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墨子》「尚同一義為政」平議

并列篇名

Appraises "MoZi" "The Political Rule Order Must Follow Ruler's Right and Wrong Standard"

DOI

10.6973/CJ.201112.0203

作者

白崢勇(Jeng-Yung Bai)

关键词

墨子 ; 尚同 ; 尚賢 ; Mozi ; esteem of accordance ; esteem of sagas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1 / 12 / 01)

页次

203 - 23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墨子》學說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鵠的,歸結於建立兼愛互利的和諧社會。墨子強聒不捨的遍從天下人倡言其理念,又設想從政治層面著手,故楬櫫「尚同一義為政」的思想。「尚同」謂「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又主張以「告」而「得下之情」,且透過賞罰齊一群體思想、價值觀,是以或有認為「尚同」的實質是權威專制。甚者更逕將「尚同」視為《韓非子》君主獨尊統御術之濫觴。本文探討軸心:其一,論「尚同」學說正當性的根源與理論方法。論述《墨子》乃是以「天志欲義」作為此理念之價值根源,說明「尚同」是《墨子》欲使其「義」獲得一致認同的方法論,而藉「告」施行的賞罰亦具有雙層意義;其二,分析「尚同」的理想性及現實性。闡明「尚同」是建構「兼愛」世界的保障,然而若「天志」愛利天下人的前提被撤除,則「尚同」於現實層面上始有流於專制壹言堂之疑慮;其三,楬櫫「尚同」學說的侷限與盲點。說明「尚同」實踐的良窳有賴於賢者之界定,又若無法確保賢者在位的必然性,則「尚賢」恐不足以濟「尚同」之功。

英文摘要

”MoZi” the theory is by ”starts the world the benefit, eliminates disaster of the world” to take the goal, but sums up in the establishment universal love mutual benefit harmonious society. Mozi initiates his idea to all people, also conceives from the political stratification plane begins, therefore the revelation ”establishment common thought and values” thought. ”esteem of accordance” advocated that ”the political rule order must follow ruler's right and wrong standard”, also advocated that by ”reported” the achievement ”obtains ruled's situation” method, and by award and punishment uneven people's thought and values, therefore has some scholars to think ”esteem of accordance” the essence is despotic. More serious, directly ”Han Feizi” the crowned head will revere alone the centralization series governing skill ”esteem of accordance” marked the equal sign with ”MoZi”. The article, attempts by three parts takes the discussion axle center: First, discussion ”esteem of accordance” theory validity root and theory method, analyzes ”MoZi” is ”wants righteousness by the day will” to make for this reason the idea value root, then explained that ”esteem of accordance” was actually ”MoZi” wants to cause him ”righteousness” to obtain the unanimous approval the methodology, therefore so-called because of ”considers” executes the award and punishment also to have the double-decked significance; Second, inquired into ”esteem of accordance” the theory ideal as well as the feasibility. Takes advantage of this expounded that ”esteem of accordance” was ”MoZi” constructs ”the universal love” a world safeguard, however, if ”the day will” were not affirmed, then ”esteem of accordance” the beginning had in the realistic stratification plane suffers wrong with, but flows in the despotic anxiety; Third, revelation ”esteem of accordance” theory limitation and scotoma. Explained ”esteem of accordance” the justness is decided by sage's limits, also, if is unable to guarantee the sage reigns inevitability, then ”esteem of sagas” is insufficient to be auxiliary ”esteem of accorda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清王先慎(1983)。韓非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2. 清孫詒讓(1987)。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
  3. 清郭慶藩(1989)。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4. Miller, David編、Bogdanor, Vernon編、鄧正來譯(1992)。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Science。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 Ranny, Austin、倪達仁譯(1998)。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臺北:雙葉書廊。
  6. 王邦雄(1993)。韓非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公司。
  7. 王讚源(1996)。墨子。臺北:東大圖書股份公司。
  8. 任繼愈(1995)。墨子和墨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朱師轍(1990)。商君書解詁定本。臺北:世界書局。
  10. 朱謙之(2010)。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1. 何倫經(1968)。墨子校詁。臺北:華聯出版社。
  12. 吳進安(2003)。墨家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3. 吳進安(2009)。墨家終極關懷中的烏托邦性格。漢學研究集刊,9
  14. 吳毓江(2008)。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5. 吳毓江(2008)。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6. 呂思勉(1985)。先秦學術概論。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17. 李兵(2004)。墨子「尚同」思想體系淺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5(10)
  18. 李夢影(2007)。尚賢與尚同─墨子政治思想的兩個基礎。華夏文化,2
  19. 邢兆良(2006)。墨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 周富美(2008)。墨子、韓非子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
  21. 易中天(2009)。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2. 林俊宏(2000)。墨子「義政」思想的四個重要命題─「兼愛」、「尚同」、「尚賢」與「天志」。思與言,38(2)
  23. 武樹臣、李力(1998)。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北京:中國廣播公司出版社。
  24. 侯外廬(1957)。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5. 姚蒸民(1991)。法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公司。
  26. 胡適(2006)。中國古代哲學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7. 韋政通(1996)。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出版社。
  28. 唐君毅(1992)。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9. 唐端正(1983)。先秦諸子論叢(續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0. 孫中原(1998)。墨學與現代文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31. 徐文珊(1995)。先秦諸子導讀。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32. 徐希燕(2001)。墨學研究:墨子學說的現代詮釋。北京:商務印書館。
  33. 高建立(2005)。墨子尚同說的專制性特徵解析─兼及尚同說對韓非君主專制思想的影響。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1)
  34. 高柏園(1994)。韓非哲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35. 高葆光(1957)。墨學概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36. 張永義(1996)。墨子:苦行與救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37. 梁啟超(1985)。墨子學案。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38. 梁啟超(1984)。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39. 許倬雲(2006)。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0. 許維遹(1988)。呂氏春秋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41. 郭沫若(2001)。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外二種)。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42. 郭沫若(2008)。十批判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43. 陳克守(1994)。論墨家的政策思想及其悲劇命運。中國文化研究,1994(冬之卷)
  44. 陳奇猷(1991)。韓非子集釋。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45. 陳拱(1988)。墨學之省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6. 陳拱(1964)。墨學研究。臺中:東海大學。
  47. 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48. 馮友蘭(2002)。中國哲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9. 黃忠晶(2007)。簡論墨子「尚賢」、「尚同」思想的實質。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7(3)
  50. 楊向奎(1962)。中國古代社會與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1. 葉明德(2006)。政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公司。
  52. 賈敏仁(1997)。墨學衰亡的原因。信陽師範學院學報,17(3)
  53. 趙小雷(1997)。西安,西北大學。
  54. 劉澤華(1996)。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55. 劉澤華(2001)。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56. 蔣維喬(1986)。中國哲學史綱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57. 蔡仁厚(1983)。墨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58. 蔡尚思(2008)。十家論墨。上海:人民出版社。
  59. 蔡英文(1986)。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60. 鄭杰文、張倩(2008)。墨子。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61. 盧瑞鍾(1989)。韓非子政治思想新探。臺北:三民書局。
  62. 蕭公權(1993)。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63. 蕭萬源、徐遠和(1994)。中國古代人學思想概要。北京:東方出版社。
  64. 謝雲飛(1996)。韓非子析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65. 羅世烈(1999)。墨家的專制主義。四川大學學報,1999(5)
  66. 瀧川資言(1993)。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67. 黨晴梵(1959)。先秦思想史論略。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68. 顧頡剛(1993)。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張書豪(2017)。朱熹的諸子學:以「攻異端」與「闢邪說」為脈絡的系譜考察。東吳中文學報,33,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