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農產品產地交易制度之產權結構分析-以農民與中間商為例

DOI

10.29604/BGYY.201003.0006

作者

鍾麗娜

关键词

產權 ; 控制權 ; 剩餘索取權 ; 中間商

期刊名称

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9卷1期(2010 / 03 / 01)

页次

94 - 10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灣的農產品交易制度長期以來存在收益分配不合理,而此一不合理制度至今仍不斷的在瓦解台灣的農業健全發展。究竟台灣的農產品產地交易制度爲何?在交易中各相關權利人間其權益變動之關係爲何?本文藉由Christman就產權結構所建構之基本功能控制之控制權,以及基本收入的索取之收入權的觀點,解析農產品產地交易制度中,農民與中間商間產權的規範與安排,以探索其產權結構制度問題之所在。研究發現,誠如Alchian和Demsetz所言,讓農民同時適度擁有控制權和收入權,始能提昇整體組織的生產效益。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永續發展研究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参考文献
  1. (2007)。相關報載(2007/10/24)。
  2. (2007)。相關報載(2007/12/24)。
  3. (1995)。「農產品合理運銷途徑之研究」-台灣蔬菜運銷通路之效率衡量。台灣省農業試驗所委託研究計畫
  4. 聯合報載(2007/11/07)
  5. 聯合報(2007/10/18)
  6. 日聯合報(2007/10/18)
  7. 聯合報(2007/12/27)
  8. Alchian .A,Demsetz, Harold.(1972).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Economic Organiz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2(50),777-795.
  9. Alchian, A.,Kessel, R.(1962).前揭書註.
  10. Alchian, A.,Kessel, R.(1962).Competition, Monopoly, and the Pursuit of Pecuniary Gain.Aspects of Labor Economics,157.
  11. Alchian, A.,William R. Allen.(1977).Exchange and production.Belmont, Calif.:Wadsworth.
  12. Barzel, Yoram(1997).Cambridge, U.K..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13. Barzel, Yoram(1997).前揭書註.
  14. Barzel, Yoram(1997).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15. Becker, L.C.,Routledge,Kegan Paul(1977).Property Rights: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16. Christman, John.(1994).The Myth of Property : Toward an Egalitarian Theory of Ownership.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17. Christman, John.(1994).前揭書註.
  18. Christman, John.(1994).前揭書註.
  19. Christman, John.(1994).前揭書註.
  20. Demsetz, H(1967).前揭書註.
  21. Demsetz, H.(1967).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7
  22. Demsetz, Harold(1988).前揭書註.
  23. Demsetz, Harold(1988).Ownership, Control, and the Firm.Basil Blackwell Ltd.,22.
  24. Grey, Thmas C.,J.R Pennock(ed.),J.Chapman(1980).The Disintegration of Property” in Property.New York:NYU.
  25. Honore, A.M.,A. Guest,(ed.)(1961).“Ownership” in Oxford Essays in Jurisprudence.Oxford:clarendon.
  26. Klein, B.,Crawford, R.,Alchian, A.(1978).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1,297-326.
  27. Reich, Charles A.(1964).The New Property.Yale Law Journal,73,83.
  28. Williamson Oliver E.(1991).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36,281.
  29. 千華編委會(1999)。農產運銷精解。台北:千華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0. 巴澤爾(1997)。產權的經濟學分析。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31. 朱慧敏(2003)。前揭書註。
  32. 朱慧敏(2003)。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33. 折曉葉、陳嬰嬰(2005)。產權怎樣界定-一份集體產權私化的社會成本。社會學研究,4,1。
  34. 林廉(1978)。採收前一次包圍出售。
  35. 馬中、藍虹(2004)。約束條件、產權結構與環境資源優化配置。
  36. 涂旭志(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系。
  37. 張五常(2002)。制度的選擇。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38. 張五常(1983)。中國的前途。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39. 張茂柏(譯),Dennis Lloyd(著)(1984).法律的理念.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40. 梅夏英(2002)。財產權構造的基礎分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41. 黃少安(1997)。產權經濟學導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42. 黃少安(2003)。人潛產權到產權:一種產權起源學說。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8,43-44。
  43. 中國時報(2007/10/24)
  44. 楊松齡(2006)。前揭書註。
  45. 楊松齡(2006)。兩岸四地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地政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台北:
  46. 溫麗琪(譯),Cooter, Robert,Ulen,Thomas(原著)(2003).法律經濟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
  47. 冦斯(1990)。企業、是常與法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