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詩歌與音樂之共性-從言/音節出發的考察

并列篇名

On Similarities of Poetry and Music-From Yan (言) (Words) / Syllables

DOI

10.6973/CJ.201212.0001

作者

李時銘(Shi-Ming Lee)

关键词

音樂與文學 ; 音樂文學 ; 格律化 ; 詩樂 ; 領字 ; music and literature ; music literature ; metricalization (metricalization of poetry) ; poetry and music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12 / 12 / 01)

页次

1 - 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詩歌與音樂的關係極為密切,從發生的角度看,詩歌相當於歌詞,於是詩歌與音樂在這個基礎上有許多能使其緊密結合的共性。為了使詩可以歌,二者的契合,當然有一些必要的條件,格律化便是在這樣的需求中產生的,亦即格律從基本上規範了詩樂間的關係。本文主要談論詩歌與音樂之共性部分,詩歌與音樂的表現媒介同是聲音,這些聲音以「音節」為單位連綴起來,是兩者共同的發展基礎,也是二者共性的根源。詩歌的音節就是「言」,由於漢語與漢字的一一對應,長期以來形成「言」就是「字」的誤解,為釐清此一觀念,本文先析論「言」即「音節」,再從形式上探討詩歌與音樂的共性,包括素材、進行、句拍等方向。又因二者透過共性的結合,復論及格律化的問題。

英文摘要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is very clo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ccurrence, poetry is equivalent to the lyrics. In order to make the poems can be sung,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music needs some necessary conditions. Metricalization is generated in such demand, that is, metricalization basical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of poetry and music. Both poetry and music express via sounds. These sounds join together to form meaningful and connotative statements or tunes. Syllable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poetry and music and the root of their similarities. Syllable of poetry is ”words.” Chinese is a monosyllabic language, and Chinese characters are separate written characters.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wo forms a ”words (syllables)” in ”words (characters)” misunderstanding. To clarify this concept,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ll the close relationships of poetry and music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at ”words” are ”syllabl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of poetry and music in form from materials, progress, and syntax, and advances on integrating the crucial points of both poetry and music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metrical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88)。語言與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
  2. 〔漢]毛亨傳,〔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注疏》(同治十年廣東書局據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重刻),卷1,頁34 下。
  3. 中國民歌金曲》第三輯(錄音資料),廣州太平洋影音有限公司、香港全音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編號FS-211,1981 年。
  4. 宋張炎、蔡楨疏證(1985)。詞源疏證。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
  5. 清萬樹(1988)。詞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于省吾(1993)。甲骨文字釋林.釋言。北京:中華書局。
  7. 勾煥茹(2006)。試論詞中領字的美學特徵。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9(1)
  8. 王國維(1976)。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丘瓊蓀(1955)。白石道人歌曲通考.緒言。音樂出版社。
  10. 任半塘(1982)。唐聲詩。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吳祖強(1989)。曲式與作品分析。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2. 吳翔林(1993)。英詩格律及自由詩。北京:商務印書館。
  13. 李時銘(2004)。詩歌與音樂論稿。台北:里仁書局。
  14. 段寶林編、過偉編(1987)。民間詩律.前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5. 范文瀾(1970)。文心雕龍注。台北:明倫出版社。
  16. 唐圭璋(1970)。全宋詞。台北:明倫出版社。
  17. 唐圭璋(1993)。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
  18. 夏敬觀(1972)。詞調溯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席臻貫(1987)。對《姜白石創作歌曲研究》的一些質疑。中國音樂,4
  20. 馬興國(1996)。十七音的世界─日本俳句。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21. 高更生(1990)。漢語語法專題研究。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22. 郭沫若(1982)。郭沫若全集.考古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23. 陳奇猷(2002)。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4. 陳奇猷(1974)。韓非子集釋。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25. 傅雪漪(1996)。崑曲音樂欣賞漫談。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6. 黃侃(2000)。文心雕龍札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楊蔭瀏(1990)。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8. 楊蔭瀏、陰法魯(1979)。宋姜白石創作歌曲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9. 董忠司(2001)。臺灣閩南與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0. 趙元任(2002)。語言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31. 蔡楨(1985)。詞源疏證。北京:中國書店。
  32. 錢鍾書(2007)。談藝錄。北京:三聯書店。
  33. 薛良編(1994)。民族民間音樂工作指南。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34. 羅小平編(1995)。音樂與文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35. 羅良功(2002)。英詩概論。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