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歷史視點所見的孫文對日觀

DOI

10.6420/DHJHS.200207.0081

作者

許育銘

关键词

孫文 ; 孫中山 ; 中國革命 ; 中日關係

期刊名称

東華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02 / 07 / 01)

页次

81 - 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就二十世紀的中日關係而言,在世的孫文抑或去世的孫文,皆存有「友好」與「和平」等之象徵意涵,此歷史殘像至今仍被廣泛轉述,累積的歷史意義格外深刻,在當代中日外交、政治等問題上,更突現其重要性。回歸往昔歷史演變過程中,孫文由親身經歷所建立的對日觀不僅深刻影響中國本土,也反向輸往日本;而日本的對孫文觀亦經演變,甚至化約成為日本對中國觀感、情誼的代表例。本文欲先從近年來日本關於孫文研究成果著眼,進一步說明日本的孫文觀的成立與演變的情形。在中國,孫文的歷史塑像過程與日本雖有不同,仍有共通性可尋。透過以交互建構出孫文的對日觀來觀察近現代中日兩國歷史過程中的「憎羨交織」情形,可看出其對中日歷史關係所造成的效應,不論是過去直接地,抑是將來間接地,存有終始之影響力攸關亞洲今後之發展。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山口一郎(1970)。近代中國對日觀の研究。東京:經濟研究所。
  2. 山田辰雄編(1994)。日中關係の150年·序言。東京:東方書店。
  3. 山田辰雄、李廷江主編(1991)。日中關係面面觀。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4. 田所竹彥(2000)。孫文-百年先を見た男。東京:築地書館。
  5. 白浪滔天(1952)。三十三年落花夢。台北:帕米爾書店。
  6. 伊地智善繼、山口一郎監修(1989)。孫文選集。東京:社會思想社。
  7. 竹內好(1999)。日本とアジア。東京:筑摩書房。
  8. 李吉奎(1996)。孫中山與日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9. 見田培良(1996)。日本的民族主義與中國的「民族主義」。太平洋學報,4,80。
  10. 周弘然(1964)。革命之倡導與黨的建立。臺北: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委員會。
  11. 周啟乾(1997)。晚清知識分子日本觀的考察。日本學刊,6,68-84。
  12. 俞辛焞(1996)。孫中山與日本關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13. 美義華(1988)。日本右翼的侵華權謀與孫中山對日觀的變遷-孫中山與內田良平關係述評。近代史研究,2,187。
  14. 孫中山。民權初步。國父全集。
  15. 孫中山(1924)。革命成功始得國民幸福。國父全集。
  16. 孫中山(1905)。中國應建設共和國。國父全集。
  17. 孫中山。惠州起義經過及革命前途的展望。國父全集。
  18. 孫中山(1924)。亞細亞民族之結合與不平等條約之排除。國父全集。
  19. 孫中山(1922)。對時局的意見。國父全集。
  20. 孫中山(1922)。改造中國之第一步。國父全集。
  21. 孫中山、秦孝儀主編(1989)。國父全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22. 桑兵、廣東省孫中山研究會編(1994)。試論孫中山的國際觀與亞洲觀。孫中山與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州:
  23. 狹間直樹、竹內實編(1988)。轉形期の中國。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24. 張緒心、高理寧著、卜大中譯(1993)。孫中山未完成的革命。臺北:時報文化。
  25. 張篤勤(2001)。藍圖:孫中山的心靈建構。臺北:新視野。
  26. 野澤豐、中國孫中山研究學會編。關於孫中山研究的方法論。孫中山和他的時代-孫中山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
  27. 野澤豐、中國孫中山研究學會編(1989)。關於孫中山研究的方法論。孫中山和他的時代-孫中山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北京:
  28. 陳建華(1998)。「革命」及其流傳―王韜與「法國革命」東浙。讀書,6,80。
  29. 陳鵬仁(1990)。中國與日本。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0. 馮自由(1981)。革命逸史。北京:中華書局。
  31. 劉碧蓉譯(1995)。日本孫文研究之現狀與問題點。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4,115-124。
  32. 蔣永敬(2000)。孫中山與中國革命。臺北:國史館。
  33. 蔣海波(2000)。孫文紀念館の概要-複原開館によせて。孫文研究,28,33-50。
  34. 閱陳三井(1997)。孫中山與近代法國。近代史研究,2,64-68。
  35. 藤井昇三、辛亥革命研究會編(1992)。中國近代史入門。東京:汲古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