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史書之傳播與南宋詠史詩之反饋-以楊萬里、范成大、陸游詩爲例

并列篇名

The Transformation and Novelty of South Song Dynasty's Historical Poetry-Yang Wan-Li, Fan Cheng-Da, Lu You as an Example

DOI

10.7013/CCTHCWHSNK.200712.0121

作者

張高評(Kao-Ping Chang)

关键词

詠史詩 ; 別生眼目 ; 南宋三大家 ; 反饋 ; 資鑑意識 ; historical poetry yong shi shi ; special insight ; the 3 most famous poets in South Song Dynasty ; feedback ; special insight ; consciousness of reflection

期刊名称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07 / 12 / 01)

页次

121 - 1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宋代崇儒右文,史學繁榮,雕版流行,陸游、范成大、楊萬里三大家因時乘勢詠史,除傳承六朝以來體制外,又往往藉讀書、讀史以詠史,藉樂府舊題以寫志,藉出使邊塞登臨而懷古;其他,因題畫、緣感興而詠史者亦不少。考三大詩人關切之主題,以六朝隋唐以來歷史之成敗興亡爲核心,旁及人物之臧否,人材之用捨,政俗之諷諭,其要歸於資鑑,與宋代史學之主潮可以相發明。至於三大家之詠史類型,以史爲詠,藉古諷今較多,隱括史傳最少;別生眼目,獨闢谿徑,較有特色。本文援引陸、范、楊三大家50餘首詠史詩爲例證,論述視角轉換、遺妍開發、翻空生奇、微辭嘲弄、歷史論衡五者,爲詠史詩別生眼目之五大途徑。詠史詩之注重史學史識,會通歷史與文學而化成之,自是學人之詩,非詩人之詩,亦由此可見。

英文摘要

The South Song Dynasty emphasizes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history is flourishing. An engraving is popular.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3 most famous poets chants the history. Not only talking about the system of the Six Dynasties, but also express their ambition by study, history. Even use the old name for their aspiration, or rely on a frontier fortress for the thoughts. Furthermore there are some themes about poetry for paintings. The topic of the 3 most famous poets is about the victory and the defeat from the Six Dynasties, Sui and Tang Dynasty. They talk about the people's behavior and their usefulness, the customs and the govertnment's acts. To summarize you can say, that the above-mentioned's our feelings. So far as the species of the 3 most famous poets be concerned, most of their poems are historical poem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 is special insight and they use new method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50 poems of the 3 most famous poets, the ways of historical poetry ask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sight, the development of using better meanings, the appliance of new methods, the use of implicit criticism and history judgment. The Confluence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historical poetry use the historical insight. So this can be seen as the Scholarly Poetry and not the Poets' Poet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7)。〈明妃曲〉之同題競作與宋詩之創意研發-以王昭君之「悲怨不幸與琵琶傳恨」為例。中國學術年刊,29,85-114。
    連結:
  2. 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411-H-006-004)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411-H-006-004),未出版
  3. 詠史詩與書法史筆-以北宋史家詠史為例。第三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寧夏銀川:
  4. (2003)。北宋詠史詩與《史記》楚漢之爭。漢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
  5. 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6. 宋史。北京:中華書局。
  7. 宋江少虞(1982)。皇宋事實類苑。臺北:源流出版社。
  8. 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9. 王洪、張愛東、郭淑雲(2001)。中國古代詩人的仕隱情結。北京:京華出版社。
  10. 王德保(2002)。司馬光與《資治通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 白壽彝(1999)。中國史學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12. 吉川幸次郎(1966)。宋人の歷史意識-《資治通鑑》的意義。東洋史研究,24(4),9-15。
  13. 吉川幸次郎(1977)。宋詩概說。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4. 朱立元(1989)。接受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5. 吳懷祺(2005)。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宋遼金卷。安徽:黃山書社。
  16. 尾崎康、陳捷譯(1993)。以正史為中心的宋元版本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7. 李宜涯(2002)。晚唐詠史詩與平話演義之關係。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8. 林平(1994)。宋代史學編年。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9. 金元浦(1998)。接受反應理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 胡明(1990)。南宋詩人論。台北:學生書局。
  21. 胡雲翼(1993)。宋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22. 苗書梅點校、清徐松輯(2001)。宋會要輯稿。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3. 孫望、常國武主編(1996)。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4. 袁枚(1984)。隨園詩話。台北:漢京文化公司。
  25. 高國杭(1983)。宋代史學及其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4,126-135。
  26. 高國杭(1983)。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長沙:岳麓書社。
  27. 張玉春(2001)。史記版本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28. 張秀民著、韓琦增訂(2006)。中國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9. 張其凡整理(2000)。張乖崖集。北京:中華書局。
  30. 張浩遜(1999)。唐詩分類研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31. 張高評(2000)。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台南:成功大學出版組。
  32. 張高評(2000)。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3. 張高評(1995)。宋詩之新變與代雄。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34. 張高評(1994)。左傳之文韜。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35. 張高評(1990)。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36. 張高評(2002)。《左傳》敘戰與資鑑使命。儒道學術國際研討會-先秦論文集,台北:
  37. 張高評(2000)。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台南:成功大學出版組。
  38. 張高評(2004)。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39. 張瑞君(2002)。楊萬里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40. 張毅主編(2001)。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
  41. 莫礪鋒(2002)。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2. 許總(1999)。宋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3. 許總(1992)。宋詩史。重慶:重慶出版社。
  44. 陳其泰(1999)。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北京:學苑出版社。
  45. 陳衍(1999)。石遺室詩話。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6. 陳寅恪(1980)。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7. 陳登原(1973)。歷史之重演。臺北:商務印書館。
  48. 陳樂素(2002)。宋史藝文志考證。韶關:廣東人民出版社。
  49. 章鈺。資治通鑑。臺北:明倫出版社。
  50. 曾祥芹主編(1992)。古代閱讀論。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51. 程千帆(1992)。宋詩精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2. 程千帆、吳新雷(1991)。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3. 賀次君(1958)。史記書錄。上海:商務印書館。
  54. 黃啟方(1985)。兩宋文史論叢。台北:學海出版社。
  55. 逯欽立(1995)。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北京:中華書局。
  56. 楊燕起、俞樟華(1989)。史記研究資料索引和論文專著提要。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57. 楊聯陞(1997)。國史探微。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58. 楊聯陞(1997)。國史探微。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59. 葛曉音(1998)。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0. 雷近芳(1992)。論陸游的史識與史才。史學月刊,4,39-45。
  61. 蒙文通(1995)。經史抉原,中國史學史。成都:巴蜀書社。
  62. 趙望秦(2003)。唐代詠史組詩考論。西安:三秦出版社。
  63. 趙萬里(1998)。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史學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4. 齊益壽(1977)。談六朝詠史詩的類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4)
  65. 蔣長棟(1999)。試論誠齋體對南宋詩風轉變的貢獻。蜜成猶帶百花香-第二屆全國楊萬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昌:
  66. 鄭之洪(1997)。史記文獻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67. 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
  68. 蕭馳(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9. 錢鍾書、楊萬里、陸游、范成大(1990)。宋詩選注。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70. 鍾優民(1997)。新樂府詩派。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71. 瀧川龜太郎(1993)。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72. 蘇頌(2004)。蘇魏公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73. 顧易生(1996)。宋金元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4. 顧偉列(1990)。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尚古意識及其成因。上海教育學院學報,1