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遊戲或教育:論蕭統文學集團同題共作詩賦的「互文性」

并列篇名

Recreation or Education: A study of the "Intertextuality" about the Literature Community of Xiao-tong

DOI

10.6973/CJ.200912.0227

作者

祁立峰(Li-Feng Chi)

关键词

大言 ; 小言 ; 細言 ; 鍾山解講詩 ; 蕭統 ; 南朝 ; 文學集團 ; Shi of talk big ; Shi of talk small ; Shi of Buddhism ; Xiao-tong ; Literature Community in Southern Dynasty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09 / 12 / 01)

页次

227 - 25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南梁天監元年(503),梁武帝蕭衍立長子蕭統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531),蕭統病逝。從歷史發展來看,蕭統領導的文學集團活躍時間不長,其集團進行貴遊活動時,成員以同題共作方式呈現的作品也不多-今日所存的大概就剩下「鍾山解講」與「大言」、「細言」這幾個系列而已。如果我們從符號學的「互文性」觀點來進行考察,在「鍾山解講」這個題材中,集團成員展現以呼應、對話的形式,展現其穿越信仰的過程;而在「大言」、「細言」這樣的題材中,集團成員則透過對「大」、「小」的藻飾與誇炫,一方面進行語言遊戲,一方面展現他們的邏輯與認知能力,同時也穿透時空,與宋玉的〈大言賦〉、〈小言賦〉進行跨時代的對話。於是,從「互文性研究」的視角切入,我們可以賦予蕭統集團這些同題共作的作品在語言遊戲、文學競賽之外的意義。

英文摘要

In the 503AD, Xiao-tong, that eldest son of Xiao-yan had ascended the throne and become the crown prince. But he’s died when he was young age in 531AD. The literature community of Xiao-tong hadn't active and kicking a long time from the position of history of literature. Besides, there're few works (the Shi or Fu of the same subject) that had been preserved completely. But in my opinion, I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alk Big Shi” (Da-yan Shi) and ”Talk small Shi” (Xiao-yan Shi) which written by the literature community of Xiao-tong. We can discover the works that possess the same subject in early Qin dynasty, which written by Song-yu, Tang-le, and Jing-chuo. These works that talk about ”Big” and ”Small”, and these works appeared the qualities of entertainment and the highly ”intertextuality” of text and text. In other words, these works had been similar to the ”Talk Big Game” today. In this paper, I will confer the Writing Strategies of Literature Community of Xiao tong according the subject of ”big” and ”small”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劉義慶、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1984)。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
  2. 東晉葛洪(1995)。西京雜記。台北:三民書局。
  3. 東漢班固(1979)。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4. 唐李延壽(1979)。南史。台北:鼎文書局。
  5. 唐姚思廉(1979)。梁書。台北:鼎文書局。
  6. 梁劉勰、黃叔琳注(1984)。文心雕龍注。台北:世界書局。
  7. 梁蕭統(2003)。文選。台北:藝文印書館。
  8. 清丁福保編(2006)。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9. 清許槤選、曹道衡箋注(1999)。六朝文絜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清陳元龍(1974)。御定歷代賦彙。京都:中文出版社。
  11. 清董誥(1983)。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12. 清嚴可均(198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
  13. 魏范曄(1979)。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14. 王冠編(2006)。賦話廣彙。北京:北京圖書館。
  15. 王琳(1998)。六朝辭賦史。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6. 王夢鷗(1987)。傳統文學論衡。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17. 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台北:正中書局。
  18. 王瑤(1986)。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19. 王德保(2004)。神話的由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20. 何沛雄(1982)。賦話六種。香港:三聯書局。
  21. 呂光華(1987)。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22. 李調元(1971)。雨村賦話。台北:廣文。
  23. 胡大雷(1996)。中古文學集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4. 馬積高(1987)。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 曹道衡(2002)。中古文學史論文集,北京:
  26. 曹道衡(1994)。中古文學史論文集續編
  27. 莊耀嘉(1990)。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28. 許結(2005)。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北京:中華書局。
  29. 郭維森、許結(1996)。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30. 萬繩楠(2002)。魏晉南北朝文化史。台北:雲龍出版社。
  31. 蒂費納•薩莫瓦約(2006)。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2. 葛伯(2006)。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33. 劉漢初(1975)。台北,台大中文系。
  34. 劉躍進(1992)。永明文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35. 劉躍進(1996)。門閥世族與永明文學。北京:三聯書局。
  36. 蕭兵(2001)。神話學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37. 歸青(2006)。南朝宮體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簡宗梧(2005)。賦與設辭對問關係之考察。逢甲人文學報,11
  39. 簡宗梧(2006)。賦的可變基因與其突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2
  40. 簡宗梧(1993)。漢賦史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41. 簡宗梧(2002)。賦體典律作品及其因子。逢甲人文社會學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