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少子女化下未來高等教育學生數與教師需求量之預測

DOI

10.6581/lsgc.2015.68(2).03

作者

紀博棟

关键词

臺灣高等教育 ; 少子女化 ; 大學生 ; 專任教師 ; 需求預測

期刊名称

中國地方自治

卷期/出版年月

68卷2期(2015 / 02 / 01)

页次

37 - 6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少子女化現象對未來高等教育發展,可能扮演非常關鍵之角色,特別是生源大幅減少,而衍生對教師需求之重大改變與影響。由有關數據與分析可知,除臺灣因少子女化影響大專校院生源外,由其他國家或地區至臺灣就讀高等教育之學生數量也可能不太多,其對於減緩少子女化衝擊之效果可能非常有限。研究發現由預測數值可知,整體臺灣專科及以上學校2014至2031年學生人數與專任教師需求人數,朝大幅減少之趨勢發展是非常可能出現的,特別是2028年。此外,本論文預測專任教師需求數量之關鍵變數「生師比」若大幅降低,則所需教師人數將不至於減少非常多,但這可能要考量政策與經費等因素。因而,臺灣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在少子女化下,未來將在招生、研究與其他競爭者等各方面,面對非常沉重之內外壓力與挑戰。所以,除有關當局有必要認知高等教育未來發展外,臺灣大專校院現任專任教師可能需再增強研究能力與學術成果,或是及早培養其他專長。而未來希望任教大專校院者,則有必要及早因應與準備,做好適合之職涯規劃,以減低少子女化衝擊。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王毓敏,林繼正,陳月嬌(2008)。EMBA 班學習動機、價值觀、學習障礙與學習行為之探討。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7(1),89-107。
    連結:
  2. 王嘉州(2011)。來臺陸生的政治態度與臺灣主權接受程度。台灣政治學刊,15(2),67-113。
    連結:
  3. 吳清山(2011)。我國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課題與未來發展之分析。長庚人文社會學報,4(2),241-280。
    連結:
  4. 林俊宏,王光正,徐慶柏(2010)。我國人口老化現象與勞動供給預測之分析及其對資產需求變化之影響。長庚人文社會學報,3(1),171-219。
    連結:
  5. 徐聖堯,楊靜利(2004)。國小教師之供給量與需求量推估:民國 92-102 學年度。教育與社會研究,7,99-118。
    連結:
  6. 張芳全(2008)。台灣大學校院向大陸招生的推拉因素之檢定。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1(1),113-147。
    連結:
  7. 張瀞云(2013)。台灣高等教育政策調整對社會公平面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41(4),443-484。
    連結:
  8. 張瀞云(2013)。台灣高等教育政策調整對社會公平面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41(4),443-484。
    連結:
  9. 陳俊合(2007)。以灰預測 GM(1,1)模式探討宜蘭縣人口預測之研究—兼論人口結構特性。蘭陽學報,6,40-50(1-10)。
    連結:
  10. 曾淑惠(2004)。多變量模糊時間數列模式之應用-以台灣地區國小教師人數之預測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新竹師院學報」,18,275-294。
    連結:
  11. 辜輝趂,饒達欽(2012)。私立技術校院進修部學生選校意向影響因素及其對招生的啟示。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5(1),73-96。
    連結:
  12. 鄭保志,黃若茵(2011)。錄取率與試題鑑別度對異質考生努力程度及其效用之影響。經濟論文,39(4),499-533。
    連結:
  13. 內政統計年報(2014)。內政統計年報。2014 年 11 月 15 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14. Chen、 Wen-Chin,Cheng, Chin-Kuo,Chen, Kun-Yi,Chang, Ching-Hui(2014)。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arative in Cross-Strait。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58,203–2。
  15. Harvard University(2014). US News & World Report(Academic Life), Available from: 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harvard-university-2155. Accessed May 21, 2014.
  16. Lawrence, Frances C.,Honeycutt, Jane(2005).Wri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More than Publish or Perish.Journal of Personal Finance,4(4),86-90.
  17. Lutz, Wolfgang(2007).The Future of Human Reproduction: Will Birth Rates Recover or Continue to Fall?.Ageing Horizons Issue (Copyright 2007 by the Oxford Institute of Ageing),7,15-21.
  18. McDonald, Peter(2008).Very Low Fertility Consequences, Causes and Policy Approaches.The Japa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6(1),19-23.
  19. Miller, Alan N.,Taylor, Shannon G.,Bedeian, Arthur G.(2011).Publish or Perish: Academic Life as Management Faculty Live It.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16(5),422-445.
  20. Onsongo, Jane(2003).Publish or Perish”: An Investigation into Academic Women’s Access to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as the Main Criteria for Promotion in Kenyan Universities.McGill Journal of Education,38(3),469-472.
