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傳播學的建構-談問卷資料為什麼和如何被視覺化

DOI

10.29986/TJA.200503.0004

作者

張文瑜

关键词

知識論 ; 傳播學 ; 統計學 ; 資料視覺化 ; 科際交互研究

期刊名称

中國廣告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05 / 03 / 01)

页次

57 - 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藉由知識論來探討傳播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加上以本體論、認識論的論理來得知傳播學的知識基礎在社會中如何被建立,以及引發現代對於傳播學的認知問題的探討,其中包括利用統計學門中的資料視覺化的知識交流為案例。第二部分探討資料視覺化的意義、過程與結果。將問卷量化的資料結果,以圖像呈現資料中的某些特性,取代資料中的數字表示,這就叫做資料視覺化。資料視覺化就是運用統計方法及技術,將大量的資料轉化成有用的資訊的其中一種方法。從知識社會學的說法得知,知識和視覺的意義和觀感隨著時代一直在改變,然而將資料視覺化,從傳播學門的研究主題、內容和運用來看,有以下五種不同面向的意義,包括對讀者、對資料本身、對研究者、對製圖者以及對整個傳播環境而言。第三部分為實際運用問卷數據加以驗證這樣的知識交流作為總結。本研究試圖對人類傳播學的內涵知識、功能加以劃清界線,並解答部份對科際交互研究學習的質疑。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Relativity and resolution for high dimensional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with generalized association plots (GAP)
  2. Chen, C. H.(1999).1999 Proceedings of the Section on Statistical Graphics.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3. Chen, C. H.(2002).Generalized Association Plots: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via Iteratively Generated Correlation Matrices.Statistica Sinica,12,7-29.
  4. De Mooij, M.(1998).Global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Understanding cultural paradoxes.Thousand Oaks, CA:Sage.
  5. Lee, Y. S.,Chen, C. H.,Sher, Y. P.,Lee, Y. J.,Chuang, H. C.,Peck, K.(2000).Image and Data Processing in cDNA Microarray with Colorimetric Detection System.The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Genomics-November,Baltimore, MD:
  6. Messaris, P.(1994).Visual literacy: Images, mind and reality.Boulder, Colorado:Westview Press.
  7. Messaris, P.(1997).Visual persuasion: the role of images in advertising.CA:Sage.
  8. Monmonier, M.(1996).How to lie with MAP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 Popper, K. R.(1972).Objective knowledge.Oxford:Clarendon Press.
  10. 石之瑜(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
  11. 朱建民(2003)。知識論。台北:空中大學。
  12. 汪琪、臧國仁(1996)。傳播學門規劃報告。國科會研究計劃。
  13. 林志成、劉藍玉譯(2000)。兩種文化。台北:貓頭鷹。
  14. 翁秀琪(2001)。華人社會傳播教育的回顧與願景:台灣經驗。「2001年中華傳播協會年會」論文,中國,香港:
  15. 翁秀琪(2001)。台灣傳播教育的回顧與願景。新聞學研究,69,29-54。
  16. 袁頌西(2003)。當代政治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
  17. 張文瑜、張文忠(2004)。「數位傳播-創新與發展論文集」光碟。臺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18. 張文瑜、曾聖澧、張文忠、林于詩(2003)。資料視覺化在廣告研究上的可能應用-以廣義相關圖呈現「城市與飲料飲用量」為例。2003邁向新世紀打開華文設計世界之窗研討會論文集,臺灣:
  19. 陳世敏(1994)。大眾傳播與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
  20. 陳君厚(2003)。全矩陣資料視覺化與資料探索。自然科學簡訊,15(3),68-72。
  21. 陳芸芸譯(2004)。視覺文化導論。台北:韋伯文化。
  22. 陳國團(2000)。知識學形式基礎:世界意識形態學緒論。台北:允晨文化。
  23. 馮建三譯(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
  24. 簡守邦(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的分法與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被引用次数
  1. 曾榮梅(2008)。「視覺化」與當代設計思維。設計學研究,11(2),1-19。
  2. 謝邦昌、廖佩珊、林柏宇(2016)。基於Python之文字探勘平臺。Journal Of Data Analysis,11(6),35-62。
  3. 張耀仁(2023)。「科學視覺化」轉向?以1980年代科普雜誌《牛頓》為析論核心。新聞學研究,157,9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