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應用灰關聯分析探討性別與不同年齡層勞動參與率影響因素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Among Gender and All Ages by Us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作者

張譯云

关键词

勞動參與率 ; 性別 ; 年齡層 ; 灰關聯分析 ;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 Gender ; Ages

期刊名称

義守大學工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卷期/出版年月

2017年

学位类别

碩士

导师

陳俊益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隨著社會變遷、家庭型態改變及教育程度提升,整體勞動參與率的變動波幅不大,但是男性勞動參與率卻有遞減的趨勢,反而是女性勞動參與率呈現遞增。然而影響勞動參與率的因素有很多種,一般研究影響勞動參與率的文獻,大多關注於全面性地對女性勞動參與率影響因素進行探討與著墨,較少將總體勞動參與率依性別及年齡區分,實際上,各年齡層勞動參與率之影響因素可能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以2006年至2015年間的十項影響因素為主軸進行探討,透過灰關聯分析方法,找出影響整體勞動參與率之性別及各年齡層之勞動參與率影響因素與關聯程度。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除了15~24歲勞動參與率外,共有5項因素(包含生育率、平均薪資結構、結婚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失業率)對整體勞動參與率、不同性別勞動參與率與其他各年齡區間(25~44歲、45~64歲和65歲以上)勞動參與率有較顯著影響,但影響程度略有差異,其中又以生育率和平均薪資結構影響程度最大。生育率、離婚率、結婚率、平均薪資結構、失業率,對15~24歲勞動參與率有較為顯著影響。 進一步研究10個影響因素間關聯性,以國內生產毛額最為重要,換言之,國內生產毛額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影響其他9個因素,而從量化排序中,可以得知,失業率受其影響最大,其次為經濟成長率,而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受其影響最小。

英文摘要

With social changes, family type transformation and education level elevation, these affect less in overall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but its decreasing in male, increasing in femal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Generally, the researches on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mainly focus on comprehensively discuss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and less on the overall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classified by sex and age, In fact, the factors affecting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may vary depending on various age group. In this study, ten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2006 and 2015 were taken as the key ones. Through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of all ag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re are five factors (including fertility rate, average salary structure, marriage rate, population aged over 65, and unemployment rate) in addition to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of 15 to 24 years.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among all age groups (25-44, 45-64, and 65 years old), but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is slightly different, among which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ty and average salary structure are maximum. Fertility rate, divorce rate, marriage rate, average salary structure, unemployment rate,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of 15 to 24 years of age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Further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10 factors,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other words, it play dominant role on affecting the other nine factors. From the quantitative order, it could see that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the second, followed by economic growth rate, while the 65-year-old population over the total population ratio is the least.

