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桌球運動競賽特徵與年度訓練計劃

并列篇名

Competition Characterisitics and One-Year Training Program of Table Tennis

DOI

10.6634/JPSS-CCU.200406.02.18

作者

莊紋娟(Wen-Chuan Chuang);張婉貞(Wan-Chen Chang);游鳳芸(Feng-Yun Yu);林清和(Ching-Ho Lin);江界山(Chieh-Shan Chiang)

关键词

桌球 ; 訓練法

期刊名称

文化體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輯(2004 / 06 / 01)

页次

181 - 19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桌球競賽由規則的變遷,以及因應現行桌球競賽規則所應採取的科學化訓練方法。桌球運動訓練強調速度、速耐力和爆發力的訓練,也就是強調訓練選手的無氧能力。現行桌球規則將球體加大,並且增加發球的限制,以提高競賽的可看性。從選手的角度來看,桌球能否取勝的能量基礎是選手的無氧代謝能力。肌力主要是上肢擊球的力量和下肢移動的能力。耐力主要是大量帶有極限強度的全力扣殺或全力奔跑移動等動作以及動作相應的間歇交替進行,加上國際賽事參加者眾,選手必須經歷許多場比賽才能角逐冠軍,增加了對選手耐力的挑戰性。在訓練實務上應依照週期訓練的原則,以發展速度、敏捷以及耐力。才能負荷現代桌球的競賽需求。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Krohne, H. W.,Hindel, C.(1988).Trait anxiety, state and coping behavior as predictors of athletic performance.Anxiety Research,1(3),234-254.
  2. 水大衛、黃榮松(1991)。重量訓練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中華民國運動總會。
  3. 王家正(1981)。桌球運動員的身體訓練法。乒乓世界,4,26-28。
  4. 丘鍾惠(1991)。對我國桌球運動項目致勝規律的探討(六)。乒乓世界,3,36-40。
  5. 丘鐘惠、庄家富、孫梅英、張振海、岑浩望、吳煥群(1982)。現代乒乓球技術的研究。人民體育出版社。
  6. 乒乓球編譯組(1982)。桌球。人民體育出版社。
  7. 吳煥群(2001)。桌球運動的起源。乒乓世界,3,47。
  8. 吳德成(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9. 吳樹人(1984)。對桌球技術結構的理解。乒乓世界,3,47。
  10. 李曉東(2004)。堅持技術男性化─女子亞洲盃賽綜述。乒乓世界,135,31。
  11. 周資眾(1997)。從選材科學論桌球運動之選材。復文圖書出版社。
  12. 林正常(1993)。運動科學與訓練。銀禾文化出版社。
  13. 徐寅生(2001)。關於乒乓新格局。乒乓世界,105,6。
  14. 徐增琪(1994)。桌球運動科研工作。上海體育學院。
  15. 崔秀里(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16. 梁友能(1983)。弧圈球打法的戰術。乒乓世界,1,27-29。
  17. 荻村伊智朗(1997)。實戰桌球。聯廣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8. 陸元盛(2000)。國家二隊提前感受大球。乒乓世界,96,35。
  19. 彭瑞(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州體育學院研究所。
  20. 游鳳芸(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國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21. 黃國義(1991)。桌球。台灣省政府。
  22. 雷永霖(1985)。對桌球運動員身體訓練的循環練習法的探討。遼寧體育科技
  23. 劉宇(1997)。肌力診斷的生物力學基礎。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研討會報告書
  24. 謝淑娟(2000)。損益兩平點分析與調控對桌球訓練成交之探討。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5. 蘇丕仁(1995)。乒乓教學與訓練。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
  26. 蘇禾(1990)。乒壇名家縱橫談。人民體育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黃艾君、游鳳芸(2007)。桌球運動與營養調節策略之探討。大專體育,92,18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