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感時興懷到吟詠四季-魏晉至齊梁詩歌中“季節”書寫的嬗變

DOI

10.7013/CCTHCWHSNK.200703.0001

作者

沈凡玉

关键词

魏晉詩 ; 齊梁詩 ; 六朝詩 ; 季節書寫 ; 時間意識

期刊名称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8期(2007 / 03 / 01)

页次

1 - 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文學史的角度,探討從魏晉至齊梁詩歌中,關於「季節」書寫的變化。魏晉詩人大多遵循《詩經》、《楚辭》的傳統,藉著描寫秋景,抒發對於時間流逝的感懷。然而此類「悲秋」的季節書寫,也形成一種可供後人仿作的格套,「描寫」的成分逐漸增加。東晉、劉宋時期,玄言、山水詩中,開始轉向以遊賞的態度書寫季節美景,此傾向在齊梁詩歌中更被發揚光大。以貴遊文人為主流的齊梁詩壇,集體性將「季節」作為詠物性質的題材,細膩描寫四季之美、遊賞之樂。至梁代宮體詩人筆下,更將春、秋二季與女性之愛情或怨情相結合,使季節書寫轉向豔情化。南朝詩人重視描寫的傾向,使中國詩歌一度跳出抒情傳統中的時間悲感,展現珍惜當下,欣然面對物候變化的新風貌。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6)。山水與古典。臺北:三民書局。
  2. (1979)。全梁文。北京:商務印書館。
  3. (1996)。山水與古典。臺北:三民書局。
  4. 梁書‧庾肩吾傳
  5. 王力堅(1997)。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王夫之、丁福保編(1976)。清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
  7. 王立(1990)。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8. 王國瓔(1997)。漢魏詩中的棄婦之怨。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535-554。
  9. 王國瓔(1986)。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10. 王逸注、洪興祖補註(1986)。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11. 王瑤(1986)。中古文學史論。臺北:長安出版社。
  12.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推移的悲哀-古詩十九首的主題。中外文學,6(5),113-131。
  13. 何寄澎(1995)。悲秋:中國文學傳統中時空意識的一種典型。臺大中文學報,7,77-92。
  14. 林文月(1996)。謝靈運及其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15.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鄭天剛譯(1993)。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16. 姚思廉(1976)。梁書‧蕭子顯傳。北京:中華書局。
  17. 胡大雷(2003)。中古詩人抒情方式的演進。北京:中華書局。
  18. 孫康宜著、鍾振振譯(2001)。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緒論。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19. 徐陵、吳兆宜注、程琰刪補、穆克宏點校(1988)。玉台新詠箋注。臺北:明文書局。
  20.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
  21. 康正果(1991)。風騷與豔情。臺北:雲龍出版社。
  22. 張淑香。三面夏娃-漢魏六朝詩中女性美的塑像。中外文學,15(10),118-142。
  23. 張溥(1979)。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24. 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梁簡文帝集
  25. 張溥輯(1979)。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梁昭明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26. 梅家玲(1997)。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書局。
  27. 郭紹虞(1991)。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臺北:華正書局。
  28.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
  29. 逯欽立編(1991)。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
  30. 董仲舒著、凌曙注(1997)。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31. 聞一多(1956)。聞一多選集。香港:文學出版社。
  32. 劉孝綽、嚴可均輯(1999)。全梁文。北京:商務印書館。
  33. 劉勰著、范文瀾注(1991)。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34. 蕭子顯(1987)。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
  35. 蕭馳(1999)。中國抒情傳統。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36. 蕭綱。誡當陽公大心書
  37. 鍾嶸著、陳廷傑注(2001)。詩品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沈凡玉(2014)。從擬篇法論陸機對南朝詩人的影響。臺大中文學報,45,123-180。
  2. 沈凡玉(2018)。齊梁宮廷賜物謝啟的新變意義與文化意涵。清華中文學報,20,297-349。
  3. 沈凡玉(2019)。宮廷場域中的漢魏六朝女性作者─以宮廷教育與文學侍從為中心。成大中文學報,66,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