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王船山生命實學論

并列篇名

Wang Chuan-Shan's Theory in Life

DOI

10.6973/CJ.200412.0167

作者

孫世民(Si-Min Sun)

关键词

王船山 ; 生命實學 ; 乾嘉新義理學 ; Wang Chuan-Shan ; theory in life ; the New Theory in Ching Dynasty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04 / 12 / 01)

页次

167 - 19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初理學家王船山的「論語學」以生命實學為核心,這一套生命實學認為學問的目的在於身心能實實在在受用,並由脩己而治人、敦倫、篤行,由立體而推擴至大用。為求身心能受用,又重視人情人欲,以「理」與「情」的諧和為特質,將情、欲與性、理等量齊觀。船山生命實學對於乾嘉新義理學有很大的影響,戴震主張的「以情絜情」、「理可就情欲求之」、「性兼攝理與非理」、「以理殺人」、「理為殘殺之具」、「德性資於學問」諸說,以及凌廷堪主張的「以情論性」、「以禮修身」、「禮對於形下經驗義的強調」,大致上皆可於船山「論語學」中找到思想的源頭,所以今日重新挖掘船山「論語學」,是很有意義的事,可說明乾嘉新義理學是受到清初理學的影響而產生,所以乾嘉新義理學的產生,並非是梁啟超所說的「理學反動說」,反而是由繼承理學思想而發展出來的義理。

英文摘要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the logician Wang Chuan-Shan pointed out in his book,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life is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The aim of learning has the benefit of mind and body. It means one can learn from cultivating oneself governing subjects, developing relationship. To some extent, the goal of learning abides by natural law and will not object to one's will. Furthermore, emotions and desires can be treated as equal to human nature and natural law. Wang's theory put on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theory called New Theory. Dai-Zhen asserted that (1) one can understand other's thoughts from oneself: (2) natural law can be found in a mixture of emotion: (3) human nature encloses in natural law and the other parts: (4) natural law can be an excuse to kill a person (5) learning is the cornerstone of virtue, and so on. Other theorist Ling Ting-Kan concluded, One's human nature can be judged from ”one's emotion,” ”one can cultivate oneself from manner,” and ”manner admits the importance on experience.” It might be an error for Liang Chi-Chao's assertion that the New Theory in Ching Dynasty is the counteraction to its former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derived from i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船山(1977)。四書箋解。台北:廣文書局。
  2. 王船山(1994)。讀四書大全說。濟南:山東友誼書社。
  3.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4.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5.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6.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7.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8.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9. 王船山(1959)。張子正蒙注。台北:世界書局。
  10.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11.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12.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13. 王船山(1994)。讀四書大全說。濟南:山東友誼書社。
  14. 王船山(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15. 朱子(1996)。四書集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16. 朱熹(1996)。近思錄。台北:商務印書館。
  17. 朱熹(1996)。近思錄。台北:商務印書館。
  18. 牟宗三(2003)。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
  19. 牟宗三(200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學生書局。
  20. 李毓善(2004)。「顏淵死,子哭之慟」義涵。孔孟月刊,42(8),7+10。
  21. 李贄(2000)。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2. 彼得.柏格(1991)。社會學導引─人文取向的透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3. 林繼平(1984)。明學探微。台北:商務印書館。
  24. 孫奇逢(1970)。孫夏峰先生語錄。台北:廣文書局。
  25. 張立文(2000)。船山哲學。台北縣:七略出版社。
  26. 張麗珠(2003)。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台北:里仁書局。
  27. 梁啟超(1994)。清代學術概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8. 陳來(2003)。道學視野下的船山心性學(上)。鵝湖月刊,336,7+11。
  29. 陳斌。理性與感性的整合與溝通。孔孟月刊,40(4),35。
  30. 淩廷堪。校禮堂文集
  31. 嵇文甫(1987)。王船山學術論叢。新店:谷風出版社。
  32. 曾昭旭(1996)。王船山哲學。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33. 劉浩洋。王船山的知行學說。孔孟月刊,34(9),34。
  34. 蔡神鑫編(1996)。操守踐履之間─朱子語類輯略。台北:致良出版社。
  35. 黎靖德編(1980)。朱子語類。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36. 黎靖德編(1980)。朱子語類。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37. 蕭倢父、許蘇民(2002)。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38. 錢明(2002)。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9. 錢賓四(2001)。陽明學述要。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
  40. 戴震(1975)。孟子字義疏證。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41. 韓經太(1997)。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北京:中華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2007)。德行倫理中的「情感」與「欲望」之問題—以王船山及亞里斯多德為例。淡江人文社會學刊,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