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土地法第34條之1問題評析-公同共有人價金受取之爭議

DOI

10.29604/BGYY.201003.0008

作者

莊谷中

关键词

分別共有 ; 公同共有 ; 應有部分 ; 準用

期刊名称

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9卷1期(2010 / 03 / 01)

页次

118 - 1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4項,乃對於分別共有土地,多數決強制處分之規範。同法條第3項明揭,同意處分之共有人,對他共有人應得補償或對價,負連帶清償責任,於辦理權利變更登記時,應檢附他共有人已受取,或已予以提存之證明,以爲擔保機制。至於公同共有土地,雖法文第5項:「前4項規定,於公同共有準用之」,惟若他公同共有人(數人)受取價金遲延,辦理提存時,究應準用分別共有規定,個別逐一辦理;或視爲「公同共有債權」,將數人應得價金併爲一案?癥結在於公同共有土地出售之全部價金,仍屬「公同共有」,且已非土地,似已逸出土地法第34條之1,而回歸民法第828條第3項規範。本文認爲,「潛在的應有部分」既與「應有部分」同視,而爲法文第5項「準用」之基礎核心,各按「潛在的應有部分」受取(或提存)價金,似較貼切闡釋土地法第34條之1之真正意涵。又或,將法文第3項「於爲權利變更登記時,並應提出他共有人已爲受領或爲其提存之證明」之規定,予以「變通適用」,或排除準用,另爲妥適規範,似亦屬擺脫實務上價金提存困境之良方。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永續發展研究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参考文献
  1. 民法827條第2項
  2. 提存法第4條第4項規定
  3. (1985)。日台上字,748
  4. 民法106 條
  5. 民法第829條
  6. 民法827條第1項
  7. 石田文次郎著、印斗如譯(1959)。土地總有權史論。台灣土地銀行研究室印行。
  8. 石田文次郎著、印斗如譯(1959)。土地總有權史論。台灣土地銀行研究室印行。
  9. 姚瑞光(1999)。民法物權論。姚瑞光。
  10. 姚瑞光(1999)。民法物權論。姚瑞光。
  11. 黃宗樂(2002)。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黃宗樂。
  12. 黃宗樂(2002)。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黃宗樂。
  13. 黃健輝(2005)。法律闡釋論。新學林。
  14. 黃健輝(2005)。法律闡釋論。新學林。
  15. 溫豐文(1984)。現代社會與土地所有權理論之發展。ローマ 法,23,122。
  16. 溫豐文(2008)。土地法
  17. 溫豐文(1984)。現代社會與土地所有權理論之發展。溫豐文。
  18. 溫豐文(1984)。現代社會與土地所有權理論之發展。溫豐文。
  19. 溫豐文(2008)。土地法
  20. 劉得寬(1980)。土地之共有與共有土地之分割。國民金融,35-39。
  21. 劉得寬(1980)。土地之共有與共有土地之分割。國民金融,1(6),35。
  22. 劉清景主編(2001)。法律大辭典。學知出版。
  23. 劉清景主編(2001)。法律大辭典。學知出版。
  24. 鄭玉波(1992)。民法物權。三民書局。
  25. 鄭玉波(1992)。民法物權。三民書局。
  26. 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2006)。法學緒論。三民書局。
  27. 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2006)。法學緒論。三民書局。
  28. 戴東雄(1999)。繼承法實例解說(一)
  29. 戴東雄(1999)。繼承法實例解說(一)
  30. 謝在全(2004)。民法物權論,中冊。謝在全。
  31. 謝在全(2004)。民法物權論,中冊。謝在全。
  32. 謝在全(2004)。民法物權論,中冊。謝在全。
  33. 蘇永欽(2002)。從效率觀點看幾個共有關係的爭議。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304、309。
  34. 蘇永欽(2002)。從效率觀點看幾個共有關係的爭議。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3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