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P不P】疑問句在漢文佛典的運用-兼論其來源與性質

DOI

10.7013/CCTHCWHSNK.200703.0107

作者

周碧香

关键词

P不P ; 選擇問句 ; 正反問句 ; 佛典

期刊名称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8期(2007 / 03 / 01)

页次

107 - 12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P不P】是運用否定副詞「不」構成正反義項的一種疑問方式,朱慶之認為這是漢文佛典語法的特點。自馮春田提出秦簡的用例開始,學者紛紛由不同角度去解釋為何從秦簡以迄唐代間它的發展是一片空白?為何傳世的文獻不見其蹤跡? 本文由漢文佛典搜尋用例,分析運用的特點,發現唐以前【P不P】的發展並非空白,東漢六朝佛典的運用是多樣且繁複,隋唐時運用的較為簡潔,五代則兼具多元與簡要。此外,在三個時期P的成分除一般提及的動詞外,亦見形容詞與名詞。 文末參照先秦文獻的運用,說明正反問【P不P】乃源於選擇問句的刪簡,其本質亦為選擇問句。就發展歷史而言,【VPNeg】的定型早於【P不P】,因此這兩類句式,自古即是兩套獨立發展的疑問句。再者,根據性質提出重新歸類的可能性:將【P不P】統歸於選擇問句、將【VPNeg】、【可VP】納入是非問句的範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刁晏斌(1994)。俗語言研究
  2. 太田辰夫(1987)。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
  3. 朱德熙(1991)。中國語文
  4. 朱慶之(1992)。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臺北:文津。
  5. 吳福祥(1996)。敦煌變文語法研究。長沙:岳麓書社。
  6. 呂叔湘(1992)。中國文法要略。臺北:文史哲。
  7. 周碧香(2000)。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8.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9. 邵敬敏(1996)。現代漢語疑問句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0. 梅祖麟(1978)。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臺北:
  11. 馮春田(1987)。語文研究
  12. 楊伯峻、何樂士(1992)。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文。
  13. 楊淑敏(1995)。俗語言研究
  14. 楊逢彬(2000)。武漢大學學報
  15. 裘錫圭(1988)。關於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中國語文,1,10-11。
  16. 裘錫圭(1988)。中國語文
  17. 劉子瑜(1998)。古漢語語法論集。北京: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