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論宋澤萊預言小說《廢墟台灣》的未來想像與環境省思
|
并列篇名
|
On Song Zelai's Prophetic Novel "Destroy Taiwan"'s Future Imagin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flection
|
DOI
|
10.3966/199178562020120040005
|
作者
|
黃慧鳳(Huang, Hui-Feng)
|
关键词
|
宋澤萊 ; 未來 ; 意象 ; 預言 ; 環境 ; Song Zelai ; future ; imagery ; prophecy ; environment
|
期刊名称
|
國文學誌
|
卷期/出版年月
|
40&41期(2020 / 12 / 01)
|
页次
|
123
-
14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宋澤萊的《廢墟台灣》(1985)是一部預言未來的小說,以現實經驗為基礎,想像2010年的台灣未來,在極權統治下,社會環境的廢墟化,最後核電廠爆炸,台灣島一夕毀滅,幾千萬人迅速滅絕。時過境遷,小說中預言式與比喻式的象徵仍在,諸多環境問題正是2030年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關注的議題,值得共同關注與省思。本論文從未來學的視角,探究此小說的未來思考與未來想像,探究作家的寫作動機與創作手法,並從環境議題看見文學在社會中的作用與影響。
|
英文摘要
|
Song Zelai's "Ruins of Taiwan" is a novel that predicts the future. Based on real experience, imagine the future of Taiwan in 2010. Under totalitarian rul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will become ruined, and finally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will explode and Taiwan Island will be destroyed overnight.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quickly became extinct. Time has passed, and the prophetic and metaphorical symbols in the novel are still there. Many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the topics of concern for the 2030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which deserve joint attention and refle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future thinking and future imagination of this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turology, explore the writer's writing motivation and creative techniques, and see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in society from environmental issue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吳明益(2008)。環境傾圮與美的廢棄-重權宋澤萊《打牛湳村》到《廢墟台灣》呈現的環境理論觀。臺灣文學研究學報,7,177-208。
連結:
-
〈世界正在翻轉!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16 年 4 月 12 日。詳公益交流站SDGs 專欄:https://npost.tw/archives/24078。
-
宋澤萊談「文創」的秘訣【一篇針對中學生的演說稿】,詳台文戰線https://twnelclub.ning.com/profiles/blogs/3917868:BlogPost:25408
-
台灣文學研究人力論著目錄資料庫:http://www3.nmtl.gov.tw/researcher/researcher_detail.php?rid。http://www3.nmtl.gov.tw/researcher/researcher_detail.php?rid=020
-
Skinner, B.F.,文榮光(譯)(1974).行為主義的『烏托邦』.臺北:志文出版社.
-
Skinner, B.F.,白秀雄(譯)(1984).自由與尊嚴之外.臺北:巨流圖書.
-
Skinner, B.F.,蘇元良(譯)(1994).桃源二村.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
-
尤金‧薩米爾欽, Yevgeny,殷杲(譯)(2014).我們.新北:野人出版社.
-
吳錦發(1989).做一個新台灣人.臺北:前衛出版社.
-
宋澤萊(1985).廢墟台灣.臺北:草根出版社.
-
宋澤萊(1986).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
宋澤萊(編)(1986).一九八五台灣小說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
李喬(編),高天生(編)(1983).台灣政治小說選.臺北:台灣文藝雜誌社.
-
阿道斯‧赫胥黎, Aldous,吳妍儀(譯)(2014).美麗新世界.新北市:野人出版.
-
胡民祥(編)(1989).台灣文學入門文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
陳建忠(2007).走向激進之愛.臺中:晨星出版社.
-
傅大為(1991)。從廢墟世界來的挑戰與鄉愁─談《廢墟台灣》的一種讀法。台灣文藝,5(125),74-81。
-
彭瑞金(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系文化出版.
-
廖炳惠(2003).關鍵詞 200.臺北:麥田出版.
-
鄧建邦(編)(2014).未來學理論、方法與應用.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
賴慧玲:〈經濟與廢核的雙贏丹麥的綠色奇蹟〉,環境資訊中心,2015 年 6 月 1日。詳 https://e-info.org.tw/node/107904。
-
龍應台(1986)。台灣的一九八四:評《廢墟台灣》。當代,1,148-150。
-
謝靜國(1997)。從廢墟中建立-談幾部未來小說。問學集,7,13-26。
-
羅人杰(1975)。史肯納著「自由與尊嚴的超越」評介。臺中師專學報
|
被引用次数
|
-
蔡易澄(2023)。冷戰陰影下的異議者:由《廢墟台灣》重思宋澤萊政治文學論述。中國現代文學,43,171-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