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之概述

并列篇名

Indoor the Summarize of Tug of War

DOI

10.6634/JPSS-CCU.200406.02.17

作者

羅國倫(Kuo-Lun Lo);葉美玲;胡興國(Guo-Shing Hu);陳朝陽(Chau-Young Chen)

关键词

拔河 ; tug-of-war

期刊名称

文化體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輯(2004 / 06 / 01)

页次

171 - 1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拔河之源由,進而瞭解室內八人制拔河運動發展過程,以及國內近年來發展拔河運動。藉此認識拔河運動。在室內(外)八人制拔河運動未引進國內之前,國人所熟悉的拔河運動乃是廿人、廿五人或卅人制等團體拔河活動,而該活動以僅人數為限制,不考量體重等因素,往往體重較重的一方能有優勢,談不上技術層面的問題,極為不公平。因此團體拔河比賽僅列為團體遊戲(活動)的一種,稱不上競技運動。而在室內(外)八人制拔河運動引進台灣後,在既定的規則下有統一的規範,在國內日漸蓬勃發展,台灣近年也舉辦許多拔河比賽,皆吸引國小至大專院校及社會人組隊,參賽人數也增加,足見拔河在國內有蓬勃發展狀況的趨勢,已成為一新興運動項目,因運動人口也與日俱增,實為國家推動體育活動之一大福音。本文將試探討拔河運動發展及起源勾勒出八人制拔河運動發展作為探討重點,並試論出其具有之現代運動教育意義,做為未來八人制拔河運動在台灣各級學校機關、民間團體參考之用。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origin of tug-of-war. By this way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ight people's tug-of-war sport that is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Before the eight people's sport of tug-of-war indoors or outdoors have not yet introdued from the abroad. Twenty, twenty-five or thirty people is the foundation we know. Number of member is the limited factor in this activity, not the weight. It's unfair that the superiority is always belong to the high weight, except the technology. Therefore, group tug-of-war sport is the kind of group game(activity). It can't be named competitions. There is the unified norm after the eight people's sport of tug-of-war indoors or outdoors recommends home that has great development. Recent years, Taiwan have hold many tug-of-war competitions. It attracts many people to take part in, includ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mates, university members and social guys. The numbers is growing up. From this evidence we know that the tug-of-war sport at home has great development. It have become a new sport .For our country, it's a good new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The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ug-of-war sport. It emphasize the important of eight people's tug-of-war sport that possess the meaning of modern sport education. Finally, the eight people's tug-of-war spor can be the scholarship research for school and social group.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1998)。國際八人制拔河簡介。台北: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
  2. 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1999)。國際奧會大事輯要。奧林匹克季刊,46,89。
  3. 中華民國拔河協會(2002)。拔河運動規則。台北: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
  4. 任海(1994)。中國古代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5. 吳文忠(1981)。中國體育發展史。台北:三民書局。
  6. 吳文忠(1991)。體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7. 李朝榮(2000)。拔河鞋與拔河道介紹。拔河運動協會會訊,3,6-7。
  8. 林伯原(1990)。中國古代育史。台北市:華聯出版社。
  9. 洪嘉文(2001)。推展各級學校八人制拔河運動成功因素分析。學校體育雙月刊,11(7),4-9。
  10. 涂瑞洪(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11. 涂瑞洪(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12. 涂瑞洪(1997)。拔河之源由及基本力學概念。台灣省學校體育,7(2),51-56。
  13. 郭希分(1967)。中國體育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14. 郭耿舜(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5. 陳德宗、陳正雄(2000)。八人制拔河運動介紹。屏師體育,4,82-85。
  16. 黃國義(1969)。古今拔河考。國民體育季刊,9,32-33。
  17. 黃琮祐(2002)。國小八人制拔河運動之道德教育觀。國教輔導,41(6),27-29。
  18. 樊正治(1985)。近三十年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發展現況。教育資料集刊,10
  19. 潘玉龍、陳五洲(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20. 潘玉龍、陳五洲(2001)。論我國是內八人制拔河運動之推展。大專體育,55,41-49。
  21. 黎俊彦、林威秀(2000)。拔河運動的訓練方法。大專體育,49,125-131。
  22. 謝和龍(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23. 簡嘉儀(2000)。回顧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拔河運動協會會訊,2,2。
被引用次数
  1. 黃錫秋、李德仁(2013)。臺灣2012年校園拔河運動推展成效分析。大專體育,125,23-31。
  2. 余興劼(2016)。拔河運動中所蘊含的品德教育。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10(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