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Bellon, Frank P.,Beller, Dennis C(1976).The Study of Party Factions as Competitive Political Organizations.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
Morris, R. N.(1968).Urban Sociology.New York:Frederick A. Draeger.
-
Sartori, Gioranni(1976).Parties and Party System: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New York:Camberidge Univ. Press.
-
Taylor, L.,A. R. Jones(1964).Rural Life and Urbanized Socie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丁庭宇(1992)。社會經濟發展與投票行為-民國六十九、七十二、七十五年區域立委選舉國民黨村里得票率決定因素之分析。台北:桂冠圖書。
-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
中國時報(1994/12/30)
-
朱雲漢、蕭新煌著(1989)。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
-
朱雲漢、蕭新煌著(1990)。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
-
江文顯(1987)。台北都會區衛星市鎮都市化過程之研究-以板橋為例(上)。台北文獻,28,81-134。
-
江炳倫(1973)。社會動員與政治動員-台灣個例研究。憲政思潮,72,1-15。
-
中國時報(1993/05/24)
-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
吳芳銘(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
沈國屏。新竹縣市的宗親派系已煮不出政治的貢丸湯。新新聞周報,531,64。
-
聯合報(1995/11/02)
-
高永光(2000)。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八十八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台北:
-
張世澤。地方派系得票率之分析。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8(2)
-
張世澤。地方派系得票率之分析。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8(2),119-155。
-
張茂桂、陳俊傑(1986)。現代化、地方派系與地方選舉投票率之關係-自由派理論的再檢討。中國政治學會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
張曉春(1970)。台北縣永和鎮都市化之研究(下)。思與言,7(6)
-
張曉春(1970)。台北縣永和鎮都市化之研究(上)。思與言,7(5)
-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
陳明通、朱雲漢(1992)。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景資料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2(1),79。
-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
陳義彥(1980)。台北市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從民國六十九年恢復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探析。台北:六國出版社。
-
陳騰芳、時報雜誌編輯部。台灣地方勢力分析台灣地方勢力分析,未出版
-
黃德福(1994)。現代化、選舉競爭與地方派系-1992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選舉研究,1,75-91。
-
黃德福(1990)。選舉、地方派系與政治轉型:七十八年底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之省思。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1),84-96。
-
楊永逸(1985)。派系政治的新面貌。大學雜誌,36(5),9-10。
-
雷飛龍、陳義彥(1981)。民國七十二年台灣地區增額立委選舉之人文區位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專刊,1
-
趙永茂(1986)。派系參與與民主價值取向之相關分析。政治學報,14,99-104。
-
趙永茂(1997)。台灣地方治的變層與特質。台北:翰蘆出版社。
-
趙永茂(1989)。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一個概念架構的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刊,4(3),58。
-
趙永茂(2001)。新政黨政治情勢對台灣地方派系政治的衝擊。政治科學論叢,14,154。
-
趙永茂(1995)。臺灣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7,39-55。
-
趙永茂(1988)。台灣基層政治菁英之個人背景分析。思與言,25(6),22-44。
-
中國時報(1985/11/08)
-
謝敏捷、吳芳銘、劉兆隆、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暨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1994)。地方派系與金權政治的循環機制。「選舉與政治腐化」學術研討會,台南:
-
蘇麗春(1974)。台灣鄉村社區都市化的影響-三個鄉村社區調查分析。社會建設,21,131-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