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鮑照紀遊文的寫景藝術及其成就

并列篇名

The Characteristic of Landscape Ode Authored by Bao Zhao

DOI

10.6973/CJ.201206.0085

作者

郭乃禎(Nai-Zhen Guo)

关键词

鮑照 ; 辭賦 ; 寫景文 ; 寫境 ; 造境 ; Bao Zhao ; Ci Fu ; landscape ode ; description of realistic situation ; creation of romantic situation.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2 / 06 / 01)

页次

85 - 11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鮑照者,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雖沉淪下僚,生不得志,然詩、賦、駢文皆不乏名篇。在南朝「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的文學風潮之中,其〈蕪城賦〉為六朝抒情小賦的名篇,對比廣陵城之昔盛與今荒,興發盛衰無常之感,藝術技巧傑出。另外有《登大雷岸與妹書》一文融情於景,以漢賦鋪陳和誇張的手法,表現跌宕絢麗的風格。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鮑參軍集題詞》嘗評其文:「鮑文最有名者,蕪城賦、河清頌及登大雷岸書。南齊書文學傳所謂『發唱驚挺,持調險急,雕藻淫艷,傾炫心魂』,殆指是耶?」〈河清頌〉雖具典雅瑰麗之色,實為歌功頌德之作,真正有價值的文章,當推〈登大雷岸與妹書〉與〈蕪城賦〉。本文將以此二篇一探鮑照「其性沈摯,故即景命詞,必鈎深索異,不欲猶人。其姿雄渾,故抗音吐懷,每獨成亮節。」的風格與技巧。

英文摘要

Bao Zhao (414 - 466)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ets in Southern Dynasties.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 Ode of Wu Cheng and A Letter to Sister from Great Thunder Shore - like the typical literary style of Han Fu, was characterized by gorgeous diction and exaggerative expression. According to literary critic Zhang Pu, ”Bao's writings were inspiring and rich in exuberant feeling. He strived for uniqueness in description of realistic situation and ultimately for a creation of romantic situation with unusual refinement. Readers would exclaim at his bold imagination and vigorous expression and be touched by his moral integr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riting style and skill of the two masterpieces and highlights the author's marvelous conception and brilliant talen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65)。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
  2. 王達津:《劉勰論如何描寫自然景物》,北京:光明日報,1961 年8 月20 日。
  3. [南朝梁]鍾嶸:《詩品》,上海:中華書局,1935,《四書備要》集部,中華書局據學津討原本校刊。
  4. (1956)。國學基本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63)。四部集要。臺北:新興出版社。
  6. [宋]敖陶孫:《詩評》,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7。
  7. (1971)。二十六史。臺北:正大印書館。
  8. 宋朱熹、林松編、劉俊田編、禹克坤編、王永一編、張旭華編、黃曉雯編(1996)。四書‧論語。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9. 宋洪興祖(1986)。楚辭補注‧班固序。臺北:藝文印書館。
  10. 宋歐陽脩、國學整理社編(1963)。歐陽脩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11. 南朝梁劉勰、清黃叔琳注(1978)。文心雕龍。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2. 南朝梁劉勰、詹鉠義證(1999)。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 春秋左丘明(1980)。左傳。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4. 唐劉知幾(1980)。史通。臺北:里仁書局。
  15. 清方東樹(1985)。昭昧詹言。臺北:漢京出版公司。
  16. 清何焯、崔高維點校(2006)。義門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
  17. 清況周頤(1962)。蕙風詞話。臺北:世界書局。
  18. 清姚鼐(1965)。古文辭類纂。臺北:世界書局。
  19. 清孫梅(1968)。四六叢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清張潮編纂、清楊復吉編纂、清沈楙惪編纂(1990)。昭代叢書。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
  21. 清許槤、黎經誥箋註(1979)。六朝文絜箋注。臺北:學海書局。
  22. 清陳祚明(2008)。采菽堂古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清劉熙載、袁津琥校注(2009)。藝概注稿。臺北:中華書局。
  24. 清錢仲聯增補集說校(2005)。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 丁福林(2009)。鮑照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
  26. 王國維、徐調孚校注(2001)。人間詞話校注。臺北:頂淵文化事業。
  27. 王國維、馬自毅譯注、高桂惠校閱(2007)。新譯人間詞話。臺北:三民書局。
  28. 余培林註譯(1989)。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29. 李翠英(1991)。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0. 李澤厚(1986)。美的歷程。臺北:蒲公英出版社。
  31. 卓國浚(2007)。文心雕龍精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2. 梅家玲(1997)。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出版社。
  33. 陳鵬(2009)。六朝駢文研究。四川:巴蜀書社。
  34. 彭毅(1999)。楚辭詮微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5. 程樹德(1990)。論語集釋。臺北:藝文書局。
  36. 楊家駱編(1964)。中國文學名著。臺北:世界書局。
  37. 鄭毓瑜(1989)。臺灣大學。
  38. 鍾優民(1993)。社會詩人鮑照。臺北:文津出版社。
  39. 嚴一萍輯(1969)。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40. 鐘叔河編(1997)。曾國藩往來家書全編。海南:海南出版社。
  41. 龔鵬程(1977)。由鮑照詩看六朝的人生孤憤。鵝湖月刊,3(4),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