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海內文章落布衣-談日本江戶時代的文人 |
DOI |
10.6420/DHJHS.199907.0019 |
作者 |
鄭清茂 |
关键词 |
江戶時代 ; 德川幕府 ; 漢文學 ; 漢詩漢文(詩文) ; 儒學 ; 儒者 ; 朱子學 ; 布衣 ; 古文辭學 ; 蘐園學派 ; 公安派 ; 清新性靈 ; 詩社 ; 狂詩 ; 戲文 ; 戲作文學 |
期刊名称 |
東華人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1期(1999 / 07 / 01) |
页次 |
19 - 31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江戶時代為日本漢文學之全盛時期。德川幕府成立之初,即尊重儒術,禮聘林羅山為特別顧問,並定朱子學為官學,實為漢文學興盛之契機。於是儒者隨踵而來。至於中期,荻生徂來仿明前後七子之復古,倡導古文辭學,創為蘐園學派。其門下分為兩支:一為以經學為主,志在經國濟世之儒者;二為專心詩文創作,追求藝術生命之文人。降至晚期,經過山本北山、廣瀨淡窓等人所倡明末公安派清新性靈說之推波助瀾,文人日益增多,在江戶文壇上成為一股不可忽視之勢力。 中日文人之共同特點,除積極獻身於文學藝術之外,尚有疏離政治、漠視社會習俗、怀疑道德規範,以及矯情佯狂、玩世不恭、放蕩不羈之心態與作風。但在程度上,二者之間顯然有別。最明顯者為日本文人在現實中之無力感或無用感。此或可歸因於德川時代嚴格之階級世襲制度。其次為極端玩世或遊戲人間之傾向,甚至倣冒漢詩漢文之形式,創為狂詩戲文之體,以為諷世譏俗、冷嘲熱罵之工具。進入明治時代之後,漢文學雖然式微,但在西方優勢之影響下,仍扮演一定之角色,繼續對日本近代文學之發展有所貢獻,而產生夏目漱石、永井荷風等兼擅東西文學之新式日本文人。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