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文摘要】A型流感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病人拔管後肺復原治療之成效

并列篇名

【論文摘要】The effect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fter successful extubation of a patient suffered from Influenza A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OI

10.6269/JRT.202107_20(2).0031

作者

羅舒帆;曹晏裴;蔡昆道;黃浩堯;許惠綾

关键词

ARDS ; 肺復原運動

期刊名称

呼吸治療

卷期/出版年月

20卷2期(2021 / 07 / 01)

页次

96 - 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動機:病患因罹患嚴重A型流感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氣管內插管併使用侵襲性呼吸器,合併持續鎮靜藥注射使用,此疾病死亡率極高,重症呼吸治療時所使用高濃度氧、病毒感染後造成的肺部損傷和長時間鎮靜劑的持續使用往往導致日後肺部纖維化與肌肉無力。當疾病控制穩定後造成肺部纖維化的程度對日後的肺功能及體能復原程度有很大的影響,且肌肉無力往往影響生活自理。將肺部復健運動介入此類患者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喘、活動耐力不足、低血氧及增進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問題。呼吸治療評估:楊女士,66歲,高血壓病史,108年7月15日因咳嗽、呼吸喘、發燒,至急診求治,因Influenza A感染併急性呼吸衰竭,轉入加護病房隔離治療,同時因低血氧、臉部發紺等情形,予以氣管內插管及呼吸器治療。CXR呈雙側瀰漫性肺浸潤,治療期間給予高濃度氧氣>50% 9天及鎮靜劑使用12天。8月7日開始呼吸器脫離訓練,8月12日成功脫離呼吸器,在V-MFiO2:40%使用下,血氧只有90-92%,患者因長時間臥床及鎮靜藥物使用,導致肌肉力量上肢及下肢3-4分,下床活動需他人攙扶。且表示活動就很喘,導致心跳快血氧跟著快速下降,且痰很多咳嗽功能不佳。故安排肺復原運動積極介入治療,經過10天後改用鼻導管(N-C3L,SpO2:94-96%)。出院後於門診追蹤,且固定每周一次肺復原運動。問題確立:1.低效型呼吸型態/重症A型流感併ARDS後肺纖維化2.活動耐力及呼吸肌力不足/無法有效咳痰及日常生活自我照顧呼吸治療措施:1.低效型呼吸型態:1-1.加強個案對疾病的認識,衛教避開二手菸及空氣污染環境,必要時戴口罩。1-2.使用氣動式呼吸器IPPB,搭配藥物Ventonlin使用15-20 MIN/每周一次,提供連續間斷性正壓使塌陷的肺部擴張,改善氣體交換與血氧濃度。1-3.教導呼吸運動(橫膈式呼吸、噘嘴式呼吸)、放鬆技巧及咳嗽技巧,改善呼吸費力及痰液排出之問題,減少呼吸困難。1-4.使用高頻胸壁震盪拍痰機(High-frequency chest wall oscillation, HFCWO)約20-30分鐘(12-13Hz)/每周一次,促進痰液排出。1-5.教導使用TRIFLOW吸氣HOLD由一顆一秒訓練增加至三顆一秒。2.活動耐力及呼吸肌力不足:2-1.使用APT5(Active passive trainer-5上下肢主動被動訓練器)肌力車/每周一次,提供上、下肢主動運動,視情況增加阻力及圈數。2-2.上肢運動拿寶特瓶(裝水600cc)上舉伸展10-15次,擴胸平舉10-15次,每天4-5組。結果評值:病患剛開始執行上下肢訓練時需使用氧氣,無法持續超過3分鐘,表示呼吸喘、肢體無力,需休息後再繼續。經由10天持續的肺復原治療,運動中斷次數變少,持續時間延長,使用氧氣N-C 3L/min能維持SpO2約94-96%。連續四個月肺復原治療後,進行六分鐘走路測試發現步行距離有明顯增加,走路步伐速度變較快,且血氧能逐漸維持在93%以上(未使用氧氣)(圖一),BORG呼吸困難指數值由4分下降至1分,CAT評量表的分數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圖二)。尖峰吐氣流速(PEFR)及FEV1從318L/min變成442L/min及1.32變成1.55(圖三),上下肢運動皆能維持血氧94-95%(未使用氧氣),當阻力及時間固定時,圈數有增加之趨勢(圖四),最大吸氣壓力(PiMAX)由40cmH2O增加至50cmH2O,最大吐氣壓力(PeMAX)由30cmH2O增加至80cmH2O,表示病人肌耐力、呼吸肌力、低血氧等問題有明顯改善。(表格略)結論與討論:研究指出,臥床一天不動,肌力將損失5%,易導致步態不穩,影響病人日常活動並增加跌倒的機率。呼吸肌力不足無法有效咳痰,進而造成肺塌陷與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性增加。A型流感重症本身導致的後遺症,如肺纖維化、呼吸喘和痰多,病患經由積極肺復原介入後,努力恢復到以往正常的生活及跳土風舞。透過規律的肺復原運動能增加身體耐力及活動力,能有效提升自我照護能力,逐漸恢復病患生活品質,經由改變生活型態來維持長期效益。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內科
被引用次数
  1. 林良餘(Liang-Yu Lin);洪富如(Fu-Ju Hung);林資諺(Zi-Yan Lin)(2023)。照護一位愛滋病感染者併發伺機性感染行人工造口術後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22(6)。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