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高雄市大樹區休閒農業發展與觀光旅遊滿意度之探討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the Agricultural Re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Satisfactions in Da-Shu District of Kaohsiung City

作者

陳景星

关键词

休閒農業區 ; 導覽人員 ; 旅遊滿意度 ; agricultural recreation ; tourism guide ; tourism satisfaction

期刊名称

義守大學管理碩博士班學位論文

卷期/出版年月

2017年

学位类别

碩士

导师

楊智育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灣在2001年實施周休二日以及2016年實施一例一休制度,提升民眾對於休閒旅遊活動的需求。旅遊型態中,休閒農業區結合自然生態、環境資源、農業生產以及農業文化的經營模式,帶動區域的農業轉型以及資源整合。高雄市大樹區是台灣知名的荔枝、鳳梨與相關農產品的重要產區,該區域的地景資源以及農業發展相當地豐富與多元。本研究探討遊客對大樹休閒農業區旅遊活動以及導覽人員之滿意度,研究發現:(一)不同人口變項對「導覽人員表現」的滿意度並無明顯的差異;(二)「歷史文化及農產體驗」方面:30歲以上受訪者的滿意度明顯高於30歲以下的青少年,中部地區受訪者的滿意度明顯高於南部地區的受訪者,從事服務業受訪者的滿意度明顯高於學生族群;(三)「務旅服遊品質」方面:30歲以上受訪者的滿意度明顯高於30歲以下的青少年,東部地區受訪者的滿意度明顯高於南部地區的受訪者,從事服務業受訪者的滿意度明顯高於學生族群;(四)遊客關注的項目為導覽人員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掌握人員能力」、旅遊活動的「農特產品」與「生態環境」以及旅遊內容的「人文環境」與「活動內容」。

英文摘要

The "two days off a week" and "one fixed day off and one flexible rest day" was two vacation policies that it have been implementing to improve the demand for leisure of Taiwan in 2001 and 2016. Agricultural recreation is a business model which combine with natural ecology,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culture, and promote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Da-Shu district of Kaohsiung City is a well-known producing area of lychee and pineapple, and a multiple area with landscape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discuss the agricultural re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satisfactions in Da-Shu District, and the finding as follows: 1. Th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satisfaction of tourism guide's performance. 2. satisfaction of history, culture, and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spondents are over 30 years ol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nder 30 years old; respondents live in midl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southland; respondents is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re students. 3. satisfaction of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respondents are over 30 years ol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nder 30 years old; respondents live in eastl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southland; respondents is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re students. 4. The skills of oral expression and manage peop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ouvenirs and bio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content of the activities are the most attended by respondents.

主题分类 管理學院 > 管理碩博士班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丁昭尤(2009)。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觀光意象、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台東青山休閒農場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環境經濟資訊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連結:
  2. 吳勤榮、李佳鍵、林聰吉(2014)。溪南休閒農業區旅遊服務品質、滿意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5 (1),48–69。
    連結:
  3. 林豐瑞、刁儷雅、王姿惠、郭于壬(2014)。服務品質、知覺價值、遊憩體驗影響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屏東萬巒沿山休閒農業區為例。台灣農學會報,15 (2),164–194。
    連結:
  4. 張惠真、高德錚(2006)。從整合鄉村社區資源探討發展社區型休閒農業可行性之研究。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90,1–10。
    連結:
  5. 張孝銘、李豪(2009)。觀光吸引力、遊憩體驗、遊憩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大湖鄉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 (2),57–69。
    連結:
  6. 張宏政(2013)。休閒農場之體驗經濟、休閒教育與行銷管理分析。休閒產業管理學刊,6(1),71–102。
    連結:
  7. 陳肇堯、胡學彥(2002)。休閒農場遊客認知與滿意度分析–以南部地區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5 (3),31–54。
    連結:
  8. 黃肇新、蔡淑芳、劉曉栴(1999)。社區資源手冊:關懷、參與、改變的新契機。台北:財團法人開拓文教基金會。
    連結:
  9. 一、中文部份
  10. 大樹區公所(2013)。高雄市大樹休閒農業區規劃書。大樹區公所執行規劃書。
  11.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https://www.taiwanfarm.com.tw/
  1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易遊網 https://ezgo.coa.gov.tw/
  13. 吳珮瑛、陳丁榮(2004)。因應WTO建構農業三生功能之稻作補貼新制度。台灣土地金融季刊,44 (4),85–115。
  14. 宋秉明(1983)。遊樂容納量理論之分析及其應用。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5. 邢聖得(2016)。活動設計與領團要領。正修科技大學觀光遊憩系授課講義。
  16. 林昀蔚(2016)。台灣傳統農業轉型休閒農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雲林縣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17. 容繼業(1996)。旅行業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18.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2016)。105年農村民宿與導覽解說培訓班。105年農村民宿與導覽解說培訓班課程講義。
  19. 陳宗雄、沈進成(2004)。農業旅遊遊客之遊憩動機、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臺南走馬瀨農場為例。臺灣鄉村研究,3,99–122。
  20. 陳昭郎(2002)。休閒農業園區組織功能與運作模式之研究。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計畫,計畫編號:91農科-1.6.3-輔-#1(4)。
  21. 陳昭郎(2008)。休閒農業園區發展策略。農業推廣文彙,53,251–258。
  22. 陳墀吉(2003)。商圈更新再造與永續經營之機制。人文社會學報,4,29–49。
  23. 曾啟珉(2016)。體驗行銷與導覽解說對生態旅遊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24. 黃光男(1999)。博物館與終生學習,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
  25. 黃光政(2001)。台灣休閒農業的經營形式和發展規劃。農訓雜誌,18 (7)。
  26. 廖志元(2009)。休閒農業產業網路行銷功能需求與效益之研究—以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國立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27. 魏勝賢、侯文祥(2002)。休閒農園遊客屬性與參與意願之探討—以台北市士林區為例。農業推廣文彙,47,247–266。
  28. Pine, B. J. II and Gilmore, J. H. (2008)。體驗經濟時代(夏業良、魯煒譯)。台北:經濟新潮社。(英文版1998)
  29. 二、英文部份
  30. Rothman, J., and Tropman, J. E. (1987). Models of community organizing and macro practice perspectives: Their mixing and phasing. In F. M. Cox, J. L. Erlich, J. Rothman, & J. E. Tropman (Eds.),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Macro practice (pp. 3–25). Itasca, IL: Peac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