  21. Pindyck, Robert S.,Rubinfeld, Daniel L.(1998).Econometric Models and Economic Forecasts.Singapore: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2. Vannini, Phillip(2006).Dead Poets' Society: Teaching, Publish-or-Perish, and Professors' Experiences of Authenticity.Symbolic Interaction,29(2),235-257.
  23. 于宗先(2011)。論台灣少子女化問題。經濟前瞻,134,83-86。
  24.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2014)。招生數據(主辦單位:南臺科技大學;指導單位:教育部)。2014 年 11 月 13 日取自http://rusen.stust.edu.tw/cpx/Data.html。
  25.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2014)。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2014)。人口資料庫。2014 年 11 月 14 日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346。http://www.ris.gov.tw/zh_TW/346
  26. 王波,董靈光(2012)。基於數據平台的高職院校生師比研究。信息技術,2012(11),22-23+26。
  27. 王金國(2012)。少子化的教育問題與因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38-43。
  28. 王韻玲(2014)。填志願的 4 個必勝策略。親子天下,56
  29. 成群豪(2013)。陸生來臺就學人數之教育觀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40-43。
  30. 朱芳瑤、林志成、胡清暉(2014)。大學死亡交叉 105 年少 5 萬生源(中時電子報,2013 年 9 月 4 日)。2014 年 11 月 21 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904000430-260106。
  31. 何佳真(2013)。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32. 何迎生,段明秀(2008)。基於 RBF 神經網絡的時間序列預測。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9(3),52-54+87。
  33. 吳柏軒、洪瑞琴與林孟婷(2014)。博碩士班浮濫頂大 42 系所等無人大學也招不滿高教面臨雙重危機(自由時報電子報首頁生活,2014 年 12 月 30日)。2014 年 12 月 31 日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43067。
  34. 李政哲,張淑怡(2010)。離散型年齡結構人口模型的應用:國小師資過剩問題解析。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數理科技類,24(1),57-71。
  35. 沈育如(2014)。高教拚轉骨教育部下月提案(聯合新聞網文教指考聯合報,2014 年 11 月 15 日)。2014 年 12 月 12 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45754。
  36. 林志成(2014)。大學教授年齡過高教長:明年 1 月提辦法(中時電子報,2014年 10 月 09 日)。2014 年 11 月 21 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009002387-260405。
  37. 林威志(2009)。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經濟貿易組)。
  38. 林志忠(2012)。面對小學少子女化現象之相關政策的反省。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15-19。
  39. 林松柏,張鈿富,吳柏林(2007)。出生人口下降對幼稚教育供需影響之探討。國教學報,19,3-28。
  40. 姚艷(2012)。利用 ARMA 模型預測深圳人口。林區教學,2012(8),78-80。
  41. 柯曉翔(2011)。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42. 紀博棟(2014)。臺灣高等教育擴張前後學校與生師數變化之研究。中國地方自治,67(10),5-36。
  43. 范捷茵(2014)。民團:裁教師不如提高生師比(台灣醒報)。2014 年 11 月 12 日取自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1111-qt9Z。
  44. 范嘩(2012)。大眾化進程中的生師比與大學質量關係─世界一流大學生師比研究的啟示。教育發展研究,2012(23),8-15。
  45. 袁建華,于弘文,李希如,許屹,江濤(2003)。從生育水平估計到未來人口預測。中國人口科學,2003(1),15-21。
  46. 郝燕萍,周英,羅艷華(2011)。高校生師比現狀及其合理性思考。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0),33-34。
  47. 高媛,鄧雪梅(2003)。生師比影響我國碩士研究生就業狀況的實證研究。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0(3),108-113。
  48. 張鈺玟(2014)。高教三大困境前教長黃榮村:少即是好(世界公民報,2014 年 06月 13 日)。2014 年 12 月 16 日取自 http://www.wiw.tw/504。
  49. 教育部統計處編印(2014)。大學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96~112 學年度)(2007)。2014 年 11 月 14 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96higher.pdf。
  50.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全國大專校院境外生生活資訊網(2014)。統計資料。2014年 11 月 17 日取自 http://ois.moe.gov.tw/html/O00Statistics.html。
  51. 教育部統計處(2014c)。大專校院系所特色及新生註冊率查詢系統。2014 年 12 月31 日取自 http://stats.moe.gov.tw/enrollweb/Default.aspx。
