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化學工廠火災之環境法制

并列篇名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of Chemical Factory Fire Cases

DOI

10.29607/ZHWHGX.200912.0001

作者

林志信(Chih-Hsin Lin)

关键词

環境刑法 ; 化學工廠 ; 火災 ; 毒性化學物質 ;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aw ; chemical factory ; fire ; toxic materials

期刊名称

犯罪學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12卷2期(2009 / 12 / 01)

页次

1 - 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隨著全球工業時代來臨,相關化學製造工廠或原料供應商等不免會使用愈來愈多之毒性化學物質,所相關毒性化學物質之製造、運送、貯存及使用等過程中,可能由於人爲疏忽或設備不足或意外等原因,可能導致毒性物質意外事故並嚴重影響環境,惟化學工廠火災議題似乎較水、空氣、土壤等污染不受重視,殊不知化學工廠火災燃燒後生成物所引發之環境污染問題才是值得重視討論之議題,而環境法治國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是關於「對下一代責任」的問題,若造成難以回復的環境破壞,將是我們這一代應負的責任。希望藉由本文提出現行國內相關環境法規針對化學工廠火災處罰之規範不足及盲點提出分析討論,盼日後修法以法治國環境刑法思維,強化以刑法功能來達到保護環境,有效杜絕化學工廠火災衍生之污染問題。

英文摘要

Accompanied with the rapid glob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toxic chemical materials have been applied in chemical industry and raw material suppliers. However, the process of toxic chemical materials making, delivering, storing and utilizing, may cause toxic material accident by unexpected reasons. This has seriously endangered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human beings. Many people have focused more on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But, they fail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on the issues of chemical factory fire cases. We must understan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burning chemical materials is the severest issue. In the environmental Rechtsstaat, we must recognize that w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f we seriously damage the environment now, it would be our guilt. In this article, the blind point and the deficient regulations of the punishment of the chemical factory fire cas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earcher suggested that our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a set of revised law through the viewpoint of the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aw. We shoul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by enforcing the effective criminal law and eradicating serious pollution cause of chemical factory fire cas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Berry,T.(1990).San Francisco:Sierra Club Books.The Dream of the Earth,67.
  2. BOHS(1996).Hand H Scientific Consultants Ltd.UK:Leeds.
  3. Foster,J.B.(1994).The vulnerable planet:A short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4. OSHA(2000).Hazard Communication Standard, 29 CFR 1910.1200, OSHA.NFPA, NFPA 45 Standard on Fire Protection Using Chemical, NFPA.
  5. 王千維(2000)。環境損害中多數污染源之組成形式及其侵權行為法上責任歸屬之基本原則。政大法學評論,62,204-215。
  6. 朱信(2002)。燃燒與空氣污染。科學發展,355,18-21。
  7. 何子倫(2003)。國政研究報告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8. 何子倫(2003)。國政研究報告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9. 李建良(2000)。論環境保護與人權保障之關係。東吳法律學報,12(2),1-46。
  10. 李建良(2001)。環境基本法的理念與規範取向。台灣本土法學,14,1-21。
  11. 李鴻禧(1985)。論環境權之憲法人權意義。憲法與人權,台大法學叢書,39,529。
  12. 林山口(2008)。刑法通論(上冊)。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13. 林東茂(1995)。危險犯的法律性質。台大法學論叢,23(1),1-40。
  14. 林信和(1987)。環境人權的演生與實踐。中國論壇,25,53。
  15. 邱聰智(1976)。公害與環境權。法律評論,43(1),5。
  16. 邱聰智(1987)。公害法原理。臺北:輔仁大學法學叢書。
  17. 邱聰智(1972)。公害與刑事責任。刑事法雜誌,16(5),59-61。
  18. 邱聰智(1978)。公害之民事救濟。台大法學論叢,8(1),169-181。
  19. 邱聰智(1972)。公害與刑事責任一以水侯病為中心。刑事法雜誌,16(1),1-5。
  20. 范坤棠(1999)。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
  21. 梁國偉、盧守謙(2008)。毒化物災害消防戰略。消防月刊,97(7),39-48。
  22. 許玉秀(1992)。我國環境刑法規範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環境刑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輯,臺北:
  23. 陳孟黎(2002)。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法律學研究所。
  24. 陳慈陽(2003)。環境法總論。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25. 勞工委員會(2006)。勞動檢查報告。
  26. 黃錦堂(1994)。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臺北:月旦出版社。
  27. 葉俊榮(1993)。環境政策與法律。臺北:月旦出版社。
  28. 葉俊榮(1993)。新興工業國家的抉擇系列研討會:環境法律的因應。臺北:臺大法研所與臺大法學基金會。
  29. 葉俊榮(1992)。出賣環境權:從五輕設廠的十五億「回餚基金」談起。研究彙刊,2(1),17-34。
  30. 趙德琛、吳政宏(1996)。環境保護法規。臺北:高立圖書。
  31. 劉宗德(1998)。行政法基本原理。臺北:學林出版社。
  32. 鄭昆山(2005)。圖解刑法純則入門(上)法治國犯罪理論解析。自版。
  33. 鄭昆山(2005)。刑事政策學一法治國刑法的思考。自版。
  34. 鄭昆山(1998)。環境刑法之基礎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5. 鄭昆山譯、Hc1nc著(1992)。環境刑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輯。臺北:國際刑法分會。
  36. 鄭昆山、陳昭南(2007)。論法治國家之一事不二罰原則一從廢棄物清理法相關規定以論。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臺北:
  37. 鄭善印(1990)。刑事犯與行政犯之區別一德、日學說比較。臺北:自版。
  38. 駱永家(1987)。環境權之理念與運用。中國論壇,24,8-16。
  39. 韓忠謨(1980)。行政犯之法律性質及其理論基礎。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10(1),4。
  40. 蘇俊雄(1976)。從刑事犯與行政犯之理論界限論刑法修正之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81(1),74-77。
被引用次数
  1. (2013)。我國化學物質法制規範體系之檢討─以德國法制之觀察及比較為中心。科技法學評論,10(2),15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