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都會愛情小說的顯隱二元閱讀-以王文華《61×57》為例

DOI

10.6760/YWHP.200712.0247

作者

陳惠齡

关键词

王文華 ; 61×57 ; 都會 ; 愛情 ; 新世代 ; 現代小說

期刊名称

語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07 / 12 / 01)

页次

247 - 26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都會往往被界定為是一個不斷在流動變遷中的社會,生活型態是多層面的,都會男女由於經濟生活中的商業性格、消費文化和快速遞嬗的人際接觸等種種條件,極易滋長出感情飢渴症與高速戀愛的溫床,以及在一定限度內即能恣縱原始情慾的生命小缺口。然而即使都會愛情有其瞬息多變而游移不定的本質,卻也有其植基於情愛展示人類的潛能而不斷循環重複的軌跡,因此,堪稱為是一種「老靈魂」的「新品種」。 以王文華《61×57》作為探討都會愛情模態的文本,並不在於小說的代表性有多高,涵攝面有多廣,然而從該書對愛情追求範式的概括,卻可尋找出通往特定社會、經濟文化的信息與場域,以及都會生活中的元素。藉此可證以都市為背景的書寫,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和地方產生聯結的方式,其中尤以愛情主題的小說和都市情境享有最親密的關係。在堆砌消費符號、流行資訊的時空背景中書寫而成的文學常被稱作是「吃得飽的文學」,在吃得飽的文學中現身的飲食男女,大都具有物質富饒、精神空虛的典型化輪廓。 本論文論述進路將藉由閱讀題材的表象層次,探掘文本所潛藏的象徵層次,並進而揭現都會環境中所鑲嵌各式的愛情密碼,及其所透露不同文化體質、思維觀念、生活樣態所含藏的規約與禁忌。而身兼觀察者和充員兵雙重角色的都會愛情作家,其所浮露感知架構與遙相呼應的「社會背景」,亦使得都會愛情小說書寫的隱性意義,呈現多維而豐沛的面向,解讀因而不容小覷。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87)。消費者主權時代。
  2. (1971)。性學三論。台北:志文。
  3. (1997)。現代文學。台北:空大。
  4. 重組的星空
  5. (1999)。城市的靈魂。台北:書林。
  6. 中時副刊(2001/09/07-08)
  7. Victoria Griffin著(2001)。情婦。台北:藍鯨。
  8. 方群主編(2004)。現代新詩讀本。台北:揚智。
  9. 中時副刊(2001/08/08)
  10. 王文華撰(2001)。61×57。台北:時報文化。
  11. 王文華撰(2000)。蛋白質女孩。台北:時報文化。
  12. 王文華撰(2004)。倒數第2個女朋友。台北:時報文化。
  13. 王文華撰(2002)。蛋白質女孩2。台北:時報文化。
  14. 古繼堂(1989)。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
  15. 聯合副刊(2001/04/01)
  16. 托爾斯泰(1981)。戰爭與和平。台北:遠景。
  17. 朱熹(1980)。詩經集註。台北:華正。
  18. 何滿子(1995)。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台灣:商務印書館。
  19. 李昉編(1966)。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20. 李奭學(2004)。書話台灣。台北:九歌。
  21. 林燿德(1989)。新世代小說大系。台北:希代。
  22. 林燿德(1991)。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
  23. 林燿德(1991)。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
  24. 柏拉圖(1966)。五大對話集。台北:台灣商務。
  25. 張愛玲(1997)。流言。台北:皇冠。
  26. 張愛玲(1991)。傾城之戀。台北:皇冠。
  27. 湯顯祖(1981)。牡丹亭·題辭。台北:華正。
  28. 詹宏志(1989)。趨勢索隱。台北:遠流。
  29. 廖仁義(1999)。柏拉圖式的愛。聯合文學,2月號,57。
  30. 劉黎兒(2000)。東京、風情、男女。台北:麥田。
  31. 廚川白村(1990)。苦悶的象徵·近代戀愛論。台北:金楓。
  32. 蔡勇美編(1999)。台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
  33. 蔡詩萍(1990)。不夜城市手記。台北:聯合。
  34. 衛慧(2000)。上海寶貝。台北:生智文化。
  35. 羅蘭巴特(2001)。戀人絮語。台北:桂冠。
  36. 瘂弦主編(1999)。天下詩選Ι。台北: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