitz, R., Bejarano, Y., Raviv, S., Sharan, Y., Brosh, T., & Peleg, R. (1984).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Research in desegregated schools. New Jersey: Hillsdale.
  100. Slavin, R. E. (1978). Student teams and achievement division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12(1), 39-49.
  101. Slavin, R. 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02. Snodgrass, D. M., & Bevevino, M. M. (2000).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middle & secondary schools: Applications & assessments.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