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洛夫詩中「火」意象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Image of Fire in Luofu's Poems

DOI

10.6973/CJ.201112.0127

作者

陳政彥(Jeng-Yan Chen)

关键词

洛夫 ; 加斯東.巴什拉 ; 火 ; 意象 ; 現象學 ; Luo Fu ; Gaston Bachelard ; fire ; image ; Phenomenology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1 / 12 / 01)

页次

127 - 1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火是洛夫詩中常見的意象,但至今卻尚未有人討論洛夫詩中火的意象。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所提出關於火與人之間的論述給本文提供了好的論述基礎。透過巴什拉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的分析洛夫詩中的火。以下分別從傳遞情感以及以火喻詩兩方面來分析。透過人對溫度的直接感受,火焰意象成為愛情與親情的最佳表達方式。洛夫透過火焰具有透過燃燒,將物質轉化為無形的特質,傳達以火焰的意象寄託世間萬物於永恆的概念,由於詩也同樣有保留萬物抵抗時間的特質,因此洛夫也常以火喻詩。最終透過火的意象,可以發現洛夫表達情感與思想的特殊模式。

英文摘要

Image of fire is constantly seen in LuoFu's poems but rarely discussed. This article is a study based on Gaston Bachelard's stating of fire and human. Through his analysis, we deeply look into the image of fire in LuoFu poems. In this way we analyze LuoFu's poems in aspect of love, family and poems. It is sensation of fire that makes the image of fire the best way to express love and family. LuoFu saw through the image of flaming fire. Things vanish away and turn into eternity. A poem also has the same essence like fire. It endures the test of time. In LuoFu's poems, we find the same idea. LuoFu often uses fire as a metaphor for poems so by analyzing the image of fire in his poems, we see LuoFu's feeling, thought and the way he expresses himself.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巴什拉、杜小真譯、顧嘉琛譯(2005)。火的精神分析。長沙:岳麓書社。
  2. 李翠瑛(2009)。洛夫詩中「雪的意象」之意義及其情感表現。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5
  3. 季季(2011)。用微笑洗刷傷口,用喧嘩保持冷靜─素描楚戈,送別「袁寶」。印刻生活文學誌,4
  4. 侯吉諒編(1988)。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臺北市:漢光。
  5. 洛夫(2009)。洛夫詩歌全集Ⅱ。臺北市:普音文化。
  6. 洛夫(2009)。洛夫詩歌全集Ⅲ。臺北市:普音文化。
  7. 洛夫(2009)。洛夫詩歌全集Ⅳ。臺北市:普音文化。
  8. 洛夫(2009)。洛夫詩歌全集Ⅰ。臺北市:普音文化。
  9. 張默編(2008)。大河的雄辯:洛夫詩作評論集。臺北市:創世紀詩雜誌。
  10. 費勇(1994)。洛夫與中國現代詩。臺北市:東大出版社。
  11. 黃冠閔(2004)。巴修拉論火的詩意象。揭諦,6
  12. 鄭樹森編(1984)。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臺北市:東大。
  13. 蕭蕭編(1991)。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臺北市:詩之華出版社。
  14. 羅伯特‧R‧馬格廖拉、周寧譯(2005)。現象學與文學。長沙:岳麓書社。
  15. 羅伯‧索科羅斯基、李維倫譯(2004)。現象學十四講。臺北市:心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