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陳岳《春秋》思想析論

并列篇名

analysis of Chen-Yue's Chunqiu thought

DOI

10.6973/CJ.200912.0181

作者

江右瑜(You-Yu Chiang)

关键词

春秋 ; 春秋折衷論 ; 陳岳 ; Chunqiu ; Chunqiu Zhezhong Lun ; Chen-Yue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09 / 12 / 01)

页次

181 - 2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現存中晚唐的《春秋》著作中,除了啖、趙、陸三人的著作外,即以陳岳的《春秋折衷論》足蔚為一家之言。《春秋折衷論》一書現僅存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輯佚一卷。然考察《四庫全書》,於元代程端學《三傳辨疑》及趙汸《春秋集傳》等書中皆有援引「陳岳」之語。將這些資料與馬輯本相互校讎考證,共得八十二條,包括序一條,內文八十一條。 由這些現存的資料中,可大致看出陳岳的《春秋》思想有三大特點:一是對《春秋》取材與歲首書法上,以《左氏傳》為主;二則是擅言義例及書法;三是著重現實情勢的考量。陳岳詮解《春秋》,雖以評論、取捨三傳為主,但其不囿於三傳之說,而能於三傳之外,展現其獨特的個人看法,成為中晚唐《春秋》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英文摘要

Chen Yue's Chunqiu Zhezhong Lun is important in the extant writings of Chunqiu in mid and late-Tang Dynasty, besides the writings of Dan Zhu, Zhao Kuang, and Lu Chun. Chunqiu Zhezhong Lun presently is only saved a volume in Ma Guohan's The Editing Lose Book of Yuhanshanfang. But inspection of Siku Quanshu, Chen Yue's words are quoted in Cheng Duanxue's Sanchuan Bianyi and Zhao Fang's Chunqiu Jichuan. After making uniform, one preface and 82 piece of writing are collected. By these extant materials,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re in Chen Yue's thought of Chunqiu. The first spot, he relied on Chunqiu Zuozhuan as Chunqiu selection way and the writing mode of beginning of the year. The second spot, he was good at discussing the purport and style. The third spot, he considered historical the realistic environment. Chen Yue explained Chunqiu but not be limited by the three biographies. He can unfold its unique individual view beside the three biographies, so became one of that time representative personag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6〈莊元年〉,頁135
  2. 《春秋左傳正義》,卷18〈文二年〉,頁563-564
  3.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6〈莊三年〉,頁140
  4. 《春秋左傳正義》,卷10〈莊二十四年〉,頁317-318
  5. 《春秋左傳正義》,卷8〈莊元年〉,頁249,頁250
  6. 《春秋穀梁傳疏注》,卷17〈昭四年〉,頁319
  7.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0〈文七年〉,頁194
  9.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2〈宣八年〉,頁225
  10. 《春秋左傳正義》,卷14〈僖二十一年〉,頁456
  11.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2〈宣十年〉,頁230
  12. 《春秋左傳正義》,卷7〈桓十一年〉,頁222
  13.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8〈莊二十四年〉,頁196-197
  14.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春秋左傳正義》,卷16〈僖二十七年〉,頁498
  16. 《春秋左傳正義》,卷1〈序〉,頁12-13,頁13-14,頁16-19,頁4,頁5
  17.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5〈莊三年〉,頁77-78
  18.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21〈襄二十八年〉,頁530
  20. 《春秋左傳正義》,卷58〈哀七年〉,頁1887
  21.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22〈昭四年〉,頁551
  22. 《春秋左傳正義》,卷19 上〈文七年〉,頁594
  23.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4.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0〈文二年〉,頁185
  25.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13〈文七年〉,頁334-335
  26.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20〈哀七年〉,頁390-391
  27.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9〈定元年〉〉,頁356
  28.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9〈閔元年〉,頁223-224
  29.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6〈襄二十八年〉,頁309
  30.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8〈昭三十一年〉,頁354
  31.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2.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25〈定元年〉,頁625
  33. 《春秋左傳正義》,卷22〈宣八年〉,頁710
  34. 《春秋左傳正義》,卷15〈僖二十二年〉,頁460
  35. 《春秋左傳正義》,卷24〈宣十五年〉,頁763
  36. 《春秋左傳正義》,卷56〈定十年〉,頁1828
  37. 《春秋左傳正義》,卷9〈莊十三年〉,頁284
  38.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6〈莊二十四年〉,頁105
  39.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13〈文二年〉,頁325
  40.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1.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9〈定十年〉,頁371-372
  42.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5〈莊九年〉,頁87
  43.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6〈莊二十五年〉,頁106
  44.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16〈宣十五年〉,頁413-414
  45.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1〈隱元年〉,頁12-13,頁16
  46.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7.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5〈桓十一年〉,頁116
  48. 《春秋左傳正義》,卷38〈襄二十八年〉,頁1245-1247
  49.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12〈僖二十七年〉,頁297
  50. 《春秋左傳正義》,卷2〈隱元年〉,頁55
  51.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9〈僖二十七年〉,頁170-171
  52.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3. 《春秋左傳正義》,卷11〈閔元年〉,頁345-347
  54. 《春秋左傳正義》,卷12〈僖元年〉,頁365
  55.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4〈桓十一年〉,頁59-60
  56. 《春秋公羊注疏》,卷24〈昭三十一年〉,頁618-623
  57. 《春秋左傳正義》,卷10〈莊二十五年〉,頁322
  58.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5〈莊元年〉,頁75
  59. (晉)杜預:《春秋釋例》,卷1〈會盟朝聘例第二〉,頁5
  60. 《春秋左傳正義》,卷8〈莊九年〉,頁270
  61. 《春秋公羊注疏》,卷27〈哀七年〉,頁695
  62.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3.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7〈莊九年〉,頁162-163
  64.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7〈莊十三年〉,頁176
  65. 《春秋左傳正義》,卷8〈莊元年〉,頁248
  66.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7.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5〈莊十三年〉,頁92
  68.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隱元年〉,頁2
  69.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0. (198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1. 《春秋左傳正義》,卷8〈莊三年〉,頁254
  72. 《春秋左傳正義》,卷54〈定元年〉,頁1761
  73.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12〈宣十五年〉,頁234
  74.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26〈定十年〉,頁661
  75. 《春秋左傳正義》,卷53〈昭三十一年〉,頁1748
  76. 《春秋左傳正義》,卷22〈宣十年〉,頁717
  77.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6〈閔元年〉,頁120
  78.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9〈僖二十二年〉,頁163-165
  79.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12〈僖二十二年〉,頁287
  80.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16〈宣十年〉,頁400-401
  81.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8〈莊二十五年〉,頁199
  82. 《春秋穀梁傳注疏》,卷5〈莊元年〉,頁73
  83. 《春秋公羊傳注疏》,卷6〈莊元年〉,頁136
  84. 宋宋祁、宋歐陽修、楊家駱編(1992)。新校本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85. 明宋濂、楊家駱編(1980)。新校本元史。臺北:鼎文書局。
  86. 明宋濂、楊家駱編(1980)。新校本元史。臺北:鼎文書局。
  87. 清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東京:中文出版社。
  88. 清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東京:中文出版社。
  89. 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2001)。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蔡根祥、姜龍翔(2018)。唐陳岳《春秋折衷論》輯佚及其思想義旨析探。東吳中文學報,36,25-66。
  2. 陳弱水(2015)。中晚唐文人與經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6(3),55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