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奠基於傳統之上的創新:談《十五貫》的改編

并列篇名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Blending in the Texts and Performances:The Adaptations of Shihwu Guan

DOI

10.6973/CJ.200812.0199

作者

汪詩珮(Shih-Pe Wang)

关键词

十五貫 ; 雙熊夢 ; 崑劇 ; 折子戲 ; 改編 ; Shiwu Guan ; Shuangxung Meng ; Kun Opera ; chunqi ; adaptation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08 / 12 / 01)

页次

199 - 2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希望透過對傳奇「原本」《雙熊夢》的精讀,重新理解1956年「改本」《十五貫》的藝術成就,平實地討論《十五貫》在承繼與改編上的貢獻。主要關注議題,是「改本」《十五貫》的文本、藝術之價值及緣由;至於政治議題及其影響,將留待日後另文撰之。希望突顯的觀點,是「改本」並非「單向」自「原本」修編而來,而是於「無形」之中,兼採「原本」之芳華,以及歷代藝人積累的結果。因此,本文將從重新審視「原本」與「改本」的關係出發,並試著理解經時代淘選的演出脈絡,以探索《十五貫》「老戲新編」的成功背後,事實上是「世代藝人」的執著、修編與權變,「厚積而薄發」的成果。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ims to reexamine the inheritance as well as its originality of a 1956 Kun play Shiwu Guan which was adapted from an early Qing chunqi play Shuangxung Meng. Through close reading and detailed comparing with two editions, the hidden thesis of the Qing version behind the superfluous superstition could be expounded; also, the real original innovation of the 1956 version would be found out. Besides the textual analysis, this paper will also clarify the route of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through various records from middle Qing to 1956. From all these contexts of texts and performances, it is clear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inal success of 1956 Shihwu Guan which rescued the destiny of Kun Opera truly came from all the Kun actors in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3)。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續編。北京:國家圖書館。
  2. (1985)。中國戲曲曲藝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人民日報》1956年5月18日社論〈從「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談起〉
  4. 王璦玲(2005)。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5. 白雲生(1956)。談浙江崑蘇劇團演出的《十五貫》。戲劇報,1956(5月號)
  6. 汪詩珮(2000)。乾嘉時期崑劇藝人在表演藝術上因應之探討。台北:學海出版社。
  7. 林芷瑩(1991)。從《申報》看崑劇傳字輩的商業演出。浮世新繪─近代報刊學術研討會,南投:
  8. 林鶴宜(2003)。規律與變異:明清戲曲學辨疑。台北:里仁書局。
  9. 波多野太郎編(1991)。中國語文資料彙刊。東京:不二。
  10. 洛地(1999)。說破、虛假、團圓─中國民族戲劇藝術表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
  11. 洛地(2007)。洛地文集。杭州:富春印務公司。
  12. 洛地整理、周傳瑛口述(1988)。崑劇生涯六十年。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3. 胡忌編(1999)。戲史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4. 徐朔方(1993)。徐朔方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5. 桑毓喜(2000)。崑劇傳字輩。蘇州:江蘇文史資料。
  16. 康保成(1993)。蘇州劇派研究。廣州:花城出版社。
  17. 張次溪編纂(2003)。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8. 張燕瑾、彌松頤(1983)。十五貫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陸萼庭(2005)。清代戲曲與崑劇。台北:國家出版社。
  20. 陸萼庭(2002)。崑劇演出史稿。台北:國家出版社。
  21. 傅謹(2006)。崑曲《十五貫》新論。戲劇,2006(2)
  22. 黃源(2001)。黃源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3. 顧篤璜(1987)。崑劇史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