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民歌箏樂化之表現形式與手法─以潮州箏派、山東箏漲樂曲《疊斷橋》為例

并列篇名

The Performing Patterns and Techniques of Folk Songs On Cheng-A Case study On Folk Song "Dieh-Duang-Chiao" In Tsao-Chou and Shan-Dong

DOI

10.6793/JNTCA.200308.0151

作者

張儷瓊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藝術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2期(2003 / 08 / 01)

页次

151 - 16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國箏樂流派的形成過程中,充分吸收藉鑒民歌,發展各地的中心風格樣貌。因此,同一民歌典型曲調在中國各地箏樂的表現形式與手法皆互見異質。本文以南北方之代表箏派-潮州箏派、山東箏派所存見之《疊斷橋》為例,討論民間箏家對於民歌的理解與再創,並研究其箏派語言的風格性表現。同屬民歌《疊斷橋》的淵系,潮州箏曲《鐵斷橋》與安徽《穿心調》在內容上突顯出共性;而河南《花轎到門前》與山東《琴書曲牌聯奏》又顯示同質的曲調骨幹。同為《疊斷橋》的箏樂化結果,北方山東箏派顯出短促跌宕、剛健質樸的性格;南方潮州箏派則強調以韻補聲的手法與音像表現。二者皆為民歌箏樂化、地方音樂風格化之典型。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被引用次数
  1. 蔡振家,楊宜樺(2013)。古箏彈絃位置之音色分析與演奏實踐。音樂研究,19,1-30。
  2. 張儷瓊(2005)。論【鮮花調】在地方箏派音樂中之存見與流變。藝術學報:綜合類,77,87-114。
  3. 張儷瓊(2016)。閩客潮箏曲《出水蓮》的地緣背景及演奏流變:以張學海、饒寧新、林毛根三個演奏版本為例。經濟研究,194,5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