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華、夷再變:論《女仙外史》中的秩序觀想像

并列篇名

Re-ordering Hua-Yi: The imagined concept of order in "Female fairy Unofficial History (Nv Xian Wai Shi)"

作者

曾世豪(Shih-Hao Tseng)

关键词

《女仙外史》 ; 逆寫 ; 南北 ; 秩序觀 ; 華夷變態 ; Female fairy Unofficial History (Nv Xian Wai Shi) ; Writing Back ; North and South ; Concept of Order ; Kaihentai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4 / 06 / 01)

页次

195 - 2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過去對於《女仙外史》之討論,鮮少關注其中蘊含的華夷之辨,但如果考慮到作者呂熊在明、清易代的「世變」記憶,可以發現小說中充滿著對「華夷變態」的逆寫。本文首先從南、北方位作為切入點,認為書中的燕王其實就暗喻著來自北方的滿清政權,與之頡頏的唐賽兒集團則象徵了位處南方的明朝。其次,在現實不可復返的情況下,作者大膽將史實錯置,令唐賽兒招降了蜀中的劉通政權、擊退來犯的倭兵、俍人等異族,並帶出了八國朝貢的情節,揭櫫了小說家的秩序觀想像--明為正統而清為閏運。從這樣的敘事策略可以看得出來,縱使歷經亡國之痛,但是在小說的世界中,作者仍能發揮虛構的特權,恣肆編排一場「華夷再變」的戲碼,以此追憶心目中的美好年代。

英文摘要

Scholarship used to rarely discuss the Hua-Yi distinction in "Female fairy Unofficial History (Nv Xian Wai Shi)". Yet, if we further consider the factor that the author, Lu Xiong, has certain standpoint of the replacement of the Ming dynasty by the Qing, we will find the fact that this fiction is definitely filled with the "writing back" of "Kaihentai".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by which it argues that the Prince of Yan in the book represents the Manchurian regime from the north and its rival, the Tang sai-er Group, stands for the South-Ming regime. Secondly, it argues that though based on the political reality, the author of the fiction is boldly that he displaces the history, suggesting that the Tang Sai-er Group lures the Liu Tong regime in the middle Sichuan, and successfully fights back the foreign enemies. And this novel ends in the plot of tribute by eight countries. This writing style shows the imagined concept of order: the author views the Ming as the orthodoxy rather than the Qing. By such narrative strategy we can find the thing that even experiencing the pain of state perishing, the author can still purse his ideal world by re-ordering Hua-Yi in the fictions on purpos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文進(2011)。論魚豢《魏略》的三國史圖像。中國學術年刊,33
    連結:
  2. 劉苑如(2002)。從鮮卑敘記看南朝志怪中異族想像與時代感覺。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
    連結:
  3. 劉瓊云(2011)。人、天、魔─《女仙外史》中的歷史缺憾與「她」界想像。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8
    連結:
  4. 蕭敏如(2008)。清初遺民《春秋》學中的民族意識─以王夫之、顧炎武為主的考察。台北大學中文學報,5
    連結:
  5. 唐韓愈(1977)。韓昌黎全集。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 晉陳壽、宋裴松之注(195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7. 清呂熊、劉遠遊標點、黃蓓薇標點(1991)。女仙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清谷應泰(1985)。明史紀事本末。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9. 清張廷玉(1956)。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
  10.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吳叡人譯(2011)。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11. 宇文所安、鄭學勤譯(2006)。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2. 朱然(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專門史學系。
  13. 呂芳上編(2003)。無聲之聲,台北:
  14. 李小文(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廈門,廈門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學系。
  15. 李偉嘉(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16. 杜貴晨(1995)。《女仙外史》的顯與晦。文學遺產,1995(2)
  17. 林春勝編、林信篤編、浦廉一解說(1958)。華夷變態。東京:
  18. 林基中(編), Ki-jung(2001).燕行錄全集.서울: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19. 孫文(2011)。唐船風說:文獻與歷史─《華夷變態》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
  20. 徐扶明(1992)。呂熊與《女仙外史》。中國文學研究,1992(2)
  21. 張強(1991)。論《女仙外史》藝術上的選擇。明清小說研究,1991(1)
  22. 陳國棟(2005)。東亞海域一千年。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3. 陳學霖(2010)。明朝「國號」的緣起及「火德」問題。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0
  24. 曾世豪(2011)。烽火興浪濤─論明朝抗倭戰爭中邊塞詩的海洋新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0
  25. 程國賦、楊劍兵(2011)。呂熊及其《女仙外史》新論。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0(1)
  26. 馮汝常(2006)。在正統與反正統的膠合點上立意─《女仙外史》的歷史觀。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4)
  27. 黃仁宇(2009)。萬曆十五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8. 黃彰健校勘(1964)。明實錄附校勘記。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9. 楊梅(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京,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
  30. 趙世瑜(1983)。《女仙外史》初探。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2)
  31. 劉勇強(2007)。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2. 劉鵬飛(2009)。《女仙外史》的「天命」觀及其成因。賀州學院學報,25(3)
  33. 增田涉、由其民譯、周啟乾譯(2010)。西學東漸與中國事情。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34. 樂蘅軍(2003)。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35. 魯迅(2009)。中國小說史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曾世豪(2018)。此三桂之續也:論「日本乞師」在清代小說之呈現。清華中文學報,19,22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