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桃花過渡」小戲之形成探源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n the Origins of Crossing Tauhua

作者

黃文正(Huang Wen-Jeng)

关键词

小戲 ; 竹馬戲 ; 老白字戲 ; 車鼓戲 ; 桃花過渡 ; Small Play(小戲) ; Zhuma Opera(竹馬戲) ; Old Baizi Opera(老白字戲) ; Chegu Opera(車鼓戲) ; Crossing Tau Hua(桃花過渡)

期刊名称

國文學誌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16 / 12 / 01)

页次

67 - 9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關於《桃花過渡》小戲之形成,近十餘年多有論者以為當源自於明萬曆刻本潮劇《蘇六娘》。然本文在檢視今日各劇種中的《桃花過渡》小戲,以及查驗萬曆本《蘇六娘》與《桃花過渡》小戲的關係中,發現萬曆本《蘇六娘》缺乏《桃花過渡》小戲中的核心元素。因此在既有的文獻與田野調查資料中,重新推論《桃花過渡》小戲,是由源自於褒歌形式的民歌所形成的歌舞小戲,並發展成閩南各地方劇種的共通劇目,其後才受到潮劇「蘇六娘」故事的影響。

英文摘要

For the past decad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drama, Crossing Tau Hua(桃花過 渡),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opera source script of Chaozhou (潮州)entitled Su Liuniang (蘇六娘)in Ming dynasty. But the Opera Su Liuniang in Ming dynasty lacks the plot about “Crossing Tau Hua (by ferry across the river)”. Thus the Opera Su Liuniang is unlikely to be the source of Crossing Tau Hua, I gu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we are managing to find other sources for the drama “Crossing Tau Hua” . And we found that Crossing Tau Hua is a folk song spread in Zhangzhou(漳州). When the ballad has been into the troupe, the troupe also refers to many types of common repertoire. So we could conclude that the opera Crossing Tau Hua was changed to the transition from a folk song Crossing Tau Hu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88)。南戲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 [清]〈新傳桃花過渡歌〉(歌子簿)(道光丙戌年(1826)刊行,藏於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3. 廈門音像出版社:《高甲戲•桃花搭渡》單碟裝VCD(陳宗熟飾演渡伯,顏秀珍飾演桃花)(出版年代不詳)。
  4. 訪談「竹橋里牛犁陣」藝人鄭銘欽(1948-2014)、鄭明義(1946-)、張明春(1945-),2000 年-2014 年。
  5. 訪談「茄苳仔過渡子陣」館主洪長修(高雄市內門區人),2003 年3 月,高雄市內門區紫竹寺。
  6. 清沈定均修。漳州府志
  7.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編(2010)。當代廣電研究:科技、產業與文化。臺北: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8. 吳守禮校注(2001)。明嘉靖刊荔鏡記戲文校理。臺北:吳守禮。
  9. 李佳蓮(2004)。從潮州傳說「蘇六娘」說到閩臺小戲〈桃花過渡〉―兼談民間文藝的流播與衍變。民俗曲藝,146,285-342。
  10. 周純一(1989)。桃花搭渡研究(上)。民俗曲藝,58,55-97。
  11. 周純一(1989)。桃花搭渡研究(下)。民俗曲藝,59,85-108。
  12. 林珀姬(2004)。舞弄門陣.音樂篇:陳學禮夫婦傳統雜技曲藝―音樂篇。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13. 林淳鈞(1993)。潮劇聞見錄。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14. 林聰輝、鄭尚憲(2012)。閩南竹馬戲源流考述。藝苑,2012(2),37-44。
  15. 俞為民編、孫蓉蓉編(2009)。歷代曲話彙編:新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明代編。合肥:黃山書社。
  16. 施德玉(2001)。中國地方小戲之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17. 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編(1999)。「梨園戲.小梨園傳統劇目(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8. 徐進堯(1984)。客家三腳採茶戲的研究:附山歌胡琴伴奏譜例。臺北:育英出版社。
  19.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編(2003)。南瀛人文景觀: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
  20. 張玉芬(2012)。臺南,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
  21. 張華雲改編(1957)。蘇六娘。劇本月刊,9 月號,62-80。
  22. 郭啟宏(2000)。傾斜―從潮劇《蘇六娘》的演變看潮人的審美心理。中國戲劇,2000(2)
  23. 陳正之(1997)。樂韻泥香―臺灣的傳統藝陣。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24. 陳進傳(2000)。陳旺欉―宜蘭本地歌仔劇目選粹:「入王婆店」、「打七響」、「桃花過渡」。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25. 陳億琇選編、陳放選編(1985)。潮州民歌新集。香港:南粵出版社。
  26. 曾永義(2003)。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27. 曾永義(2000)。戲曲源流新論。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8. 黃文正(2003)。新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9. 黃玲玉(1986)。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30. 黃玲玉(2010)。福州,福建師範大學。
  31. 黃贊發編(1999)。張華雲、李志浦潮劇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32. 福建省戲曲研究所編(1988)。南戲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33. 廣東人民出版社編(1985)。明本潮州戲文五種。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34. 黎國韜、詹雙暉(2012)。竹馬戲形成年代論略。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31(1),54-59。
  35. 賴伯疆(2001)。廣東戲曲簡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36. 謝家群(1957)。福建南部的民間小戲。戲劇論叢,1957(3),197-201。
  37. 藍雪霏(2003)。閩臺閩南語民歌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8. 饒宗頤編纂(1965)。潮州志匯編.潮州志。香港:龍門書店。
被引用次数
  1. (2022)。論車鼓戲之名義、發展、淵源與衍化。文與哲,41,29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