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楚簡「楚先」、「三楚先」及〈離騷〉「三后」所指稱的對象

并列篇名

The Denotation of "Chuxian", "Sanchuxian" in the Chu Bamboo Slips, and "Sanhou" in Lisao

DOI

10.6760/YWHP.200912.0103

作者

邴尚白(Shang-Bair Biing)

关键词

楚簡 ; 楚先 ; 三楚先 ; 離騷 ; 三后 ; the Chu bamboo slips ; chuxian ; sanchuxian ; Lisao ; sanhou

期刊名称

語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5期(2009 / 12 / 01)

页次

103 - 12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楚先」及「三楚先」是楚簡中常見的祭禱對象,其涵義等相關問題,看似單純,實則頗爲複雜,學界亦尚無定論。本文認爲,楚簡的「穴酓」,即〈楚世家〉之「穴熊」,其與「□酓」(鬻熊)並非一人。「楚先」應該是指鬻熊以前的所有楚國先祖,「穴熊」亦在其列。「三楚先」則爲「楚先」中特定的三位重要先祖,由楚簡及文獻兩方面來看,應以「老童、祝融、鬻熊」當之的可能性最大。另外,〈離騷〉「三后」即楚簡「三楚先」之說無法成立,「三后」也不會是指其他楚先王,將「三后」的「三」視爲虛數,亦較不妥當。無論從《楚辭》「用語習慣」、〈離騷〉上下文等各方面來看,王逸以「禹、湯、文王」爲「三后」的意見,都是比較恰當的。

英文摘要

”Chuxian” and ”sanchuxian” are common sacrifice objects in the Chu bamboo slips, whose denotation and correlative questions seem simple, in reality are quite complex, the academic circle also still do not have a final conclusion.This article argued that ”Xueyan” in the Chu bamboo slips is namely ”Xuexiong”, but is not ”Yuxiong” in Chushijia. ”Chuxian” should mean all the Chu state ancestors before ”Yuxiong”, including ”Xuexiong”. ”Sanchuxian” are the specific three important ancestors among ”chuxian”, according to the Chu bamboo slips and the literature, most possible are ”Laotong, Zhurong, Yuxiong”.In addition, the opinion that ”sanhou” in Lisao are ”sanchuxian” in the Chu bamboo slips, is not tenable, ”sanhou” are also not the other deceased kings of the Chu state, or speaking without specific number. According to the wording custom of Chuci, the context of Lisao, etc., Wang Yi's opinion that ”sanhou” are ”Yu, Tang, Wengwang”, is quite appropriat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朱熹(1987)。楚辭集注。臺北:文津出版社。
  2. 宋洪興祖補注(2000)。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3. 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1993)。十三經注疏本: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4. 清蔣驥(1975)。山帶閣注楚辭。臺北:洪氏出版社。
  5. 清戴震著、褚斌杰點校、吳賢哲點校(1999)。屈原賦注。北京:中華書局。
  6.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1993)。十三經注疏本: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7.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1997)。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8.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1995)。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9. 朱德熙、裘錫圭、李家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北京大學中文系編(1995)。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
  10. 簡帛研究
  11. 宋華強(2006)。《離騷》「三后」即新蔡楚簡「三楚先」說-一兼論穴熊不屬於「三楚先」。雲夢學刊,2
  12. 李家浩(1997)。包山楚簡所記楚先祖名及其相關問題。文史,42
  13. 周建忠(2005)。屈原仕履考。文學評論,2
  14. 周鳳五(1982)。離騷黨人臆解。幼獅禪誌,17(2)
  1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2003)。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
  16. 金開誠(1992)。屈原辭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7. 邴尚白、林素清指導(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
  18. 張正明(1995)。楚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 陳偉(2006)。楚人禱祠記錄中的人鬼系統以及相關問題。「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
  20. 陳偉(1996)。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1. 陳偉(2004)。葛陵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出土文獻研究,6
  22. 簡帛網
  23. 陳偉、陳昭容主編(2007)。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4. 游國恩主編、金開誠補輯(1993)。天問纂義。臺北:洪業文化事業公司。
  25. 游國恩主編、金開誠補輯(1993)。離騷纂義。臺北:洪業文化事業公司。
  26.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1991)。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27. 黃德寬(2005)。新蔡楚簡所見『穴熊』及其相關問題。古籍研究,下
  28. 董同龢(1944)。上古音韻表稿。南溪: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9. 賈連敏(2004)。新蔡竹簡中的楚先祖名。華學,7
  30. 劉信芳(2005)。楚簡「三楚先」、「楚先」、「荊王」以及相關祀禮。文史,73
  31. 簡帛研究
  32. 瀧川龜太郎(1989)。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天工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