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論文摘要】長照復能服務與醫療院所肺復原治療資源整合:一個高位頸椎受傷青年成功移除氣切管之呼吸照護經驗 |
并列篇名 |
【論文摘要】The Combination of Reablement Service with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 Respiratory Care Experience in Decannulation of Tracheostomy Tube of a Adolescence with High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
DOI |
10.6269/JRT.202107_20(2).0054 |
作者 |
李依庭;趙克耘 |
关键词 |
長照復能服務 ; 呼吸照護 ; 氣切管移除 ; 高位頸椎損傷 ; 肺復原治療 |
期刊名称 |
呼吸治療 |
卷期/出版年月 |
20卷2期(2021 / 07 / 01) |
页次 |
139 - 140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目的: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2.0復能照護服務實施後,呼吸治療師的服務範圍也延伸到社區以及居家端的非呼吸器依賴需求者。呼吸治療師透過與長照個案以及家屬共同制定復能目標及執行計畫,改善個案的呼吸功能、增進環境適應、提升活動協調,進而提高生活品質並減輕照顧者負荷。本文分享一位申請呼吸治療長照復能服務,經呼吸治療師到家評估後,結合居家復能與醫院肺復原療程,歷時3個月讓個案逐步恢復生活機能、提升呼吸功能並成功移除氣切管的照護經驗。呼吸治療評估:劉先生17歲,2019年6月因交通事故被診斷腦室出血與高位頸椎受傷,因呼吸器依賴及痰液清除困難2019年7月執行氣管造口術,後續因呼吸器脫離成功後,於2019年10月返家自行照護,平日無用氧需求,CMS評估為8級,日常生活全需他人協助。案家期待能使個案脫離氣切管而向A個管單位提出需求,於2020年10月申請呼吸治療長照復能服務。呼吸治療師到家評估問題如下:1)痰液性狀呈白色量中偏稠,個案無使用人工鼻或濕氣吸入治療、2)現存人工氣道為Sewoon Teflon無氣囊氣切管,該氣道介面不利於進行心肺耐力訓練、3)沒有執行肺復原療程、僅有接受物理復健療程、缺乏心肺耐力訓練,進行上肢擴胸運動10分鐘,個案表示很累無法繼續執行,呼吸次數淺快(22-26b/m);以Aerobika以及Flutter進行呼吸訓練時,5分鐘內心跳會從基準值100-110 b/m飆升到130-150 b/m,表示很喘(呼吸次數28-32 b/m)無法繼續執行、Borg scale9-0分。經評估後建議將呼吸訓練區分為中低強度與中高強度兩種等級,中低強度的心肺耐力訓練由長照復能計畫於家中案家每日執行、中高強度的心肺耐力訓練定時透過醫院肺復原治療室由呼吸治療師執行。呼吸治療問題確立:1)呼吸道濕度不足導致痰液清除困難、2)更換適當氣切管進行呼吸訓練及發聲練習、3)心肺耐力不足導致個案無法進行上肢及下肢呼吸肌心肺耐力訓練。呼吸治療措施:1)日間使用拋棄式潮濕人工鼻,夜間使用高流量潮濕氣切管治療,以提供足夠的呼吸道潮濕度、2)更換Shiley雙管開窗氣切管,日間居家進行呼吸訓練時可蓋上氣切管蓋子(綠頭開窗氣切內管並關閉孔洞)、3)每週1-2次至醫院肺復原治療室接受肺復原療程,於呼吸治療師監督下進行被動式肺擴張術(負壓呼吸器)及心肺耐力訓練(上下肢阻力訓練器)。結果評值:1)痰液性狀白色量少稀、2)呼吸脫離指標(淺快脫離指數兒童版:4.0 b/min/ml/kg、PiMAX:16 cmH20、PeMAX:+20 cmH20),可整日關閉氣切管孔洞、3)於呼吸訓練時可持續運動20分鐘(心跳100-115 b/m、呼吸次數18-22 b/m及Borg scale 4-5分)。結論與討論:本次呼吸治療長照復能個案在初訪評估時,因個案長期在居家照護時沒有接受正規的心肺耐力訓練,導致個案嚴重的心肺耐力不足。居家進行心肺耐力訓練時就有顯著的心跳速率增加,呼吸費力等情形,經呼吸治療師評估與案家討論後,整合長照復能與醫院肺復原治療室等資源,給予合適個案的心肺耐力訓練與呼吸功能改善,歷時3個月後個案成功移除氣切管,並將高流量氣切管轉換成為高流量鼻導管於居家夜間使用,以維護呼吸道濕度並持續進行後續物理復健療程與肺復原療程。本次呼吸治療長期復能照護計畫,呼吸治療師以個案為中心出發,整合相關資源(圖表.1),提供專業服務,透過與個案及家屬共同討論復能目標、擬訂計畫及給予衛教指導及呼吸照護建議並整合醫院肺復原治療室資源,擬定中高強度的心肺耐力訓練計畫,針對個案狀況,運動方式使用心肺耐力訓練(上下肢阻力訓練器),以漸進負荷原則每次增加運動強度或持續時間,一週二次,每次20-30分鐘,並於運動時監測心跳及評估運動前後Borg scale。除心肺運動外,搭配被動式肺擴張術(負壓呼吸器)訓練。本案歷時3個月,最終使個案成功達成目標移除氣切管,希望能將此經驗分享與醫院端以及長照端的呼吸治療師,共同將呼吸治療的專業服務擴大與完善。 |
主题分类 |
醫藥衛生 >
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