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行動研究的基本要求

并列篇名

The Prerequisite of Action Research

DOI

10.7038/BREE.200412_(12).0009

作者

潘世尊(Thie-Tzuen Pan)

关键词

行動研究 ; 教育行動研究 ; 反省 ; action research ;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 reflection

期刊名称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04 / 12 / 01)

页次

163 - 177+1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探究行動研究的基本要求。在針對行動研究的目的、所從事的研究活動、所採用的研究設計與流程等層面逐一分析後,筆者認為行動研究的基本要求體現在其研究目的、對象及達成目的的核心手段。具體而言,若行動研究的參與者以自身的想法和行動為研究對象,以揭露及解決其中的問題所在以求改善為目的、並以反省做為達成目的的核心手段,就應屬於行動研究。這三點基本要求除了可以做為判斷是否屬於行動研究的最低標準,亦可對行動研究的進行提供初步的引導。

英文摘要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prerequisite of action research. 3 postulates are drawn as follows after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action research: 1. The objects of research are action researchers' own thought and practice. 2.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is to disclose and solve the problematic of their own thought and practice for improvement. 3. The requisite means of research is reflection. If one research meets the three postulates, it can be named as an action research. The three postulates could be used to judge whether one research belongs to action research or not?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action research can also make use of them to lead their own action research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潘世尊(2000)。教師教學與課程發展的聯結-從自我反省、協同反省到協同行動研究。課程與教學,3(3),103-120。
    連結:
  2. 潘世尊(2003)。行動研究中核心研究者的角色扮演。花蓮師院學報,17,55-86。
    連結:
  3. Altrichter, H.,Poach, P.,Somekh, B.(1993).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London:Routledge.
  4. Argyris, C.,Schön, D. A.(1974).Theory in practice: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Publishers.
  5. Carr, W.(1995).For education: Toward critical education inquiry.Bristol, PA:Open University Press.
  6. Carr, W.,Kemmis, S.(1986).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ts 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London:Falmer.
  7. Elliott, J.(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8. Feldman, A.(1999).The role of conversation in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7(1),125-144.
  9. Heron, J.,P. Reason(Ed.)(1988).Human inquiry in action Developments in new paradigm research.London:Sage Publications.
  10. Kemmis, S.,McTaggart, R.(1988).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Austral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1. Kemmis, S.,McTaggart, R.,N. K. Oenzin,Y. S. Liocoln(Eds.)(2000).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California:Sage.
  12. Kemrnis, S.,J. P. Keeves(Ed.)(1988).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measurement.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Oxford:Pergamon Press.
  13. LeCompte, M. D.,Preissle, J.,Tesch, R.(1984).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
  14. Lewin, K.(1946).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2),34-46.
  15. Lomax, P.(1995).An intervention in practice to bring about improvement.British Journal of In-Service-Education,21(1),49-61.
  16. McNiff, P.,Lomax, P.,Whitehead, J.(1996).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London:Routledge.
  17. Rapport, R.(1970).Three dilemmas of action research.Human Relations,23,499-513.
  18. Schön, D. A.(1983).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New York: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 Somekh, B.(1995).The contribution of action research to development in social endeavours: A position on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British Educational Journal,21(3),339-355.
  20. Viviane, MJ. R.(1993).Current controversies in action research.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7(3),263-282.
  21. Watkins, L. D.(1999).Action research: Rethinking Lewin.Management Learning,30(2),127-140.
  22. Winter, R.(1989).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ction-research.London:Falmer.
  23. Winter, R.,Ortrun Zuber-Skerritt(Ed.)(1996).New Directions in Action research.London:Falmer Press.
  24.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5. 成虹飛(1996)。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26.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7. 吳美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8. 周愚文、王光雄、簡茂發主編(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29. 林佩璇、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30. 林清山、王光雄、簡茂發主編(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31. 林新發、王光雄、簡茂發主編(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32. 夏林清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3. 夏林清、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木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34. 秦麗花編著(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5. 高強華、王光雄、簡茂發主編(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36. 張世平、黃光雄、簡茂發主編(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37. 九年一貫課程最新課程綱要
  38.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市:南宏圖書有限公司。
  39. 陳淑娟(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40.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41. 陳惠邦、李麗霞(1999)。教育部顧問室委託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
  42. 游可如(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43.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44. 黃政傑、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5. 人文及社會科學簡訊(國科會)
  46. 溫明麗譯(1997)。新教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47. 甄曉蘭、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48. 劉仲冬、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49. 潘世尊(2003)。行動研究題目的擬定。教育資料與研究,54,139-145。
  50. 潘世尊(2004)。行動研究的性質-質、量或其它。屏東師院學報,20,181-216。
  51. 潘世尊(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52.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53. 蔡清田、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54. 賴秀芬、郭淑珍、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55. 鍾宜玲(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子威,李建興,石明宗(2022)。東西相遇:瑜伽籃球訓練課程之實踐研究。大專體育學刊,24(3),301-312。
  2. 賴志忠,段曉林(2020)。以ARCS動機模式融入引導式探究教學提升九年級生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8(1),25-48。
  3. 張瑋珊(2009)。輕度智能障礙者生涯諮商經驗之行動研究。身心障礙研究,7(4),247-259。
  4. (2022)。「文化創意與實務」課程「做中學」教學模式建構之研究。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6(1),23-42。
  5. (2023)。與司法少年共處-社工師的實務經驗探見與反思。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36,8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