  52. 教育部統計處(2014b)。僑生及港澳生人數概況統計。2014 年 11 月 16 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52&Page=19994&Index=3&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53. 教育部統計處(2014a)。主要統計表—歷年。2014 年 11 月 14 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5&Page=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54. 曹真睿(2013)。最大化即最適化?高等教育擴張的省思。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5(1),37-45。
  55. 許淑玫(2012)。少子女化現象下的學校經營困境及因應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56-60。
  56. 陳武林(2011)。美國研究型大學教師隊伍管理的制度化效用。現代教育管理,2011(11),115-120。
  57. 陳俊合(2008)。人口變化及預測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正修學報,21,55-75。
  58. 陳曼玲(2014)。解決大學過剩危機教育部長吳思華掀開退場壓力鍋。評鑑雙月刊,52
  59. 陳智華(2014)。大專外籍師比率平均不到 2% 國際化低(聯合新聞網文教職考聯合報,2014 年 04 月 05 日)。2014 年 11 月 21 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07071。
  60. 彭懷真(2011)。強化行銷突破少子女化危機。師友月刊,523,9-13。
  61. 湯佳玲(2014)。10 年後吳思華:流浪博士超過流浪教師(自由時報電子報,2014年 11 月 25 日)。2014 年 11 月 26 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166063。
  62. 黃雅寧(2010)。閩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合作思考。臺灣農業探索,2010(6),45-47。
  63. 黃璉華,羅漢強(1996)。外籍生適應問題及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華衛誌,15(5),457-468。
  64. 楊景堯(2014)。楊景堯教授的世界臺灣招收陸生的第四年思考(2014 年 5 月 18日)(展望與探索,2014 年 5 月 15 日)。2014 年 11 月 21 日取自http://blog.yam.com/yangchingyao/article/74739578。
  65. 楊智穎(2012)。論少子化時期的師資培育改革:歷史的理解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25-30。
  66. 楊麗霞,楊桂山,苑韶峰(2006)。數學模型在人口預測中的應用─以江蘇省為例。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15(3),287-291。
  67. 賈長生,武新乾,韓玉濤(2011)。洛陽市人口發展趨勢的 ARIMA 模型。洛陽師範學院學報,30(5),15-18。
  68. 鄒小華,胡傳明(2008)。高等教育過度及其化解。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9(2),153-157。
  69.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2014)。師資陣容專任師資。2014 年 12 月 06 日取自http://fashion.usc.edu.tw/c/faculty.asp。
  70. 劉維琪(2010)。如何評鑑生師比?。評鑑雙月刊,28,6-7。
  71. 劉鎔毓(2010)。影響成人學生參與進修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技職校院為例。中華科技大學學報,42,333-353。
  72.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通識教育中心(2014)。師資陣容專任師資。2014 年 12 月 06日取自 http://genedu.toko.edu.tw/files/14-1010-7901,r799-1.php。
  73. 鄭語謙(2014)。吳思華:學術自律納大學補助參考指標(聯合新聞網即時生活消費聯合晚報,2014 年 12 月 16 日)。2014 年 12 月 17 日取自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9132978.shtml。
  74. 賴家瑞,溫坤禮(2004)。灰色 GM(1,1)模型於人口預測模式之應用-以彰化縣為例。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報,2(1),91-108。
  75. 餐旅管理系(醒吾科技大學)(2014)。師資介紹。2014 年 11 月 17 日取自http://dhm.hwu.edu.tw/bin/home.php。
  76. 戴德蔓(2014)。因應臺灣大專裁師潮民團提降生師比(大紀元電子報)。2014 年11 月 12 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tw/n108430/%E5%9B%A0%E6%87%89%E5%A4%A7%E5%B0%88%E8%A3%81%E5%B8%AB%E6%BD%AE-%E6%B0%91%E5%9C%98%E6%8F%90%E9%99%8D%E7%94%9F%E5%B8%AB%E6%AF%94.html。
  77. 薛文,范留明,黃強(2009)。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探討。中國電力教育,2009(1),21-22。
  78. 薛維忠(2010)。從大學生結構性失業角度談高校專業設置和調整。管理研究,6(7),16-17。
  79. 韓京清,姚翠珍(2001)。中國 1990~2050 年老齡人口預測。中國人口科學,2001(增刊),125-126。
  80. 魏順平,張少剛(2011)。電大高等教育學生數量變化特點與預測研究。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2),27-32。
被引用次数
  1. 紀博棟(2016)。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擴張之論述與數據分析。中國地方自治,69(10),3-32。
  2. 紀博棟(2018)。陸生來臺就讀高等教育之理論基礎與人數變化分析。中國地方自治,71(10),3-26。
  3. 謝家祥(2017)。應用DEMATEL 探討大學招生行銷之關鍵因素分析。行銷科學學報,13(2),1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