主题分类 管理學院 > 工業管理學系
工程學 > 工程學總論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王昱傑(2007),利用灰關聯分析進行台灣地區貨櫃船公司財務績效代表性指標之擷取,航運季刊第十五卷第一期。
    連結:
  2. 江愛恩(2013),我國最低工資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連結:
  3. 江靜儀(2006),歐肯法則(Okun’sLaw)--台灣實證研究,經濟論文,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34(3):355-389。
    連結:
  4. 吳秀敏(2003) ,離婚家庭的親職教育,諮商與輔導,211,14-18。
    連結:
  5. 林玉婷(2003),總體變數與重大事件對台灣國際投資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連結:
  6. 林祖嘉、黃啟宏(2006),對外投資與勞動結構調整:台灣的實證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8(1),171-214。
    連結:
  7. 林淑君(2013),勞動參與以及失業之互動:加拿大的實證分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連結:
  8. 林瑞山(2009),台灣工業與服務業部門的平均薪資對失業率影響之研究,北商學報,15,83-102。
    連結:
  9. 林瑞山、張曉楨(2010),台灣失業率對勞動生產力影響之研究,永續發展與管理策略,2(1),27-50。
    連結:
  10. 高秀學、范筳筠(2010),台灣失業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關聯性之探討,永續發展與管理策略,2(2),23-37。
    連結:
  11. 張耐(2002) ,失衡的蹺蹺板-寫給離婚及單親父母和老師,師友月刊,415,42-45。
    連結:
  12. 郭祐誠、林佳慧(2012),勞動市場條件對結婚率下降之影響,人口學刊,44,87-124。
    連結:
  13. 陳婉琪、吳慧靖(2011),女性就業與離婚風險,人口學刊,42,81-114。
    連結:
  14. 曾智文(2004) ,這不是你的錯!-如何和孩子談離婚,師友月刊,441,68-72。
    連結:
  15. 曾驛敦(2007),臺灣1993至2007年失業率之實證分析,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連結:
  16. 黃芳玫,翁任嬋與黃芳雅(2009),女性勞動參與之研究—1980–2005,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9(2),1-50。
    連結:
  17. 黃芳玫、翁任嬋與黃芳雅(2009),女性勞動參與之研究─1980-2005,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9(2),1-50。
    連結:
  18. Bande, R. , Fernandez, M. & Montuenga, V. (2008), Regional unemployment in Spain: Disparities, business cycle and wage setting,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5(5), 561-590.
    連結:
  19. Becker, G. S. (1974), “A theory of marriage part II,”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2,11-26.
    連結:
  20. Cebula, R. J., & Coombs, C. K. (2008), “Recent evidence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39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29, 272-284.
    連結:
  21. Elhorst, J. P., Blien U. & Wolf, K. (2007), New evidence on the wage curve: A spatial panel approach,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30(2), 173-191.
    連結:
  22. Euwals, R., Knoef, M., & Vuuren, D. V. (2011), “The trend in female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what can be expected for the future?,” Empirical Economics, 40, 729-753.
    連結:
  23. Klaauw, W. (1996), “Female labour supply and marital status decisions: a life-cycle model,”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3, 199-235.
    連結:
  24. Lee, J. (2000), The Robustness of Okun’s Law: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2(2), 331-356.
    連結:
  25. Lichter, D. T., LeClere, F. B., & McLaughlim, D. K. (1991), “Local marriage markets and the marital behavior of black and white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6(4), 843-867.
    連結:
  26. Michael, R. T. (1985), “Consequences of the rise in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questions and probe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3, 117-146.
    連結:
  27. Raymo, James M. and Jennifer C. Cornman (1999) Trends in Labor Force Status across the Life Course in Taiwan: 1970-1990. Pp.359-383 in Emerging Social Economic Welfare Programs for Aging in Taiwan in a World Context, edited by Chaonan Chen, Albert I. Hermalin, Sheng-Cheng Hu, and James P. Smith. Taipe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cademia Sinica.
    連結:
  28. 中文文獻
  29. 王昭琇(2006),國外直接投資、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已開發國家與及開發中國家之比較分析,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0. 田慧琦(2010),臺灣失業率和產出之關聯及可能影響因素探討--歐肯法則(Okun'sLaw)實證分析,中央銀行季刊,32(3),29-65。
  31. 白麗健、陳昭(2008),對英國”世界工廠時代”出口與失業率關係的實證分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19(3),10-12。
  32. 朱貽莊(2001) ,父母離異兒童的輔導策略,空大學訊,280,84-89。
  33. 江貞虹(2005),對外直接投資、出口、匯率與失業率關聯性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34. 吳家聲、常慧娟(1995),臺灣地區已婚婦女再就業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46(3),139-158。
  35. 吳惠林、張清溪(1991),臺灣地區的勞力短缺與外籍勞工問題,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委託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36. 李沃牆(2013) ,台灣勞參率衰退與人才赤字增加的隱憂,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rintfriendly/12865。
  37. 李誠(2010),人力資本與就業,載於遠東60週年白皮書-開創新猷預約大未來(pp.373-431)台北:遠東集團—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
  38. 洪欽銘,李龍鑣 (1997),灰色關聯與優勢分析之應用研究,技術學刊,第12期第1卷,頁15-20。
  39. 徐美、陳明郎、吳孟道(1997),外籍勞工與國內生產要素間地帶互補關係之探討—以臺灣製造業為例,臺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1997年,65-91。
  40. 張清溪(1980),結婚生育與子女數對有偶婦女勞動供給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9(2),167-223。
  41. 張清溪(1987),外籍勞工的經濟分析,第五次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集,198-223。
  42. 張清溪與駱明慶(1992),臺灣勞動力失業期間的研究,施俊吉(主編),勞動市場與勞資關係,75-109,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43. 郭振昌(1980),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可行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4. 陳如蘭(2012),台灣勞動市場影響因素之探討,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45. 陳榮方、蔡桂妙(1997),灰關聯分析應用於旅遊滿意度評估之研究,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7,頁357-364。
  46. 單驥(1996),外籍勞工、技術、非技術人員與資本間替代關係之探討:以臺灣製造業為例,人口、就業與福利論文集,39-71。
  47. 單驥(1996),開放3K3班產業外勞對於國內勞動就業市場及產業經濟發展之影響,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委託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48. 黃守仁、陳俊益、林薏昕(2012),應用GM(1,1)和灰關聯分析於台灣外籍勞工人數與本國勞工失業率之研究,2012第十七屆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暨第四屆感性工學聯合研討會,佛光大學,宜蘭。2012年12月1-2日。
  49. 塗玉卉(2013),失業率與台灣總體經濟因素的關係,真理大學經濟系財經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50. 楊玉奇(2004),經濟成長、投資與失業率關聯性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1. 溫坤禮、黃宜豊、張偉哲、張廷政、游美利、賴家瑞(2003),灰關聯模型方法與應用(初版),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52. 溫坤禮、趙忠賢、張宏志、陳曉瑩、溫惠筑(2013),灰色理論(二版),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53. 趙文璋(1979),成長中經濟之最適關稅,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4. 趙立珍(2007),外人直接投資對台灣失業率及出口的衝擊,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5. 蔡青龍、林季平(2000),外籍勞工對本國勞工工作異動之影響分析,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計畫。
  56. 鄧聚龍(2003),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初版),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57. 鄭佳奇(2009),各年齡層失業率影響因素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金融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8.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16年9月19日)。
  59. 行政院主計處國情統計通報。
  60. 內政部,2010年,內政統計月報。
  61. 內政部,2010年,內政統計年報。
  62. 內政部,2010年,內政統計通報。
  63. 內政部,2008年,人口政策白皮書。
  64. 內政部,2010年,人口政策資料彙集。
  65.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資料庫,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opulation_111.html。
  66. 經建會,2008年,中華民國臺灣97年至145年人口推計。
  67. 經建會,2010年,2010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
  68. 英文文獻
  69. Becker, G. S. (1977),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0. Blaug, M. (1980), “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1. Cox, A.C., & Hermsen, J. M. (1996), “The effect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on U.S.women’s marriage rates: a metropolitan area analysi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s, New York Hilton and Sheraton New York, August 16-20, New York.
  72. Johnson, W. R., & Skinner, J. (1986), “Labor supply and marital separ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455-469.
  73. Parkman, A. M. (1992) “Unilateral divorce and the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of married women, revisite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3), 437-454.
  74. Peters, H. E. (1986) “Marriage and divorce: international constraints and private contract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437-454.
  75. Sander, W. (1985) “Women, work, and divorce,” American Ec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