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彈弓文物論證上古歌謠〈彈歌〉的創作動機及流傳因素

并列篇名

Research on A study on Identify the era period and the Motivation of the Creation of the Ancient Folksong "Song of the Slingshot" also the Factors Reasons of Being Pass-down Spred Through an Artifact Study on the Chinese Slingshot

作者

陳紹慈(Shau-Tzu Chen)

关键词

上古歌謠 ; 文物 ; 〈彈歌〉 ; 彈弓 ; the Ancient Folksong ; "the products of a culture" ; "Song of the Slingshot" ; Slingshot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29期(2014 / 12 / 01)

页次

133 - 16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年來雖然有不少學者從文學史、文字學、版本學、音樂史等各種不同角度探討上古歌謠〈彈歌〉,採用的卻幾乎全為文獻研究法,而很少運用考古及傳世文物所呈現之物質證據。本文乃借助考古學者有關「彈」的考古文物之研究成果,探討〈彈歌〉所描述的物件「彈弓」之發展源流,藉以印證此歌謠的創作年代與動機、深入暸解其歌詞之內容涵義;連帶亦證明弓生於彈。本文又根據學者韓江蘇對〈殷墟花東H3卜辭〉之研究所揭示的商代「彈侯禮」活動,推論此禮應即是以「彈弓」向鵠的發射「彈丸」的射禮,是為西周被列為「六藝」之一的「射」之濫觴。本文亦通過和〈彈歌〉歌詞極其相似的古老河陽山歌〈斫竹歌〉,證實〈彈歌〉確是狩獵歌曲。簡言之,經由文物研究的印證,得以更完整、豐富地反映文學作品中的訊息與情感,加深對〈彈歌〉的正確理解;同時,對其他有關彈弓的文學作品,或文獻裡有關「彈」之記載,也可以作更明確的詮釋。

英文摘要

In the past decade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did their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folksong "Song of the Slingshot", from various angles such as literature history, philology, edition study and music history. The research method they used was, however, predominantly literature research only. The material evidences provided by / embedded within archaeological or pass-down artifacts are rarely been drawn on. This article is therefore,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 relevant archaeological researches, looking into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ifact "Chinese slingshot". This article also drawn on a research paper "Studying the Shooting Etiquette and Rite in Shang Dynasty Based on the Chronological Record of the H3 Oracle Bones of Eastern Locus at Huayuanzhuan in Yin Relic" by Han Jiang-su. Han's research revealed the activities of the "Rite of Shooting" in Shang dynasty. Based on his report, this article is able to assume / conclude that the Rite of Shooting was actually using "slingshot" to issue bullets towards the target. At the same time, the skills of shooting bullets by a slingshot was also the origin of "shooting lessons", one of the six essential subjects of studies in the West Zhou dynasty. This could 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the folksong "The Song of Slingshot" has been spread and passed-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苗霞:〈殷墟出土陶球新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報》,2006 年 7 月 10 日。
  2. 陳星燦:《上古以皮毛為目的的漁獵工具》,北京:《中國文物報》, 1998 年 2 月15 日。
  3. (2008)。蘇州史志資料選輯
  4. 明徐道(1989)。歷代神仙通鑒。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5. 梁劉勰(1966)。文心雕龍。台北:藝文印書館。
  6. 清趙翼(1990)。陔餘叢考。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
  7.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1987)。崧澤─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8. 王國維(1994)。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9. 朱自清(2004)。中國歌謠。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0. 朱謙之(1989)。中國音樂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 吳小如(2002)。古典詩詞札叢。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2. 宋兆麟(1984)。投石器和流星索—遠古狩獵技術的重要革命。史前研究,1984(2),98-108。
  13. 李季、安家瑗、孫其剛(2009)。文物史前史。北京:中華書局。
  14. 李笑野(2002)。談談古《彈歌》。古典文學知識,2002(2),12-14。
  15. 李超榮(1994)。石球的研究。文物季刊,14(3),104-108。
  16. 李學勤(1997)。走出疑古時代。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7. 汪曾祺(2007)。古代民歌雜說。北京文學,2007(5),135-140。
  18. 周遠斌(2011)。彈歌異文考辨。臨沂大學學報,2011(5),109-110。
  19. 周豔、蔡玉軍、張玲芳(2011)。原始形態體育器械的發展源考。體育文化導刊,2011(2),95-103。
  20. 易人(1999)。一首極具史學價值的《斫竹歌》。人民音樂,1999(7),32-33。
  21. 林沄(1993)。弩的歷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3(4),30-35。
  22. 林勝利(2004)。泉州南音郎君崇拜—從孟昶、張仙的融合談起。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研討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北京:
  23. 金惟諾(1981)。中國美術史論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4. 南京博物院、那縣文化館(1984)。東漢彭城相繆宇墓。文物,1984(8),22-29。
  25. 徐中舒(1998)。弋射與弩之溯原及關於此類名物之考釋。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
  26. 徐榮坤(1999)。千年古《彈歌》傳存在民間。人民音樂,1999(7),34-36。
  27. 袁德星編(1992)。東西方藝術欣賞。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28. 馬寧、裴樹文、高星(2011)。石家窯遺址 74093 地點 1977 年出土石製品研究。人類學學報,30(3),275-288。
  29. 馬醒華(1978)。「藍田人」年代的古地磁學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6(4),241-248。
  30. 高星(2001)。關於周口店第 15 地點石器類型和加工技術的研究。人類學學報,20(1),8-16。
  31. 商禮群選注(1979)。古代民歌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崔樂泉(2008)。中國體育通史。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33. 張慶利(2011)。文學自覺與《詩經》的自覺意識。文藝評論,2011(4),3-7。
  34. 陳四海(2002)。思無邪—中國文人音樂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
  35. 游國恩編(2002)。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6. 馮先銘編(2001)。中國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7. 逯欽立輯校(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38. 楊向東(2000)。中國古代體育文化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9. 楊泓(1983)。中國古兵器論叢。臺北:明文出版社。
  40. 楊蔭瀏(1980)。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41. 虞永良、張新亞(2010)。《斫竹歌》與《彈歌》。兩岸三地民族音樂學論壇
  42. 賈蘭坡(1984)。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弓箭。鄭州大學學報,1984(4),1-8。
  43. 賈蘭坡、衛奇(1976)。陽高許家窯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古學報,1976(2),97-114。
  44. 熊祖鵬(2005)。《彈歌》研究綜論。音樂探索,2005(3),13-17。
  45. 劉正國(2004)。《彈歌》本為「孝歌」考。音樂研究,2004(3),37-44。
  46. 劉洪儒(2010)。煙台,煙臺大學中文研究所。
  47. 劉軍(2006)。河姆渡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
  48. 劉運好(2010)。《彈歌》雜考。文學遺產,2010(6),127-128。
  49. 範文瀾(1978)。中國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50. 鄭巖、秦建萍(1992)。捕蟬畫像辨識。民俗研究,1992(2),83-87。
  51. 鍾敬文(1989)。歌謠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52. 韓江蘇(2009)。從殷墟花東 H3 卜辭排譜看商代彈侯禮。殷都學刊,2009(1),15-28。
  53. 蘆金峰(2011)。殷商彈射探析。體育文化導刊,2011(4),128-134。
  54. 顧浙秦(2012)。從彈歌到射禮─禮儀生成研究斷想之一。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2(6),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