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醫常用外治法之應用暨皮膚不良反應之處置

并列篇名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nagements of Skin Adverse Reaction

DOI

10.6516/TJTCM.202012_23(3).0007

作者

劉丁鳳(Ding-Fong Liu);黃琮融(Tsung-Rung Huang);黃惠棻(Hui-Fen Huang);林宜信(I-Hsin Lin);賴尚志(Shang-Chih Lai)

关键词

中醫外治法 ; 皮膚不良反應 ; External Treatment of TCM ;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期刊名称

中醫藥研究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23卷3期(2020 / 12 / 30)

页次

91 - 10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醫外治法泛指除口服藥物以外施於體表或從體外進行治療的方法,包括針刺、灸療、按摩、薰洗、貼敷等,在諸多外治方法中,本篇針對臨床使用率較高的天灸、艾灸、膏劑、洗劑做原理及應用整理。由於外治法直接作用於體表,使用不當可能出現皮膚的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有接觸性皮膚炎、火激紅斑、燙傷,本文以文獻回顧方式整理中西醫臨床處置方式、用藥方針,並討論可改善之措施,期能降低不良反應的臨床發生率,提供臨床執業醫護人員處置方針之參考。

英文摘要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dicates therapies other than oral medication, including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 massage, and acupoint herbal patching.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review the use of Tian-jiu, moxibustion, oinment, and chinese herb fumigation. These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widely used in Taiwan. Contact dermatitis, Burns, Erythema ab igne are commonly observed during external therapy.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review current approaches and manag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thes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 hop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appropriate procedur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rug adverse reaction in clinical.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中醫藥學
醫藥衛生 > 藥理醫學
参考文献
  1. 王琦,李盈德,沈炫樞(2018)。白虎加人參湯加減合苦參外洗方治療汗皰疹。中醫藥研究論叢,21(2),115-120。
    連結:
  2. 王繼榮,吳忠澤,陳素卿(2013)。接觸性皮膚炎的中醫治療經驗。北台灣中醫醫學雜誌,5(1),19-27。
    連結:
  3. 呂萬安,沈郁強,卓佳雯,翁玲玲(2018)。白芷中醫美容文化之研究:以四川遂寧白芷種植戶及常民生活運用為例。中醫藥研究論叢,21(2),79-92。
    連結:
  4. 張瓊心,張心寧,黃澤宏,葉沅杰(2017)。三伏貼之文獻回顧與實證醫學研究。中醫藥研究論叢,20(1),70。
    連結:
  5. 許世源(2016)。中醫藥在燒燙傷治療中的作用。台灣中醫科學雜誌,9(1),16-17。
    連結:
  6. 郭炫成,許恒壹(2016)。接觸性皮膚炎之中醫診療病例報告。中醫內科醫學雜誌,14(2),42。
    連結:
  7. 黃柏銘,李忠仁(2004)。伏夏的天灸療法。中醫推拿與現代康復科學雜誌,1(1),3-4。
    連結:
  8. 羅中良,陳美如,楊鈞皓,林舜穀(2017)。艾灸對慢性腎病的療效。台北市中醫醫學雜誌,23(2),15-20。
    連結:
  9. Greenhalgh, David G.(2019).Management of Burns.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80,2349-2359.
  10. Miller, KR,Chu, J,Meehan, S,Hunt, Stein J(2011).Erythema ab igne.Dermatology Online Journal,17(10),28.
  11. Smith, Thomas,Nambudiri, Vinod E.(2018).Erythema ab igne.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85(2),96-97.
  12. 王靜修(2007)。使用三伏貼之心得報告。中醫兒科醫學雜誌,9(1),130。
  13. 何怡慧,藍英明(2011)。外治法在臨床的應用。中醫兒科醫學雜誌,13(1),79-83。
  14. 宋坪,楊柳(2010)。藥疹的中醫辨證施治。中國社區醫師,12(6),5。
  15. 林仲(2007)。中醫外治法的不良反應。中醫兒科醫學雜誌,9(1),134-136。
  16. 徐君英,趙君平(2011)。點刺、拔罐配合中藥敷臍艾薰治療小兒脾虛型厭食症 140例。河北中醫藥學報,26(2),38。
  17. 秦萬章(1995).皮膚病研究.臺北:知音出版社.
  18. 高宗桂,李翠芬,林麗味,張家禎,傅元聰,蔡家梅,潘奕汝,簡瓊惠(2006).中醫傷科護理學.臺北:知音出版社.
  19. 張冰(2013).中藥不良反應與警戒概論.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 張景琛(2009)。中醫運用穴位貼敷治療疾病近況。中醫兒科醫學雜誌,11(1),68-92。
  21. 張萍,楊梅(2017)。艾灸燙傷處理方式及預防措施。基礎醫學與疾病預防控制,4(11),2。
  22. 梁文旺(2014)。三伏貼、三九貼治療原理剖析。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17(3),86。
  23. 陳虹(2019)。預見性護理干預預防艾灸燙傷的有效性評估。蛇誌,31(3),3-5。
  24. 黃升騰(2007)。中醫皮膚科臨床治療共識手冊之編寫。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年報,2007,46。
  25. 黃桂彬(2010).中醫傷科護理.台北: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6. 解衛玲(2013)。兒童三伏貼皮膚損傷的護理及預防。醫藥前沿,30,23。
  27. 衛生福利部台灣中藥典第三版編輯工作小組(2018).台灣中藥典-第三版.台北: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
  28. 鄧雪妹,周金香,陳桂英,邱燕甘,李英春,洪裕強(2007)。應用創新輔具降低中醫針傷科門診病人溫針灸燙傷發生率。新臺北護理期刊,9(1),71-80。
  29. 羅時富(2017)。艾熨療法解決艾灸易燙傷與不環保等問題。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15(11),121-123。
  30. 羅時富,楊建宇,賈海忠(2017)。融合熨灸針古法創新艾熨灸療法-艾熨灸療法。2017 世界針灸學術大會暨中國針灸學會年會,北京:
被引用次数
  1. (2024)。自敷藥膏感染海洋弧菌後雙腳截肢個案之加護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23(3),1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