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論古文字材料對“本字”概念的補充
|
并列篇名
|
A Discussion on Complemental Concepts of Benz Based on the Remained Material of Ancient Documents
|
DOI
|
10.6973/CJ.200612.0307
|
作者
|
蘇建洲(Chien-Chou Su)
|
关键词
|
本字 ; 通假字 ; 古文字 ; 出土文獻 ; 傳世古書 ; Benzi ; Jiajyezi ; ancient writing ; epigraphic material ; Traditional Texts
|
期刊名称
|
國文學誌
|
卷期/出版年月
|
13期(2006 / 12 / 01)
|
页次
|
307
-
329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古文字雖然常有通假用法,但在一定時期內,用字習慣往往相當穩定,本文將舉例討論此一現象。文章探討的角度牽涉到兩個問題:其一是「本字」的認定,與出土材料的地域性及時代性密切相關,不能一律以秦漢古書所傳承下來的用字觀念為主;其次是「求本字」的過程,除了字形、聲韻等基本條件之外,對於出土材料的「時代背景」、「地域歷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嘗試以材料書寫時代為經,國別為緯,舉例說明。
|
英文摘要
|
In this essay, I want to discuss complemental concepts of Benz. The formal structures of word-character have undergone continuous change through the ages. Naturally, configurations of each word-character in early China may be traced to a certain period by the distinct epochal markers present in every configuration. By examining the appearance of various configurations of a single word-character in different ages, we are able to outline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historical transfiguration of the word-character.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陳偉〈睡虎地秦簡《語書》的釋讀問題(四則)〉,簡帛網(www.bam.org.cn),2005.11.18
-
陳偉〈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簡帛研究網(www.jianbo.org),2005.8.15
-
程燕〈上海楚竹書(二)研讀記〉,簡帛研究網(www.jianbo.org),2003.1.13
-
李家浩〈吳王夫差盉銘文〉《中國文物報》1997.8.31
-
(1998)。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周鳳五〈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劄記〉,簡帛研究網(www.jianbo.org),2003.1.10
-
宋徐鍇(1971)。說文繫傳。台北:華文書局。
-
宋郭忠恕、宋夏竦(1983)。汗簡.古文四聲韻。北京:中華書局。
-
清方濬益(1974)。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台北:臺聯國風出版社。
-
清王引之(2000)。經義述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清王念孫(2000)。讀書雜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清孫詒讓(2000)。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
漢許慎、宋徐鉉校定(2002)。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1994)。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2001)。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
尹盛平(2005)。周原文化與西周文明。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
文炳淳(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
-
王初慶(1993)。中國文字結構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王蘊智(2004)。字學論集。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
-
王蘊智(1993)。古文字中的「子」和閩方言中的「囝」。吉林大學學報,1993(1)
-
石泉編(1997)。楚國歷史文化辭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
朱德熙(1995)。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
何琳儀(1998)。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
何琳儀(2003)。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
吳小奕(2004)。釋「熊」。語言研究,2004(3)
-
吳良寶(2006)。戰國金文考釋兩篇。中國歷史文物,2006(2)
-
李天虹(2003)。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
李方桂(2001)。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
李守奎(2003)。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
李家浩。從曾姬無卹壺銘文談楚滅曾的年代。文史,33
-
李家浩(1980)。戰國布考。古文字研究,第三輯
-
李家浩(2002)。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李家浩(2004)。戰國官印考釋三篇。出土文獻研究,上海:
-
李運富(1997)。楚國簡帛文字構形系統研究。長沙:岳麓書社。
-
李零(1981)。「楚孫之叔倗」究竟是誰-河南淅川下寺二號墓之墓主和年代問題的討論。中原文物,1981(4)
-
李零(2002)。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李零(1996)。再論淅川下寺楚墓-讀《淅川下寺楚墓》。文物,1996(1)
-
李零(2000)。郭店楚簡研究中的兩個問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
-
李零(2003)。簡帛古書的整理與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47
-
李學勤(1999)。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
李學勤(1990)。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
李學勤(1999)。李學勤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
李學勤(2005)。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
沈融(1994)。燕兵器銘文格式、內容及其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94(3)
-
周法高編(1974)。金文詁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周鳳五(1993)。包山楚簡文字初考。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
-
周鳳五(1992)。包山楚簡《集箸》《集箸言》析論。中國文字,21
-
孟蓬生(2000)。金文考釋二則。古漢語研究,2000(4)
-
季旭昇(1994)。從新蔡葛陵簡說「熊」字及其相關問題。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
季旭昇(2004)。說文新證。台北:藝文印書館。
-
季旭昇(2002)。說文新證。台北:藝文印書館。
-
林聖傑(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1)。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
侯志義(2000)。金文古音考。西安:西安大學出版社。
-
姚孝遂編(1992)。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北京:中華書局。
-
胡小石(1958)。讀契札記.殷姓考。江海學刊,1958(2)
-
胡光煒。壽春新出楚王鼎考釋。國風半月刊,4(3)
-
胡厚宣編(1999)。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唐蘭(1986)。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
-
徐少華(1994)。江國銅器及其歷史地理考辨。中原文物,1994(3)
-
徐莉莉(1993)。論中古「明」、「曉」二母在上古的關係。語言文字學,1993(1)
-
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
馬承源編(2002)。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高亨編、董治安編(1997)。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
-
曹定雲(2005)。殷人「(女巳)」姓辯-兼論文獻「子」姓來由及其相關問題。甲骨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
-
曹定雲、劉一曼(2005)。殷墟花園莊東地出土甲骨卜辭中的「中周」與早期殷周關係。考古,2005(9)
-
許錟輝(1999)。文字學簡編-基礎篇。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
郭沫若(1999)。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上海:上海書店。
-
郭錫良(1986)。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英杰(2005)。楚簡札記五種。漢字研究,北京:
-
陳偉(2005)。上博楚竹書〈仲弓〉「季桓子」章集釋。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台北:
-
陳新雄(1994)。訓詁學。台北:學生書局。
-
陳劍(2003)。郭店簡補釋三篇。古墓新知-郭店楚簡出土十週年論文專輯
-
曾憲通(1995)。論齊國「[難字,請見原文](囧皿)之璽」及其相關問題。華學,1995(1)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北京大中文系編(1995)。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
-
馮勝君(2005)。戰國楚文字「黽」字作「龜」字補議。漢字研究,北京:
-
馮勝君(2006)。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證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
黃季剛口述、黃焯筆記編輯(1983)。文字聲韵訓詁筆記。台北:木鐸出版社。
-
楊劍橋(2003)。實用古漢語知識寶典。上海:復旦大出版社。
-
楊樹達(1997)。積微居金文說。北京:中華書局。
-
裘錫圭(2002)。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中的錯别字。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
裘錫圭(1999)。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
劉雨(1997)。西周金文中的「周禮」。燕京學報,新三期
-
劉信芳(2000)。郭店竹簡文字考釋拾遺。江漢考古,2000(1)
-
廣瀨薰雄(2005)。楚國形書制度管窺。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
-
蔡信發(1997)。說文部首類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錢玄(1998)。三禮辭典。南京:江蘇古籍。
-
蘇建洲(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台灣師大國文所。
-
饒宗頤(2005)。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2023)。戰國文字的諧聲繫聯方法。漢學研究,41(4),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