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論文摘要】探討使用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與機械通氣脫離的關係 |
并列篇名 |
【論文摘要】Explor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vention inhaled nitric oxide therapy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aning |
DOI |
10.6269/JRT.201907_18(1).0025 |
作者 |
蘇嘉玲(Su Chia-Ling);林綉玲(Lin Hsiu-Ling) |
关键词 |
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 ; 機械通氣 |
期刊名称 |
呼吸治療 |
卷期/出版年月 |
18卷1期(2019 / 07 / 01) |
页次 |
99 - 99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研究目的: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可選擇性擴張肺部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減少肺部通氣/灌流失衡,因此,能改善低血氧及肺動脈高壓,增加機械通氣的脫離率,但並非適用於所有病患。期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臨床人員應用於低血氧或肺高壓時之參考。研究方法:蒐集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成人加護單位且經醫師評估為嚴重肺部或心臟疾病致肺動脈高壓或低血氧者,使用機械通氣配合NOxBOX儀器進行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之病患為收案對象。使用劑量為10-20ppm,每8-24小時追蹤動脈血液分析,評估結果是否符合30分鐘內PaO_2改善20%或SpO_2>93%。若符合標準,依一氧化氮濃度>20ppm則下調5ppm/次;≦20ppm則下調≦3ppm/次,直到≦5ppm則可停止使用。再以SPSS進行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檢定及卡方檢定進行分析。結果:男性39名(78%),女性11名(22%),平均年齡64.24±15.71歲,平均疾病嚴重度(APACHE II)21.10±7.39分,平均機械通氣使用天數17.04±13.85天,平均氧合指數(動脈氧氣分壓比氧氣濃度)111.83±132.39,介入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後之平均氧合指數162.41±130.45,平均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天數4.36±2.57天。因肺部因素使用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者共43位,脫離成功8位,成功率18.6%,失敗者35位,失敗率81.4%;非肺部因素使用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者共7位,脫離成功5位,成功率71.4%,脫離失敗2位,失敗率28.6%。因肺部因素及非肺部因素使用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與脫離狀態之比較,p值=0.009。成功脫離者之疾病嚴重度平均分數17.46±5.57;失敗者22.38±7.59,p值=0.038。成功脫離者之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起日至機械通氣使用迄日平均天數18.15±12.26天;失敗者9.22±10.71天,p值=0.016。成功脫離者之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迄日至機械通氣使用迄日平均天數12.77±13.12天;失敗者5.22±10.94天,p值=0.048。成功脫離者之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最高劑量15.77±4.93 ppm;失敗者20.41±5.18 ppm,p值=0.007。成功脫離者之機械通氣使用起日至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起日之平均天數4.46±5.09天;失敗者7.22±9.16天,p值=0.311。成功脫離者之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總天數平均5.38±2.53天;失敗者4.00±2.51天,p值=0.095。於該研究中使用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主要為改善低血氧狀態。結論與應用:1.肺部/非肺部因素與機械通氣脫離率有相關。疾病嚴重度、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起日至機械通氣使用迄日、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迄日至機械通氣使用迄日及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最高劑量與脫離率有顯著差異。與臨床相驗證,肺部損傷嚴重者之氣體交換功能差,故可能影響其脫離率。而成功脫離者之疾病嚴重度相對較低,因此僅需較低的一氧化氮治療劑量,再配合其他臨床治療,可能能提高脫離率。2.機械通氣使用起日至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起日及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總天數與脫離率無顯著差異。由結果得之,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介入時間點與其使用天數及機械通氣使用天數長短或許非脫離成功要素。因此,須持續密切注意病況發展並適時介入所需治療,非無限制以吸入性一氧化氮及機械通氣治療。研究中雖列一氧化氮濃度調整及動脈血液氣體追蹤標準,但臨床上仍以病患狀況為考量,未完全遵循標準所示。 |
主题分类 |
醫藥衛生 >
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