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代敦煌在地作品中的場域記憶及其特徵

并列篇名

Field mem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digenous works from Dunhuang in the Tang dynasty

作者

林雪鈴(Xue-Ling Lin)

关键词

在地性 ; 唐代文學 ; 場域記憶 ; 敦煌文學 ; 邊塞文學 ; Indigenous ;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 Field memory ; Dunhuang literature ; Frontier literature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5 / 12 / 01)

页次

77 - 10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敦煌為主體對當地創作進行考察。敦煌當地人士所吟詠的敦煌,立基在長期、原鄉的生活經驗上,與中原人士短期居停的異地感受有所不同。如:中原人士邊塞詩好寫冬景,敦煌地區的詩歌則多寫春光,具有特殊的邊塞文學風貌。經由對這一類作品的梳理,可得出當時、當地人眼中的敦煌印象;而透過中原與敦煌地區作品的比較,則可以進一步凸顯出邊塞地區之邊塞文學的特色。經考察,敦煌在地作品具有「四面六蕃圍的環境覺知」、「沒蕃的傷痕記憶」、「三危山、莫高窟地標的認同感與臨場感」、「地方傳說、本土英雄故事的傳誦」等在地集體場域記憶;而由「生活細節的呈現」、「日月年光的變化」、「思想文化的染習」等方面,則可比較出由於作者與場域間共時歷程久暫的不同,作品之在地性、在地化內涵也發生變化。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ocal literary creations of Dunhuang. The Dunhuang described in the literary creations of indigenous Dunhuang people was based on their long-term and native life experiences, which differed from the foreign sentiments of short-term residents from Zhongyuan. For example, while the frontier poems of the Zhongyuan people favored descriptions of winterscapes, poetry from the Dunhuang region favored spring, with a unique frontier literary style. By collating works in this category, we were able to gain an impression of Dunhuang through the eyes of indigenous people in that era. In addition, by comparing the works of the Dunhuang and Zhongyuan regions, we were further able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ontier literature in frontier reg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司馬光、元胡三省注(195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2. 宋歐陽脩、宋宋祁撰(1975)。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3. 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4. 唐李吉甫、賀次君點校(1983)。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
  5. 唐李泰、賀次君輯校(1980)。括地志輯校。北京:中華書局。
  6. 唐唐玄宗、李林甫注(1974)。大唐六典。臺北:文海出版社。
  7. 唐魏徵、唐令狐德棻(1973)。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8. 清彭定求編(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9. 清黃文煒纂修(1967)。重修肅州新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0. 布迪厄、李猛譯、李康譯(1998)。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1. 布迪厄、蔣梓驊譯(2012)。實踐感。南京:譯林出版社。
  12. 伏俊璉(1994)。敦煌賦校注。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3. 任半塘編(1987)。敦煌歌辭總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朱鳳玉(2011)。朱鳳玉敦煌俗文學與俗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朱鳳玉(2008)。敦煌邊塞主題講唱文學的傳播與軍旅情懷。敦煌學,27,43-61。
  16. 李正宇(2008)。古本敦煌鄉土志八種箋證。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
  17. 李正宇(1997)。敦煌歷史地理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 周紹良(1992)。敦煌文學芻議及其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 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 林茂雄(2013)。岑嘉州詩校注與評箋。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1. 邵文實(2007)。敦煌文學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22. 徐俊纂輯(2000)。敦煌詩集殘卷輯考。北京:中華書局。
  23. 柴劍虹(2000)。敦煌吐魯番學論稿。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4. 袁珂校注(1993)。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25. 張錫厚編(2006)。全敦煌詩。北京:作家出版社。
  26. 張鴻勛(2008)。抽刀賜石壁,志感飛泉湧─唐代敦煌貳師泉傳說尋水故事的考察。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8(3),1-6。
  27. 陳尚君輯纂(2005)。舊五代史新輯會證。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8. 項楚(2001)。敦煌詩歌導論。成都:巴蜀書社。
  29. 項楚編(1997)。敦煌文學論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30. 解玉喜(2007)。布迪厄的實踐理論及其對社會學研究的啟示。山東大學學報,2007(1),105-111。
  31. 榮新江(1996)。歸義軍史研究─唐宋時期敦煌歷史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劉進寶編(2000)。敦煌歷史文化。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33. 劉進寶編(2009)。百年敦煌學:歷史、現狀、趨勢。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34. 潘重規(1994)。敦煌變文集新書。臺北:文津出版社。
  35. 鄭炳林(1992)。敦煌碑銘贊輯釋。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36. 顏廷亮(1995)。敦煌文學概說。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7. 顏廷亮(2013)。敦煌文學千年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8. 顏廷亮編(2013)。敦煌文學千年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